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6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656篇
测绘学   269篇
大气科学   490篇
地球物理   351篇
地质学   1438篇
海洋学   367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178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66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街道选取是城市大比例尺地图综合的重要研究内容。提出了基于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街道选取。首先,对离散街道弧段通过Stroke构建方法进行连接处理,将弧段连接成的Stroke作为选取单元;其次,根据街区概括的一般原则,选定若干评价指标,定量评价Stroke重要性资格;最后,利用方根模型计算街道选取数量,完成街道定额选取,最终实现街区形状概括。该方法把属性和几何方法的结合,将几何因素的考量内化于属性,可避免赋权的主观性,提高其客观性和准确性。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2.
本研究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对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进行检测,并对转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从海、陆对增温的响应不同导致的环流调整给出成因分析.结果 表明,(1)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在1990年前后出现显著的年代际转变,极端降水由偏少转为偏多.转折后与转折前相比,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落区南移,南方偶极子分布型加强,南方极...  相似文献   
153.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在中始新世裂陷期文昌组沉积早、晚期之间存在明显的构造转换,该构造事件对古近系源?汇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有重大影响.基于研究区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构造转换控制了裂陷期源?汇体系的盆山地貌、物源供给、搬运方向及沉积样式等基本要素,并影响深层古近系储层条件.而且在构造转换的制约下,研究区发...  相似文献   
154.
在三维海洋模式POM基础上建立水质模型,采用中心差分格式、迎风格式以及Smolarkiewicz迎风格式离散物质输运方程.以三维理想水槽中连续源排放的浓度场预测为例,分析3种离散格式求解所得的浓度场.结果表明,3种格式的数值解与解析解的偏差均小于20%.中心差分格式会引起解的震荡,导致物质的反向输移,出现浓度负值.迎风格式能够保证浓度的正值,但该格式带来的数值耗散导致数值解与解析解偏离较大.Smolarkiewicz迎风格式在普通迎风格式基础上引入抗扩散流速,经多次叠代,能有效降低计算中的数值耗散,提高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在论证几种主要软件的功能特点基础上选择ArcGIS作为软件平台,修正了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流程,探讨了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属性输入技术、特色点状符号库设计、地理相关法质量检查机制等。最后,对基于ArcGIS的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的优点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6.
采用氧弹式热量计和常规的动物生化成分分析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生化组成和能量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虾体干重、脂肪含量和能值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但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改变。恢复投喂后,能量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而虾体各生化组成在不同时间内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使对虾恢复生长过程特别是其前期的能量分配模式发生极显著变化。对虾的摄食能分配于生长的比例增大,而损失于代谢消耗的比例则相应减少;摄食能的增加和消化吸收率提高则仅发生在恢复生长的初期。可以认为,凡纳滨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出现在恢复生长的前期,并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弱,其生理机制最主要是得益于代谢耗能比例的减少。  相似文献   
157.
2004年秋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组成及其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年9月18日—10月2日南海北部航次所获得的表层浮游植物群数据, 对其组成及数量分布进行了探讨分析。该次调查鉴定浮游植物共53属152种(含变种和变型), 分别属于硅藻门35属88种、甲藻门15属60种、蓝藻门1属2种及金藻门1属1种等; 优势种中分布较广泛的有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 sigmoides、微小原甲藻P. mininum、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等; 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数量范围为(0.11—23.61)×106cells•m-3, 呈现近岸区域高于远岸区域的平面分布格局, 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海南岛东北部海域的E506站和海南岛东南部海域的B3站; 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也是近岸的站点较高, 以靠近珠江口E708站的51种为最多。硅藻类细胞丰度范围为(0.02—8.13)×106cells•m-3, 主要分布在高盐的外海水域, 其中产二甲基磺酸丙酯(DMSP)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p.在多个站点出现; 甲藻类以近岸水域居多, 细胞丰度最高达15.67×106cells•m-3(E506站), 其中数量较多的赤潮种类主要有锥状施克里普藻、反曲原甲藻、微小原甲藻、环沟藻Gyrodinium spp.等; 固氮的红海束毛藻在调查海域广泛分布, 但主要集中于东部, 以E206站最多, 高达1.8×107cells•m-3。结合水文资料和其他层次的浮游植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红海束毛藻的分布与黑潮水的入侵存在一定关系, 其分布受水团和海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8.
10kW漂浮点吸收直线发电波力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吸收式是目前世界上发展较多、转换效率较高的一种波浪能利用技术,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台10 kW漂浮点吸收波浪能直线发电装置。该装置主要由4 m直径蝶形振荡浮子、6 m直径水下阻尼板、1 t重直线发电机组成,整个装置漂浮在海面上,是一个钢结构体。装置外形为煤油灯形,采用共振聚波和阻尼匹配技术提高装置的转换效率,有效发电时间不受来波方向和潮位的影响,针对构成装置的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防腐技术提高装置的整体抗海水腐蚀能力,采用下潜方式躲避台风打击,采用蓄能技术提高锚泊系统抗走锚和断链能力。直线发电机是一个圆筒型结构体,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和防海水腐蚀能力。发电装置进行了实海况试验,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59.
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构造特征及沉积充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发育多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近年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南部深水区陆续发现大中型气藏,证实了该区油气地质条件优越。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演化史,油气地质条件相似,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该区的构造特征及沉积充填研究。基于近年来新采集的高精度地震资料,对华光凹陷构造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认为区内发育4种伸展构造样式,分别是地堑、半地堑、多米诺式半地堑和地垒;经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下断上拗"的双层结构特征,相应发育两个期次的正断层。下构造层古近系受裂陷作用控制,断层发育,地层分布受断裂控制明显,上构造层新近系-第四系构造活动微弱,断层不发育,地层变形小且沉积厚度趋于稳定。华光凹陷古近系为河湖相-海陆过渡相沉积,其中下渐新统崖城组煤系地层是琼东南盆地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岩层系,上渐新统陵水组是主要储层发育时期,新近系-第四系为浅海-半深海-深海相沉积,其中中新统储层发育,上中新统及以上海相泥岩是良好的盖层。因此,华光凹陷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160.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并发多重耐药菌(MDR)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有关老年SAP并发MDR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涉及老年SAP患者3466 例,其中MDR感染患者1403 例,未感染患者2063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意识状态[OR=0.30,95%CI(0.25,0.36),P<0.00001]、SAP类型(早发型、晚发型)[OR=0.30,95%CI(0.23,0.39),P<0.00001]、入住病房类型(ICU、普通病房)[OR=3.23,95%CI(2.50,4.18),P<0.00001]、留置胃管[OR=2.66,95%CI(2.19,3.24),P<0.0000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3.24,95%CI(2.60,4.04),P<0.00001]、人工气道[OR=2.89,95%CI(2.01,4.17),P<0.00001]、糖尿病史[OR=1.84,95%CI(1.37,2.46),P<0.0001]、吞咽功能[OR=1.58,95%CI(1.07,2.35),P=0.02]、吸烟史[OR=1.26,95%CI(1.02,1.56),P=0.03]是老年SAP患者并发MDR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性别、年龄与MDR感染无显著相关性;尚不能确定卒中类型(脑出血、脑梗死)与MDR的感染是否相关。敏感性分析提示Meta分析结果稳定。结论:基于现有证据,意识障碍、晚发型肺炎、入住ICU、留置胃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切开、糖尿病史、吞咽障碍、吸烟是老年SAP并发M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