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9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9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豫西栾川-潭头盆地秋扒组陆相地层发现大型恐龙等动物化石,含化石的秋扒组与上覆、下伏地层序列和时代存有争议.通过对栾川-潭头盆地陆相地层野外系统调查,厘定了含恐龙地层-沉积序列及时代归属.研究区发育完整晚白垩世至古新世地层记录,详细研究了它们的地层序列和沉积特征,描述了K/T岩性过渡界线以及完整性、连续性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2.
野外露头岩石学与地层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囊谦古近纪盆地贡觉组自下而上可分为5个岩性段,它们构成两套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主要形成于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不同的岩性段具有不同的岩石组合,反映其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第一岩性段分布局限,为滨浅湖相沉积;第二岩性段、第四岩性段和第五岩性段形成于近源、快速堆积环境;第三岩性段为面积分布广泛的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湖泊沉积环境产物。由于盆地沉积的不对称性及所处沉积环境的不同,各岩性段在盆地内的出露也不相同,总体反映盆地经历了早期挤压推覆前陆盆地、中期走滑拉分盆地、晚期走滑挤压推覆前陆盆地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3.
对冷家溪群及其上覆板溪群斑脱岩中的锆石进行研究,测得冷家溪群小木平组斑脱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22Ma±10Ma)和上覆板溪群张家湾组斑脱岩锆石U-Pb年龄(802.6Ma±7.6Ma),结合“江南造山带”东部变质基底双桥山群和西南地区四堡群、下江群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将冷家溪群与其相应的江南古陆变质地层明确定位于新元古界。该年龄对重新界定“武陵运动”的时限和进行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构造演化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冷家溪群与双桥山群、梵净山群、四堡群、双溪坞群一样,均为低变质绿片岩系,构成了江南古陆地区的变质基底。多年来冷家溪群一直划归中元古界,并且视为“武陵运动”的主体,其时代的定位将影响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也将制约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上述锆石U-Pb年龄不仅标示了湘东地区新元古代地层的时代,也为江南古陆中部变质基底提供了新的、精确的年代学数据。  相似文献   
34.
湘东北前寒武纪仓溪岩群变凝灰岩SHRIMP锆石 U-Pb年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湘东北地区浏阳市文家市仓溪岩群底部枫梓冲岩组(长英质二云母片岩)变凝灰岩中发现近百粒锆石,锆石虽然形态不相同,但CL图像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振荡环带和韵律结构。该类锆石的U、Th含量较高,Th/U值变化范围为0.32~0.87,均属于岩浆结晶的产物。获得的SHRIMP锆石 U-Pb年龄为855Ma±5Ma,该年龄改变了仓溪岩群枫梓冲岩组的时代,对重新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格局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在重点梳理兴蒙造山区及其相邻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分布与沉积古地理特征的基础上,从地层沉积学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早白垩世沉积盆地特征。兴蒙造山区中东部在晚侏罗世巨厚粗碎屑沉积建造之上发育了巨厚的酸性-中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与河流-湖泊相沉积岩系,构成中国东北部巨型NE向火山岩-沉积岩带。兴蒙造山区中东部早白垩世早中期以断陷(裂谷)盆地为主,古地貌以高地、河流和湖泊共存为特征,气候温湿且炎热,热河生物群萌生;早白垩世中晚期,北东向地壳强烈伸展并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展,沉积盆地及充填建造和热河生物群也相应地向更广泛区域辐射发展。兴安岭-燕山沉积-火山岩带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无关,板内软流圈上涌导致的区域性伸展是其主要的成因动力机制,也是中国东部早白垩世中晚期更大规模区域性伸展作用的序幕。兴蒙东部早白垩世晚期沉积盆地发育和古地理格局受Izanagi板块向亚洲大陆东部俯冲弧后伸展构造机制约束。  相似文献   
36.
在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东天山南北两侧(准噶尔东缘和吐哈北缘)早二叠世沉积序列、岩相组合、古流向及盆地演化。研究表明,早二叠世准噶尔盆地东缘石人子沟组和塔什库拉组发育枕状玄武岩、流纹岩等双峰式火山岩建造和海相砂、泥质及碳酸盐岩复理石相沉积,并含有大量的海相生物化石,指示了海相裂谷盆地环境。吐哈北缘发育依尔希土组,以安山岩、流纹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夹陆相碎屑岩为主,表现为陆相裂谷盆地环境。东天山南北两侧古流向及物源显示,东天山北侧,早二叠世古水流指向东南方向,在其南侧古水流指向西北部凹陷区,并且物源主要来自下伏前二叠纪岩石建造,表明早二叠世时期东天山博格达地区为汇水沉积区,且由东至西分别发育陆相和海相裂谷盆地,至早二叠世末期整体演化为陆相坳陷盆地。而导致东天山南北两侧早二叠世沉积环境迥异的原因是,石炭纪博格达裂谷东段祁家沟-天池地区和西段吐哈北缘地区演化的差异,造成随后的闭合阶段中东段早闭合、沉积环境“突变”,西段晚闭合和沉积环境“渐变”的不同过程。  相似文献   
37.
