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5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文安地震与首都圈地区数字化应变资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晶  江在森  方颖  王武星 《地震》2007,27(1):39-46
2005年以来首都圈地区易县、延庆数字化线应变观测显示出现较大幅度的压缩性趋势变化,其中延庆台伸缩仪NS向观测在2006年6、7月份出现转折变化;易县台应变组合观测计算的平面应变参数在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前1~2天出现转折变化;经分析认为,2005年以来首都圈西部区域应变开始加速,2005年8月31日蔚县4.0级地震发生在加速变化过程中,而文安地震发生在附近应变场的转折过程中,可能预示着文安地震后首都圈地区进入了下一个应变积累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2.
对1996年丽江7.0级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的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两次强震前形变场均存在大范围垂直差异运动增强以及与构造相关的形变高梯度带(区);②震前数年(或更长)垂直形变场的趋势改变,并出现形变局部化。结合强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研究了这两次地震前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与孕震形变的异常特征,认为与构造相关的强烈差异运动是孕震应变能积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3.
??????????????????????????仯?????????????????????????? ????????????????????,?????????С?????????????????????????????á??й?????????????硱?????????400???GPS?????????????1999??\,2001???2004?????????????????1999~2001?????????????仯??2001~2004???????1999~2001????????????仯???????????1)????????????????????????????ε????????????????????????2)?????????ε??????????????????????3)2001???????8.1????????????????????????ο?????????????????????????????????????????????4)???????????2001???????8.1???????????????????????????????????????????????????????????????????????????????????????????????  相似文献   
94.
基于1999~2007期、2009~2013期及2013~2016期GPS速度场数据,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解算南北地震带附近区域应变率参数,对比应变率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结合研究时段内M_W6.0以上地震的震中分布,分析应变率参数与地震分布的相关关系;再结合地震地质,分析研究区内主要断层的地震危险性。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近期存在加速扩展特征,其东北缘存在明显的介质性质横向不均匀特征,M_W6.0以上地震与应变率的大小存在相关关系;研究区内的地震危险区分别为祁连山中段危险区、玛沁-玛曲危险区、安宁河-小江断裂系危险区及红河断裂带中南段危险区。  相似文献   
95.
对鲜水河断裂南段康定和石棉两个剖面的GPS观测结果的研究表明:离断层较近的站点,由汶川地震前的左旋走滑变为震后的右旋走滑、震前的挤压变为震后拉张;不管是右旋走滑量、拉张量,还是影响范围,汶川地震对石棉剖面的影响明显大于对康定剖面的影响;由于鲜水河断裂南段具有左旋走滑背景,汶川地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鲜水河断裂南段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96.
GPS����վˮƽλ�Ʒ�������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λ?????в???????????????????б??????????????????仯?????????????????????????????????????, ???????????????????????????????????????????м?????п??幹??????????????з????????????????????????????????????????????GPS????е????仯???????????????????????????????Ч????????????????е???????????????????????  相似文献   
97.
应用最小二乘配置建立地壳运动速度场与应变场的方法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论述了应用最小二乘配置原理,利用GPS资料建立水平运动速度场统一模型和应变场的方法.讨论了建立基于不同参考基准和几何变形含义的地壳运动模型及空间不同尺度和频率域应变场等问题.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并分别以中国大陆区域整体及首都圈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作为研究区对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和讨论.  相似文献   
98.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在第四纪以来活断层最发育,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中强以上地震,是我国目前主要地震活动区域之一.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地下流体观测多项测震后效应在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部分地区一直持续存在,同时速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存在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介质速度结构条件,因此,加强对郯庐带现今地壳变形特征的认识,对郯庐带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判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利用GPS资料研究郯庐带现今运动及变形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霞  江在森  武艳强 《地震》2012,32(4):1-10
本文利用华北地区1999—2001年, 2001—2004年, 2004—2007年及2007—2009年四期GPS速度场资料, 基于块体的整体旋转与均匀应变模型, 分析了郯庐断裂带中南段的运动及变形特征。 结果显示: 潍坊—郯城段主要为右旋走滑的变形特征, 而郯城—庐江段则为左旋滑动的变形特征, 两段垂直断层方向上的变形表现为“张压交替”的特征。 基于刚体运动模型, 计算了扣除环渤海湾区域整体刚性运动的华北地区GPS速度场, 并分析了环渤海湾区域块体的变形状态, 结果显示环渤海区虽然各期的变形特征不同, 特别是郯庐带附近, 各期的运动特征差异较大, 但基本可反映燕山—渤海地震带是运动特征差异的分界线, 且每期郯庐带各站点的一致性运动明显。  相似文献   
100.
????World Stress Map??WSM???????GPS?????????????С???????÷??????й??????????????????????????????о??? ???????????????????£???????鶫??????????????????????????NE???GPS??????????????EW?????????????λ?????????????????????????????????NW??NE?????GPS???????????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