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5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土岭一带的北大别杂岩发育4类浅色体。其中的第二类浅色体发育在黑云母片麻岩中,为二长花岗质;第三类浅色体发育在长英质麻粒岩的基质中,为钾长花岗质,并与石榴石变斑晶分解有关的含紫苏辉石后成合晶同期。LA-ICPMS测定表明,第二类浅色体中熔体结晶锆石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040±14Ma和242±27Ma;第三类浅色体变质锆石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056 35/-26Ma和244 180/-210Ma。这表明,第二类浅色体和第一类浅色体都是古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同期深熔产物。古元古代熔体结晶和变质结晶锆石在三叠纪发生了严重的放射性成因铅丢失,可反映长英质麻粒岩和黑云母片麻岩都响应了三叠纪深俯冲事件。  相似文献   
72.
北京西山地区分布着大量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区域上髫髻山组被东岭台组角度不整合覆盖。西山地区火山岩样品的主要氧化物含量变化范围比较大,如: SiO2=51.94%~77.30%,Al2O3=12.85%~19.17%,Na2O=1.65%~5.82%,K2O=0.83%~4.52%,Fe2O3 =0.95%~9.30%,CaO=0.13%~7.08%,且主要氧化物的含量与SiO2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同时,这些火山岩具有LREE富集、HREE明显亏损、Eu异常不明显、高的Sr,Ba 含量和Sr/ Y,La/Yb 比值等特征。火山岩的钕同位素成分变化大,且相当富集(εNd=-11~-17),都分布在古老下地壳和富集地幔之间, 因此推断北京西山地区髫髻山组火山岩和东岭台组火山岩的形成与富集地幔起源的基性岩浆与古老下地壳组分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3.
磁海辉绿岩型铁矿位于塔里木北缘北山裂谷带,主要岩石类型为辉绿岩,岩石具有较高的Mg#(55.7~70.1)、中铝Al2O3(13.75~14.65)特征,Na2O/K2O(1.79~14.04)变化较大,整体属于钙碱性系列(K2O/Na2O=0.07~0.56,FeO/MgO=0.77~1.46)。稀土元素方面,磁海辉绿岩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和δEu异常特征[w(∑REE)=88.01×10-6~213.07×10-6,δEu=0.63~1.44],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缓右倾型[(La/Yb)N=1.32~3.87,(La/Sm)N=1.05~2.17,(Gd/Yb)N=1.12~1.58],微量元素上选择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岩浆演化过程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同时伴有较为明显的地壳混染作用。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指示该辉绿岩形成于约291.9Ma,构造环境分析表明磁海辉绿岩为板内拉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74.
在华北克拉通西部的贺兰山地区出露的贺兰山孔兹岩系中,侵入有大量花岗岩,并以S型花岗岩为代表。本次研究的沙巴台花岗岩具有高SiO2和Al2O3(分别为71.96%~73.87%和14.36%~15.10%)的特征。其铝饱和指数A/CNK=1.19~1.30,A/NK=1.29~1.48,属于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La/Yb)N=12~191),并具强烈的铕负异常(δEu=0.15~0.32)。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Rb、Th、U和Pb并亏损Ba、Nb、Ta、Sr和Ti元素。综合研究推断其为孔兹岩系部分熔融的产物。利用LA-ICP-MS测定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958±30Ma,代表了贺兰山S型花岗岩结晶年龄。综合前人及本次研究成果,推断贺兰山S型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鄂尔多斯陆块与阴山陆块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5.
76.
研究了人工合成锆石并加入微量元素的实验方法和条件。人工合成锆石是以氧化锆和硅酸锂为原料,以钼酸锂和氧化钼为助熔剂,并加入其他元素如Hf、Lu、Yb、U、Th、Pb等元素,充分混匀后转入带盖铂金坩埚中,在高温马弗炉中连续加热生长形成锆石晶体。利用激光剥蚀系统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分析了合成锆石晶体中微量元素含量和Lu-Hf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合成锆石晶体中Lu、Yb、U、Th、Pb等微量元素含量不均一,而Hf的含量和Lu-Hf同位素组成有很好的均一性。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石帽山群下组底部火山岩两组原位锆石进行LA-ICP-MSU-Pb测年,准确厘定了福建省紫金山铜金矿田中石帽山群下组火山岩的时代,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3.0±1.9Ma(n=16,MSWD=1.02)和110.1±0.7Ma(n=16,MSWD=0.16),并取得了131.8~162.7Ma和501.3Ma的捕获锆石或继承锆石的年龄信息。结合近年前人发表的锆石测年成果,将紫金山铜金矿田白垩纪岩浆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1)115~110Ma为早期火山爆发-溢流阶段;(2)110~105Ma为中期岩浆溢流-隐爆-填塞火山通道及四坊岩体侵位阶段;(3)105~95Ma为晚期多阶段花岗闪长斑岩侵位与斑岩-热液成矿作用阶段。这为紫金山铜金矿田白垩纪岩浆活动期次与成矿时代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相似文献   
78.
