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6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82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序言     
燕山期构造运动在我国东部影响广泛。1926年翁文灏先生提出“燕山运动”,最早发现于燕山地区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之间的不整合界面,逐步扩展到中国东部,甚至整个东亚地区,反映出晚中生代一次重大构造事件。随着我国地质学家们对燕山运动研究的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也在逐渐提升。当前普遍认为燕山期构造运动是继晚三叠世东亚各大陆碰撞对接之后又一次重大地质构造事件,起始于中侏罗世,结束于晚白垩世(约170~80 Ma)。  相似文献   
172.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40Ar/^39Ar年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0Ar/^39Ar中子活化定年法测试大水沟碲矿床12号矿脉中的白云母,得到阶段升温坪年龄91.0-94.10Ma,等时线年龄93.70Ma。  相似文献   
173.
花岗岩有关稀有金属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毛景文  王登红 《矿床地质》1997,16(2):189-192
综合评述了花岗岩有关稀有金属矿床近几年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进展:地球历史演化与稀有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花岗岩演化途径与在矿,板块成岩成矿模式;高热花岗岩对形成超大型矿床的贡献;有机质与成矿关系;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新产地。  相似文献   
174.
成矿系列是研究成矿作用在四维空间中的规律,探索在地球发展过程中成矿的时、空、物质的演化及其分布规律;研究矿床成矿系列可以提高人们对全球地质规律的认识,并且有效地指导找矿预测工作,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开展.根据对东天山地区铜及其多金属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在整理和吸收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应用成矿系列理论, 将该区初步划分为5个成矿亚系列,建立了该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演化谱系,为东天山大型铜及其多金属矿床富集区的战略靶区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5.
土屋铜矿床是中国近年来发现的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通过对该矿区细碧-角斑岩的岩相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以富集Ba、Th、LREE,亏损Ti、Nb、HFSE为特征,推测形成于岛弧环境,源于上地幔,但其形成过程受到地壳不同程度的混染.最新同位素测年资料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年代为356~416 Ma,属于晚泥盆世产物,发育在塔里木板块北侧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接壤部位,可能为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北的B型俯冲期间,在企鹅山岛弧发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与后期多次脉动侵位于其中的同构造花岗岩类共同构成了企鹅山泥盆纪-石炭纪岛弧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176.
西秦岭地区造山型与卡林型金矿床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西秦岭金矿床分为卡林型和造山型两类。卡林型金矿床麇集于南秦岭和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北部。三叠纪和早侏罗世的同构造花岗闪长岩广泛分布于西秦岭中部和南部、松潘—甘孜盆地以及扬子克拉通边缘。造山型脉状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西秦岭造山带中的脆韧性剪切带内。大部分粗粒金主要赋存在网格状石英细脉和角砾状围岩中的黄铁矿、磁黄铁矿、毒砂和少量贱金属硫化物中和以分散状分布在蚀变围岩中。同位素资料表明晚三叠世 -中侏罗世与扬子克拉通俯冲有关的作用控制了造山型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7.
嵩县祁雨沟金矿成矿时代的40Ar-39Ar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矿物40Ar-39Ar年代学方法,对河南祁雨沟爆破角砾岩型金矿的矿化蚀变矿物进行了高精度的定年研究.矿脉中钾长石的40Ar-39Ar年龄表明,祁雨沟金矿的主要成矿阶段发生在115~125Ma期间,成矿作用持续达10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区域燕山期花岗岩侵位30Ma之后祁雨沟金矿开始进入主成矿期,此时正是区域伸展构造的发育时期,深部流体活动频繁而强烈.祁雨沟金矿是中国东部金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8.
河北省东坪碲化物金矿床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一个比较典型的碲化物金矿床,矿化为含金石英大脉和含金钾长石脉,两者之间在空间上为过渡关系。为探讨成矿流体的来源,尤其是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程度,笔者从研究成矿流体入手,应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矿区主矿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成分的测试,并测定了He-Ar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东坪碲化物金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CO2-NaCl-H2O型和H2O-NaCl型,整体以CO2广泛发育为特征;矿区的成矿温度为250-400℃,集中于300-340℃,成矿压力为40-180MPa,主要为60-100MPa;流体成分主要为CO2和H2O,含少量H2S、N2、CH4、CO和C2H2;流体盐度w(NaCleq)为5%-7%;流体总密度为0.48-0.79g/cm^3;矿脉中石英的R/Ra比值高达0.3-5.2,明显高于地壳流体(0.001)。基于碲富集、高、R/Ra比值、成矿流体富CO2,笔者认为矿床成矿作用与地幔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9.
超临界流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成矿地球化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温志坚  毛景文 《地质论评》2002,48(1):106-112
本文综述了超临界流体的研究进展,结合多年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的经历,认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超临界流体研究,尤其是超临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对于研究地球内部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另外,对超临界流体化学对成矿流体研究可能带来的新的研究思路和新的理论认识作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0.
论断陷槽中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