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21.
云南兰坪白秧坪铜钴多金属矿集区矿石中石英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谱呈马鞍形,坪年龄为56.53±0.43Ma,最小视年龄为55.52±1.78Ma,等时线年龄为55.90±0.29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1σ)。40Ar/36Ar初始值为294.7±1.14,与尼尔值(295.5±5)十分接近,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均可作为石英的形成时代。因此,55.90~56.53Ma(喜马拉雅早期)代表了矿床的成矿年龄。  相似文献   
22.
王松山  桑海清  裘冀 《地质论评》1997,43(3):303-309
H_s型恩施球粒陨石K-Ar年龄为4503±91Ma,~(40)Ar-~(39)Ar坪年龄为4518±8Ma,总气体年龄为4515±23Ma,等时线年龄为4505±16Ma,年龄的一致性表明该陨石未经受过明显的热扰动,它是我国首次发现的Ar保存年龄高达45亿年以上的陨石。陨石形成早期有过短期的快速冷却。陨石母体在4.66±0.04Ma时破裂。恩施球粒陨石原始捕获(~(40)Ar/~(36)Ar)_t为0.89±0.44,推测4.5Ga前太阳风中~(40)Ar/~(36)Ar近于l。  相似文献   
23.
清原树基沟英云闪长岩40Ar/39Ar年龄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清原太古代花岗-绿岩地体位于华北断块北缘,辽宁地块铁岭-靖宇古隆起中部,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花岗岩与绿岩出露面积比为2.5:1。绿岩地层自下而上分为石棚子组、红透山组和南天门组。石棚子组与红透山组整合接触,南天门组不整合于红透山组之上。  相似文献   
24.
Quartz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Jinman vein copper deposit in the Lanping Basin of western Yunnan were determined by 40Ar/39Ar fast neutron activ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spectra are characterized as being saddle-shaped. The samples yielded a plateau age of 58.05 ±0.54 Ma, a minimum appearance age of 56.76 ± 0.81 Ma and an isochron age of 54.30 ±0.15 Ma, the three ages being close to each other, indicating that the ages of the quartz samples so far determined are true and reliable. The plateau age represents the time of formation of Cu-bearing quartz veins, 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Early Himalayan. This age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time at which a tectonically thermal event (60 Ma) took place within the Lanping Basin, Yunnan Provinc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fact that copper ore and other ore types in the vast area of western Yunnan are concentrated mainly in the Early Himalayan strata,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re must have existed some indispensabl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metallogenesis on a large scale during the Early Himalayan period in western Yunnan and also constraining in union the formation of ore deposits there.  相似文献   
25.
0 引言 世界上第一个Ar-Ar法实验室于1965年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年代学实验室建成[1].我国最早的Ar-Ar法实验室于1982年分别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贵阳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建成.到目前为止,国际上用于K-Ar和Ar-Ar法定年的标准物质约30个左右,绝大部分年龄为第三纪至寒武纪.大于6亿a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只有英国标准Hb3gr角闪石(年龄1072 Ma)和中国标准BSP-1角闪石(年龄2060 Ma),这两个老年龄标准也是国际标准物质.  相似文献   
26.
构造分析表明,哀牢山-红河构造带哀牢山段由3个不同变形域组成,它们可能代表该构造带所经历的3期左行走滑。第一期左行走滑发生于构造带的整个东部高级带,变形体制为拉张性走滑,并形成角闪岩相L型构造岩。第二期走滑形成东部高级带的强变形带,变形体制接近简单剪切并形成绿片岩相L-S型糜棱岩。第三期左行走滑主要发生于西部低级带,变形体制为挤压性走滑,形成一左行逆冲的整体构造格局,并在变形带上形成千糜岩。地质年代学数据证明,三期左行走滑的形成时代分别是:58~56Ma以前、27Ma到22Ma、13~12Ma左右。哀牢山-红河构造带第一期走滑可…  相似文献   
27.
武当地块基性岩墙群^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南秦岭武当地块内变形变质基性岩墙群中的角闪石、黑云母矿物的40Ar-39Ar定年,获得角闪石三组年龄,分别为高温坪年龄694.4±21Ma,中温坪年龄384.4±3Ma(相应等时线年龄为383.3±10Ma)和低温视年龄240~180Ma。黑云母单一坪年龄为235.3±2Ma(相应等时年龄为236.7±6Ma)。结合本区基性岩墙已获得的Sm-Nd全岩等时年龄(782±164Ma)分析,782±164Ma~694.4±21Ma代表岩墙侵位、冷却过程的时间,提供了武当地块裂解的构造事件年龄;384.4±3Ma和约240Ma则代表岩墙群侵位后两期重要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年龄。上述为武当地块的构造作用过程和南秦岭构造带的形成、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28.