北秦岭新元古代后碰撞花岗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应用LA ICPMS获得北秦岭蔡凹花岗岩体锆石U Pb年龄 ( 889± 1 0 )Ma ,代表岩体的形成时代。该岩体富集LILE、贫化HFSE ,显示活动陆缘俯冲带I型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岩体又具有富铝、高钾和锶、明显亏损Nb、Ti、P等元素的大陆造山带后碰撞演化阶段花岗岩特征。根据区域构造资料并结合岩体的变形特征分析 ,蔡凹岩体为碰撞造山过程地壳增厚背景下 ,在后碰撞拉张阶段由卷入有消减带物质的下部地壳部分熔融所形成 ,指示了秦岭在该时期已进入由主碰撞挤压转向后碰撞伸展演化阶段 ,为进一步精细确定北秦岭新元古代陆块汇聚碰撞造山过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处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端的桂北发育有大量前寒武纪火成岩,其中,强过铝花岗岩所占面积大于90%,镁铁-超镁铁质岩大约为8%。强过铝的花岗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可分为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类型。一些学者认为它们的形成与(超级)地幔柱活动和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本文对桂北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La-MC-ICP- MS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寨滚、本洞、峒马、三防和田朋岩体的形成年龄分别为835.8±2.5 Ma,822.7±3.8 Ma,824±13 Ma,804.3±5.2 Ma和794.2±8.1 Ma。定年结果表明,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的两类花岗岩成岩年龄也不相同:花岗闪长岩的年龄为835~820 Ma,花岗岩则形成于810~800 Ma期间。锆石核部8个分析点和捕获锆石2个分析点给出了870 Ma到950 Ma的新元古代早期年龄值,可能记录了本区与江南造山带东部对应的950~870 Ma期间俯冲或碰撞导致的岩浆事件。本洞、三防和田朋岩体锆石的(~(196)Hf/~(177)Hf)_i比值分别为0.282176±0.000021、0.282149±0.000021和0.282175±0.000030。其ε(?)(t)值、Hf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_(Nd)(t)值、Nd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表明桂北强过铝花岗岩主要是由基底沉积岩系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的源区有相对更多的幔源镁铁质组分。桂北这些花岗岩的年龄揭示了一个大约35Ma的岩浆事件,其形成不能用岩浆活动周期短(通常为1~5Ma)的地幔柱模型解释。这些花岗岩在构造判别图解中也位于碰撞和后碰撞区,形成于扬子和华夏板块间的碰撞高峰(约870Ma)之后,应属后碰撞花岗岩类。在俯冲板片折断和岩石圈拆沉之后,深部地幔的上涌和所伴随的拉张作用可能会导致基底岩石部分熔融产生了这些强过铝花岗岩。  相似文献   
80.
冀北承德盆地髫髻山组火山岩的时代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刘健赵越  柳小明 《岩石学报》2006,22(11):2617-2630
随着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代表燕山期大规模火山喷发的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的年代学数据得到迅速积累。本文在结合前人对燕山地区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 U-Pb 同位素定年工作的基础上,对取自冀北承德盆地兴隆山附近髫髻山组火山岩顶、底样品的锆石进行 U-Pb LA-ICP-MS 定年,试图进一步限定该地区髫髻山期火山岩起始和结束的时代。承德盆地髫髻山组火山岩定年结果表明,其顶部晶屑凝灰岩时代为153±1Ma(2σ),底部粗安岩时代为156±3Ma(2σ)。两者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该地区髫髻山组火山岩喷发是在短时期内完成的。燕山地区髫髻山期(蓝旗期)火山岩时代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髫髻山组(蓝旗组)火山岩初步限定的底部年龄和顶部年龄分别为158±1Ma、153±1Ma。其形成时代在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后城组)与髫髻山组(蓝旗组)火山岩的界线年龄为153±1Ma,这是第一次获得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界线年龄。土城子组顶部的时限确定在134±2~136±2Ma 之间。其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而髫髻山组火山岩之下的九龙山组的时代可能亦为晚侏罗世。区域张家口组的底部时代限定在134±2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