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247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598篇
海洋学   277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71.
汶川8.0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不同空间、 时间尺度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并以此分析了其后我国大陆的强震活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 1800年以来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的大三角地区8级地震活动呈现为100年左右丛集性时间过程, 具有地震平静、 地震丛集、 地震丛集发生前的过渡和丛集发生后的调整等时间特征;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发生表明, 目前该地区可能处于8级地震丛集发生前的过渡时段。20世纪以来, 中国大陆7级强震的时间活动过程明显受大三角地区8级地震时间进程的影响, 在8级地震活动的1900—1955年时段内, 7级地震幕式活动划分不显著, 而在8级地震平静的1956—2000年时段内, 7级地震幕式活动划分清晰; 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为标志, 受大三角地区8级左右巨大地震活跃控制, 中国大陆可能将进入一组新的幕式活动不清晰的、 类似于1900—1955年的强震活跃时段。  相似文献   
972.
负乘幂本构模型的切线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德顺  王保田 《岩土力学》2009,30(7):2168-2172
邓肯-张模型假设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符合双曲线关系,而且假定相关参数与围压的关系也是某种固定关系,这样的做法不仅违反了土体性质多样的现实,也容易造成模型与试验结果不符,引起误差。为此,提出了通过常用软件试算获取参数及直接寻求参数与围压最佳关系函数的思想,改变了参数与围压只有一种固定关系的思路。在邓肯-张模型基础上提出了负乘幂本构模型,它能够通过调整一个参数实现曲线形式的变化,从而体现出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多样性;负乘幂模型采用前面提及的思想来获取参数,经过推导得到了该模型的切线模量公式。通过比较,证明负乘幂模型能够更好地与试验曲线吻合。  相似文献   
973.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variance method for flux estimation over a mixed agricultural region in China. Eddy covariance and flux variance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near-surface layer over a non-uniform land surface in the central plain of China from 7 June to 20 July 2002. During this period, the mean canopy height was about 0.50 m. The study site consisted of grass (10% of area), beans (15%), corn (15%) and rice (60%). Under unstable conditions,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water vapor density (normalized by appropriate scaling parameters), observed by a single instrument, followed the Monin-Obukhov similarity theory. The similarity constants for heat (CT ) and water vapor (Cq) were 1.09 and 1.49,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direct measurements using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s, the flux variance method, on average, underestimated sensible heat flux by 21% and latent heat flux by 24%,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fact that the observed slight deviations (20% or 30% at most) of the similarity “constants” may be within the expected range of variation of a single instrument from the generally-valid relations.  相似文献   
974.
在遥感不同波段、不同分辨率、不同时相、不同尺度和不同平台等情况下,观测获得的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数据库中,提取感兴趣的局域目标图像是海量数据库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一种统计法的纹理描述与频谱法的纹理描述相结合,纹理特征和空间关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多源空间数据相似检索。统计法纹理描述采用共生矩阵的描述符,而频谱法纹理描述采用树状小波分解(小波包)的纹理描述符。通过对多源遥感数据库的检索比较,表明此方法比单一纹理特征方法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5.
利用新疆天文台25 m射电望远镜2003—2009年对PSR B0329+54长达453 h的观测数据,研究了这颗源在1540 MHz上正常模式和反常模式的轮廓稳定性时标.通过不同时间的积分脉冲轮廓与参考轮廓交叉相关系数分析,发现随积分时间的增加,两种模式的轮廓先是以较快的速度趋于稳定,在积分时间增加到约(4±1) min时,轮廓趋稳速率放缓,当积分时间达到(140±60) min (正常模式)或达到(65±15) min (反常模式)时,轮廓趋稳速度再次变快.相关系数的结果显示两种模式的轮廓在绝大多数积分时标上都不是完全随机的涨落.如果以发生轮廓趋稳速率从快到慢转变所需的积分时间作为轮廓稳定时标的判据,两种模式的稳定时标均大约为5 min.轮廓中不同成分强度比例的涨落随积分时间的变化关系各不相同,由此可以推断3个成分强度涨落性质有差异.造成轮廓趋稳行为在不同时标上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有观测噪声和星际闪烁等.  相似文献   
976.
