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从西宁地区首次春季焰弹人工增雨(雪)作业试验的环流形势特征和天气条件分析人手,对试验(作业)方案的设计合理性进行分析,初步总结出适宜西宁地区春季焰弹增雨(雪)作业的天气条件和环流形势特征,并对焰弹施放量和施放时机提供了数据,对今后制定西宁地区春季焰弹人工增雨(雪)作业实施方案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2.
位于印度板块北缘和雅鲁藏布江结合带之间的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属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特提斯洋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奥陶纪至古近纪约5亿年期间发育一套基本连续的海相沉积,厚度达14 km,是研究特提斯洋形成演化的最佳地区。作者在对该区显生宙地层主干剖面和辅助剖面详细观察研究以及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基础上,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地层划分为海相、海陆过渡相和陆相3个沉积相组、15个沉积相和若干个沉积亚相。作者通过对该区沉积盆地的地层系统、沉积相、沉积特征的系统研究,将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演化划分为6个阶段:1)奥陶纪-泥盆纪为稳定陆表海演化阶段;2)石炭纪-二叠纪为大陆裂谷盆地演化阶段;3)三叠纪-侏罗纪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阶段;4)早中白垩世为前陆早期复理石盆地演化阶段;5)晚白垩世-古新世为前陆晚期磨拉石盆地演化阶段;6)古近纪-第四纪为造山隆升断陷盆地形成演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显生宙沉积盆地经历了由陆表海盆地-大陆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前陆盆地-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3.
结合洛阳地质构造背景,分析了2000年1月~2006年10月洛阳地震台记录到的台湾省地震的P波干扰因素及识别方法,影区地震、深源震的S波(或LG波)特征,采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确定的震级与洛阳地震台测定的复核、速报震级相比较,按震级段、年度分别统计分析,查找产生震级误差的原因,计算出台基校正系数,认为排除干扰、提高震相分析能力、用台基校正系数修正Ms计算公式,是减小震级误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4.
气候变化对海北州天然草地生物量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北州近40a的气温、降水资料和近年来的天然牧草资料,分析了海北州气温、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其变化对天然牧草生物量和草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北州温度增暖趋势上世纪90年代最为明显,各地温度变化的气候倾向率均为正;降水量的递增在80年代达最高值,90年代有所回落;气候变化对草地生物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温度大于降水,降水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量的年际波动和年内各季节分布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165.
166.
167.
168.
伊通火山群地区“白土山组”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 ,随着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发展 ,伊通火山群地区新生代地层断代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对重新厘定过去东北泛称下更新统“白土山组”地层的年代找到了突破口。通过火山岩年龄的测定、火山岩与“白土山组”接触关系及孢粉组合的研究 ,确认伊通火山岩群地区的“白土山组”的地质时代为新近纪中新世 ,与松辽平原中心的“白土山组”时代不同。  相似文献   
169.
地震前兆的象限性特征及其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华北北部地区唐山、大同地震前地电阻率和形变前兆的象限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并发现张北地震前的形变和地电阻率前兆也具有一定的象限性特征.说明前兆象限性的存在并非偶然,是与孕震体的存在有关.通过岩石实验与理论分析认为,在孕震过程中,前兆异常确实存在象限性特征.象限性的空间分布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具有逐渐变大——最大——变小的过程.并且象限性的上升区与下降区(或压缩区与膨胀区)在近源区与远源区不同.如果基于对前兆象限性的认识,指导分析前兆异常不同形态异常的空间分布,对地震的可能发震地区预测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