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艳丽  侯元  李军  江龙  于鹏 《地下水》2010,32(3):137-138
水文资料为我国水利和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水文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水文站收集的原始水文资料是瞬时值,无使用价值,必须经过整编才能服务于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水文资料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水文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资料整编质量,具体措施如下:提高水文测验精度;对于定线工作要严格把好关;资料整编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参编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2.
接收函数方法获得的和田—拜城剖面壳幔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个长750 km的宽频地震台阵所采集到的数据和接收函数方法,获得了横穿塔里木盆地的和田—拜城剖面的壳幔图像。和田凹陷、麦盖提斜坡、巴楚隆起、阿瓦提凹陷、塔北隆起、库车凹陷等地块及其边界断裂有清楚显示,各断裂均切穿岩石圈。地壳分为新近系—第四系沉积层、震旦系—古近系沉积层、上地壳结晶基底、中地壳低密度层、下地壳高密度层、下地壳低密度层等6个层。一般而言,各层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但有两个层反常。中地壳的密度低于上地壳结晶基底,下地壳下部的密度低于下地壳上部。中地壳低密度层是一不连续的薄层,厚度3~8 km,深度约25 km。下地壳低密度层是一个连续的薄层,厚度5~10 km,深度约45 km。Moho面的深度在盆地北部为40~50 km,巴楚地块为35~55 km,盆地南部为55~60 km。岩石圈底面的深度为70~80 km。塔里木陆块的岩石圈地幔俯冲到西昆仑之下,但地壳并没有俯冲,地壳与地幔发生解耦。吐木休克断裂北侧的北塔里木地块变形微弱,麻札塔格断裂南侧的南塔里木地块变形强烈,两断裂之间的巴楚地块的变形以地壳的弯曲为特征。和田—麦盖提地块是一个整体但变形强烈。在其中识别出5个大的滑脱-推覆断裂面,造成下地壳地层叠覆和缩短,下地壳低密度层以隧道流的方式挤入中地壳。相比之下,沉积盖层几乎没有变形,说明南塔里木的强烈变形发生在震旦纪之前。  相似文献   
43.
开展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调查研究,对于提高加强城市地下水资源储备,提高城市在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及污染事件突发时的供水能力,提高饮用水安全保证程度,构建水资源战略储备及保障体系,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着重研究分析宁阳县地下水富水地段,充分挖掘现有地下水水源地的资源潜力,提出应急供水水源地位置及概算了可供水量。  相似文献   
44.
针对利用光谱特性和几何结构特性可以提高机场识别效率和鲁棒性的理论,对像素级遥感图像融合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了针对性的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融合法和高通滤波融合法在继承光谱信息和增强边缘特征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能够为机场识别提供信息丰富的图像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5.
过去三十年来,发展中国家一直把工业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工资差距日益扩大的一种手段。这一期间的经验表明,上述策略在发展中确实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6.
1.發射星雲的主要特點是它在外方的物質運動与散逸。在獵戶座NGC1976的詳細研究中,我們测出了星雲与激發星θ′Ori之間的相對運動(ΔV=-11.5±1公里/秒)。而在許多大的發射星雲中,星雲周圍的廣大地帶都現出有含着弱光的物質。(這在NGC 1976中直徑達3°以上)而這可以看作星雲物質散逸的證  相似文献   
47.
Introduction The phenomenon of water level tide was discovered at Duchort diggings, Czech in 1879. By 1939, Theis, an America hydrogeologist, confirmed that periodical wave of the well water level is caused by the solid tide. In 1964, Melchior, a Belgium geophysist, began to make research on this phenomenon. Then Cooper (1965), Bredehoeft (1967) and WANG, et al (1988) followed. In China the study on water level tide began with 1970s, and the study on well water level phase lagging began …  相似文献   
48.
60年代板块构造概念的出现标志着地球科学革命性的进步,30年来,我们获得的经验表明,现代板块构造在岩石圈和软流圈物性,三种板块运动形式,扩张和俯冲的均衡以及板块运动原因等都与经典板块构造有很大不同,同时,它仍有一些问题和缺陷。世纪交替之时,随着馁地震层析成像等新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建立新的全球理论来取代板块构造,新理论应该包括整个固体地球,岩石圈是分层的,而且地球内部的对流准自动地进行。同时,地球层  相似文献   
49.
四川广元上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内微球粒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内发现了大量微球粒,这些微球粒数目的峰值在层位上与铱异常、碳稳定同位素负异常大体是一致的,与生物大量绝灭也大体上是相当的。显示了与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层内相类似的微球粒数目变化特征。某些铁质微球粒的结构表明,微球粒形成于高温熔体急速冷却的物理环境。有些微球粒的Cr/Fe与CI型陨石相近,有些与铁质宇宙尘的相近,而有些则与地球物质的相近。微球粒的来源是复杂的,现有来源于地内的,也有来源于地外的。此文主要是介绍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内所发现的微球粒及对其研  相似文献   
50.
中国南部贵州省的睦化剖面是国际泥盆纪/石炭纪三个界线层型候选剖面之一。虽然地层和古生物的资料已有发表,但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尚未做过。睦化剖面详细的δ~(13)C和δ~(18)O的分析结果揭示,在Siphonodella crenulata牙形石带底部存在一个有意义的短暂δ~(13)C负异常,其值为—8~9‰。这是首次在泥盆纪与石炭纪界线处发现的δ~(13)C负异常,这类似于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白垩纪/第三纪界线 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报导的δ~(13)C异常。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