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全球层型剖面——回顾和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鸿福  鲁立强 《地学前缘》2006,13(6):257-267
综合评述了5年来对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TB)全球层型剖面——煤山D剖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剖面的研究历史、地理和地质背景,叙述了世界上最完整的二叠纪长兴期至三叠纪格里斯巴赫期的牙形石和菊石带,并简短讨论了Otoceras的年代。叙述了煤山与其他剖面长兴期至格里斯巴赫期磁性地层学的对比。介绍了δ13C和δ34S的化学地层学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PTB附近多个δ13C负漂移的发现。两项重要的分子地层学研究显示了基础生态系统的深刻变化——微生物生态系的灾变和在二叠纪—三叠纪生态系之交严重缺氧事件期间透光带的静海相环境。文章报道了自2001年以来PTB年代测定的进展。PTB之下14cm处火山成因的粘土层25层的年代,现在定为(252·4±0·3)Ma(Mundil等,2004)。文章还讨论了事件地层学,认为尽管在25-26层有一个主事件,煤山PTB附近的事件是多幕式的,并且开始于事件层25-26层之前。因此,PTB大绝灭主因是外星撞击导致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相似文献   
977.
基于二叉树结构的地形分块实时漫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多分辨地形模型、二元三角树、钻石三角形、强制分割为基础的限制二叉树实时优化配置格网(ROAM)算法。并以此为基础,在地形分块间的接边中运用二元三角树分割的内在联系,巧妙地消除了块与块间的拼接缝。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地形分块后的三维地形实时漫游。  相似文献   
978.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是一种小型齿鲸,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及鄱阳湖中,其种群数量仅约1000头,极度濒危.鄱阳湖是长江江豚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估算种群数量约450头,是长江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生态学、保护遗传学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各种人类活动对其种群迁移活动的影响,并对鄱阳湖长江江豚种群面临的威胁、保护对策和未来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79.
江汉平原9.0 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来自江陵剖面沉积物记录   总被引:20,自引:19,他引:1  
对2002年9月在荆州市江陵县发现的9 ka B.P.以来的江陵剖面进行14C测年、粒度、TOC、TN、δ13C、孢粉等综合分析,重建江汉平原江陵地区9 ka B.P.以来古气候古环境演化:9.0~6.07 ka B.P.为高温阶段,其间8.1 ka B.P.记录到一次较明显降温事件;6.07~4.60 ka B.P.为冷干期;4.60~3.44 ka B.P.间气候波动频繁,为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前期阶段;3.44~2.50 ka B.P.为高温期,湖沼泥炭发育,是全新世第二个暖湿期后期阶段,为稳定的暖湿阶段;2.50 ka B.P.以来温度相对较低,为冷期。江陵地区近9 ka B.P.以来气候变化不仅与国内大量研究资料相一致,且在许多较大气候事件上与世界许多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江陵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  相似文献   
980.
中国大陆7级地震活动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人研究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时间非平稳性认识的基础上, 将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活动状态划分为三类, 分别为少发时段(平静期)、 增多时段、 丛发时段(活跃期), 将这三类时段简称为: Ⅰ类时段、 Ⅱ类时段和Ⅲ类时段。 并利用显著性检验对相应划分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认为中国大陆可能以Ⅱ类时段为其基本状态, Ⅲ类时段和Ⅰ类时段均是在Ⅱ类时段状态上的上下偏离; 中国大陆自1901年以来的前后50余年的强震活动基本状态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 今后一段时期内的7级以上强震活动可能仍将重复20世纪的活动规律; 1901年以来的百年资料显示, 每一个Ⅲ类时段前都存在一个Ⅱ类时段, 强震活动增强需要一个过程, 没有Ⅰ类时段直接进入Ⅲ类时段的先例;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的发生, 可能意味着中国大陆已进入Ⅱ类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