吉辽地区新元古代臼齿构造形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臼齿(Molar Tooth,简称MT)碳酸盐岩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构和形态的元古代碳酸盐岩.臼齿构造就其形态可分为原地臼齿构造和异地臼齿构造,原地构造分为丝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瘤状构造;其中条带状构造又可进一步分为:简单的垂直条带、复杂条带、风暴作用原地破碎的条带以及瘤状灰岩中分布的臼齿条带.异地臼齿构造又可分为臼齿碎屑块体、臼齿碎屑流层;通过对吉辽地区5个发育臼齿构造的地层剖面中臼齿形态与宿主岩石物质组成关系的研究表明,臼齿构造形态类型与岩石物质组分的关系密切,依其关系可将臼齿构造形态分为7种组合类型.根据不同臼齿构造赋存于具不同物质组成的不同宿主岩石所指示的沉积环境,可进一步揭示不同形态臼齿构造所对应的沉积环境:臼齿类型不同,其沉积环境亦不同.因此,对臼齿构造形态类型的研究,可为臼齿碳酸盐岩的沉积相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用化学地层学研究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传统地层学向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地层学方向的发展,笔者开展了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和南华系的化学地层学研究。分别介绍了碳酸盐岩地层的稳定同位素和碎屑岩化学蚀变指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依此提出新元古界划分和对比方案。震旦系碳酸盐岩中所获得的δ13C变化曲线和87Sr/86Sr比值与世界诸多剖面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南华系碎屑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的特征是莲沱组下部CIA值为55~65(代表寒冷环境的CIA值),莲沱组上部CIA值则增至65~75(代表温湿环境),而莲沱组顶部两个样品的CIA值再次降为寒冷指数60~65;南沱组CIA值均为60~65,除了顶部(接近震旦系)的两个样品分别为69·4和70·9。上述CIA值的变化表明南华系以寒冷气侯为主,并且经历过“寒冷—温湿—寒冷”气候的演变条件下的沉积物。沉积相的多样性说明即使在“冰期”期间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对沉积物特征的影响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9.
撮科蛇绿混杂岩出露于元江县撮科大寨及周边地区,受到后期构造作用影响发生一定的变质和变形。蛇岩性较为复杂,岩块与基质之间为断层接触。基质以硅质岩、熔结凝灰岩和花岗质砾岩为主,岩块的类型主要有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等。其中,撮科蛇绿混杂岩中熔结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龄为(1 170±7) Ma(MSWD=0.54,n=12),花岗质砾岩基质具有单一的年龄,为(1 151±5) Ma(MSWD=1.3,n=17);辉长岩岩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 168±8) Ma(MSWD=0.72,n=17),斜长花岗岩岩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 163±9) Ma(MSWD=1.83,n=15),花岗斑岩岩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 186±6) Ma(MSWD=0.92,n=17)。这些年龄指示该蛇绿混杂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撮科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REE标准化曲线整体表现较为平坦的右倾趋势,具有与E-MORB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在MORB标准化图解中Nb、Ta没有出现明显的负异常,极低的Zr/Nb(8.65)、La/Nb(1.05)、Ba/Nb(10.72)、Th/Nb(0.10)、Th/La(0.09)、Ba/La(10.56)、Zr/Hf(43.4)平均值,且微量元素判别投点主要落入板内玄武岩范围,指示撮科蛇绿混杂岩应属于MORB型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板块伸展的构造环境。熔结凝灰岩锆石的εHf(t)值为-8.7 ~-4.7,平均值为-6.6,所有εHf(t)均为负,Hf同位素模式年龄(tDMC)为2 534~2 296 Ma,平均为2 408 Ma,指示熔结凝灰岩来自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重熔。撮科蛇绿混杂岩的厘定,对重新认识原大红山群老厂河组的属性,研究扬子陆块西南缘中—新元古代岩浆和构造事件,划分扬子陆块基底大地构造单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陆相湖盆中沉积物滑塌常造成复杂的同沉积变形,对确定古地震事件、古地形等有重要作用,系统研究滑塌变形体系有助于厘清变形成因、理解变形机理和深化区域构造背景认识。笔者等梳理国内外滑塌变形研究进展,总结沉积物顺坡滑塌的形成条件、滑塌变形特征,尤其是滑塌褶皱的形态演化、伴生构造、对古斜坡的指示、有关滑塌变形的物理模拟等,并结合野外变形成因的识别,探讨滑塌成因与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有效鉴别标志。综合分析认为,陆相湖盆滑塌变形与重力流沉积密不可分,单一滑塌体的褶皱形态从滑塌体后缘到前缘由圆柱状褶皱、紧闭等厚直立褶皱转变为蘑菇状褶皱,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多个阶段。在滑塌褶皱中存在逆冲断层、碎屑脉体、不规则侵蚀面、软布丁构造等,引起滑塌变形的机制可分为应力作用机制和液化作用机制。物理模拟因其可改变材料物理参数的优势,可能成为未来滑塌变形的重要研究方向。指出在鉴别滑塌成因变形和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研究中仍然存在较多争议,其中未固结沉积物的活化、再改造、生物扰动、液化现象的存在是确定软沉积物变形的关键,变形构造在大尺度、层系规模上具有相同的应力场并与区域构造背景相符合是后期构造成因变形的最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