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21.
几何多重网格法(GMG)将细网格上的大型稀疏矩阵的求解转化为较粗网格上的更容易求解的问题,从而快速求解大型稀疏方程组.但是由于大地电磁法(MT)正演模拟中涉及双旋度算子,传统GMG无法有效平滑高频误差导致其收敛慢甚至发散.为此,我们引入了四色分块高斯赛德尔法(GS)作为平滑算法,该算法局部满足电流散度为零的条件,无需额...  相似文献   
522.
为研究南黄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于2020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南黄海进行了两个航次的野外观测和采样,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垂直分布、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15个,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为最优势类群,在两个航次中分别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75.6%和84.6%。其他较重要的类群还包括底栖桡足类、轮虫类和枝角类等。夏季和秋季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514.9±32.1)ind./(10 cm2) 和(350.8±30.7)ind./(10 cm2),平均生物量(干质量)分别为(651.7±98.0)μg/(10 cm2)和(589.2±37.1)μg/(10 cm2)。小型底栖动物在时空分布上存在差异。在季节分布上,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类群组成存在极显著差异。结合环境因子分析结果可知,沉积物中值粒径是引起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在空间分布上,夏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类群组成在不同水深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秋季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类群组成在不同水深间差异不显著。推测黄海冷水团是影响夏季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中小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和类群多样性相较于国内其他对南黄海小型底栖动物的研究较低,其中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及有机质含量是引起南黄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丰度比值(N/C比值)评估显示秋季该区域存在有机污染,这一结果与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对同一区域进行环境评价的结果不一致,对于应用N/C比值评价环境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23.
当由雷电产生的电磁效应作用在弱电设备上时,轻则会使弱电设备产生误动作,重则会导致弱电设备永久损坏,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采取电磁屏蔽措施,能预防由雷电产生的电磁感应对弱电设备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24.
约束条件对GPS水汽层析解算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附加约束条件的层析解算是解决GPS水汽层析观测方程不适定性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对水汽层析中用到的各种约束条件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利用模拟的两个GPS网分析了约束条件对层析解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汽在水平方向变化较为平缓时,水平约束方程的权阵对层析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当GPS网测站间的相对高差较小时,仅利用GPS技术很难实现对水汽的准确监测,且层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验信息的精度。但是,对于测站间相对高差较大的GPS网来说,层析结果对先验信息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即使不采用其它观测手段获取的先验信息,也能得到可靠的层析解。  相似文献   
525.
作者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提出了面向突发事件的地理服务的特点。设计了面向突发事件的地理信息服务的四个主要功能模块,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信息定位、突发事件地理信息标注、突发事件信息查询与统计和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信息分析。最后实现了应急地理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26.
<正>非常高兴,又一次来到美丽的三门峡!正是鲜花烂漫的季节,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美不胜收!借此机会,我代表《今日国土》杂志社、今日国土生态文学委员会,对于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为这次生态文学周的精心安排和周到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27.
利用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NMR)进行物理模拟实验,直观地观测了岩性圈闭中油的聚集成藏过程并定量模拟了不同条件下砂体中的含油性。实验结果表明,油气在砂体中的聚集是缓慢的,向上、向下及侧向都有油的运移,但以向上的运移速度较快,其次是侧向,向下较慢;温度、压力、砂体物性和围岩含油性是影响砂体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岩性油气成藏的微观机理,将油气成藏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扩散作用力、烃浓度差异压力作为动力克服毛细管阻力下的油气在烃源岩孔隙中心顺干酪根网络运移的过程;第二阶段为在毛细管压力差引导下的油气在砂泥岩界面通过孔隙和喉道渗滤的过程;第三阶段为在浮力作用下克服流体流动粘滞阻力和吸附阻力在砂体内富集的过程。  相似文献   
528.
牡蛎是重要的海产贝类,其味道鲜美,倍受人们喜爱,许多地区仍有生吃牡蛎的习惯。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牡蛎不仅是副溶血性弧菌等病原菌的携带者,也是甲型肝炎、诺如病毒(Noroviruses,NVs)等病毒的主要载体^[1]。NVs是目前习见的食物源性病毒之一^[2],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相继报道多起食物因污染NVs病毒导致急性胃肠炎的暴发和散发,  相似文献   
529.
采用CO1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与GenBank已有序列联配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石首鱼科19属30种鱼类75个CO1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石首鱼科鱼类该片段的平均GC含量为48.3%,其中第2密码子位点含量最高(51%-58.4%,平均56.6%),第1密码子变化范围最大(27.6%-54.1%,平均44.9%),第3密码子差别较小(41.6%-43.6%,平均42.7%)。依据Kimura-2-parameter模型,30种石首鱼科鱼类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06,种间为0.210,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的35倍;在分子系统树上,28个种(93.3%)可形成单系,18个属(94.7%)可聚为独立的分支;与形态学分类不同的是,由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与棘头梅童鱼(C.niveatus)的遗传距离(0.004)推断二者遗传变异尚未达到种的分化水平,灰鳍彭纳石首鱼(Pennahia anea)与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的形态学特征相似性和条形码序列同源性都提示二者可能为同种异名,而红牙(Otolithes ruber)印度洋和南海两个地理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已经达到种的水平。本研究证明线粒体CO1基因可作为DNA条形码对石首鱼科鱼类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亦可用于探讨石首鱼科的属、种分类单元系统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530.
近年来,松辽盆地南部的找矿成果突出,HLJ地区是该区新探明的铀矿产地。文章对松辽盆地南部HLJ地区进行钻孔岩心的观察、姚家组Th、U质量分数的统计分析、钻孔连井剖面以及地震-钻井资料对比等研究,结果表明:区内铀矿体多呈板状,具有多期次成矿特征,铀矿化集中产出在河道边缘和河流分叉口的位置;部分褐黄色、褐红色氧化砂体存在后生氧化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层间氧化作用;铀矿体与断裂空间关系密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HLJ地区铀成矿的主控因素包括多期河道控矿、层间氧化带控矿以及构造控矿3个方面,三者在铀成矿和保矿过程中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