为了满足K-Ar定年中K和40Ar*分析的质量监控及Ar-Ar法样品在反应堆照射时中子通量监测的需要,我国氩同位素年代学工作者研制了一个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BJ角闪石,它采自北京房山花岗闪长岩体。它的40Ar-39Ar阶段加热分析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匀稳定,年龄谱平坦,39Ar析出量高达97%。这些证据充分表明该黑云母结晶以后未受过热扰动,40K-40Ar*同位素计时体系封闭良好。坪年龄为133.3±0.6Ma,总气体年龄为134.4±1.4Ma,36Ar/40Ar-39Ar/40Ar反等时线年龄为133.2±0.8Ma,40Ar/36Ar初始值为297.6±4.8,此值与(40Ar/36Ar)a大气氩丰度比(295.5±0.5)处于同一范围,表明样品不含过剩氩。这几个年龄值的一致性,说明该样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它作为K-Ar和Ar-Ar法地质年龄标准物质是适合的。ZBJ角闪石均匀性检验结果表明:在0.05显著性水平下经统计学方法检验,证明K和40Ar*的F分布值小于F临界值,说明该样品是均匀的。国内8个实验室参加了ZBJ角闪石K含量和40Ar*含量的定值分析,经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定值数据都服从正态分布并具等精度。在置信概率为0.95时,40Ar*和K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1%。两个特性量值定值分析结果的一致值(认定值)和不确定度分别为:40Ar*=(2.464±0.018)×10-10mol/g,K=(1.027±0.008)%,K-Ar年龄(标准值)=133.3±1.5Ma(2σ)。此标准物质纯度为98.1%,粒度为0.15~0.30mm,总重量为740g,缩分成最小样品单元共100瓶,每瓶7.4g,可供我国K-Ar和Ar-Ar法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使用37年。  相似文献   
29.
为了满足K-Ar和Ar-Ar法定年的需要,年代学工作者研制了一个用于中新生代定年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GC粗面岩。该粗面岩采自广东省南海市走马营第三纪火山岩。~(40)Ar/~(39)Ar定年结果表明,~(40)Ar~*在矿物晶格中保存均匀稳定,年龄谱平坦,~(39)Ar析出量高达97.9%。证明该粗面岩结晶以后未受过热扰动,完好地保持了~(40)K-~(40)Ar~*同位素计时的化学封闭体系。坪年龄为52.8±0.3 Ma,总气体年龄为52.9±0.8 Ma。~(36)Ar/~(40)Ar-~(39)Ar/~(40)Ar反等时线年龄为52.5±0.4 Ma,~(40)Ar/~(36)Ar初始值为296.6±4.2,此值与(~(40)Ar/~(36)Ar)。大气氩丰度比(295.5±0.5)一致,表明样品不含过剩氩。国内12个实验室参加了ZGC粗面岩K含量和~(40)Ar~*含量的定值分析。经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显示全部定值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并具等精度。当置信概率为0.95时,~(40)Ar~*和K含量的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1%。~(40)Ar~*和K含量分析的认定值和不确定度分别为:~(40)Ar~*=4.199±0.022×10~(-10)mol/g,K=4.576±0.028%,由此计算得K-Ar年龄为52.2±0.5 Ma。根据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经统计学方法检验在0.05显著性水平下,K和~(40)Ar~*的F分布小于F临界值,说明该标准物质是均匀的。t检验法表明,该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0)Ar~*和K含量在有效期内不会发生显著性变化。ZGC粗面岩粒度为0.3~0.7mm,重量为850 g,缩分成最小样品单元100瓶,每瓶8.5 g。可供K-Ar和Ar-Ar法实验室使用43年。  相似文献   
30.
分别出露于东、西秦岭的曹坪和沙河湾岩体、老君山和秦岭梁岩体 ,是秦岭全面碰撞后于三叠纪末 (T3 )侵入的花岗岩体 ,其冷却历史记录了秦岭陆内造山阶段的初期隆升过程。通过对角闪石、黑云母和钾长石的40 Ar/ 3 9Ar年龄测定 ,以及对钾长石40 Ar/ 3 9Ar年龄谱进行的多重扩散域模拟计算 ,发现东、西秦岭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冷却历史 :从晚三叠世末至早侏罗世 ,东、西秦岭同时由 5 0 0℃开始快速冷却 ,之后东秦岭经过一个短暂的稳定期 (约 2 0Ma)后又持续快速冷却 ,至中侏罗世末即已通过 15 0℃等温线 (约地表下 3~ 5km) ;而西秦岭在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初的近 10 0Ma中一直处于稳定平缓的状态 ,至晚白垩世中期才快速冷却至 15 0℃。这种不同的冷却历史可能反映了东、西秦岭的差异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