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 前言 自板块构造说兴起后,李春昱教授是用此学说研究我国地质构造最早的学者之一。李先生不仅在中国和亚洲古板块的划分和发展上发表过许多有价值的见解,而且对板块运动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亦作过专门研究。我们在七十年代末编制亚欧地震构造图时曾得到李先生的热诚关怀、支持和鼓励,在编图思路和具体内容上给了我们十分宝贵的指教,并提供了他尚未发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讨论了在地震活动中等或较弱、而又没有发现古地震遗迹的地区(辽东半岛属于这类地区),如何利用断层活动性资料评价该区的地震危险性和确定潜在震源区的问题,并取得以下结果:1.该区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基本与晚更新世有过活动的断层有关;2.研究区活断层据其运动特性划分为以粘滑为主、蠕滑为主和粘滑、蠕滑兼有三类。6级地震发生在粘滑断层段;3.利用晚更新世活断层长度和个别断层的位移量估算了一些断层可能的最大震级  相似文献   
23.
世界上最著名的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分布在欧亚地区,区内的某些地方也可以观察到强烈的板内地震活动。由于本区现代构造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区内曾发生过各种类型的构造地震,所以这是一个研究地震构造很理想的地区。本文根据许多地震和地质资料,应用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了欧亚地区的地震构造。文中简要地描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新生代板块构造及其活动特征,以及地震构造带和区的划分,并试图对地震活动、板块运动和区划构造应力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24.
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析盆地内部结构和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特点,对盆地边缘断裂的性质,展布方向、活动特点以及边缘断裂对盆地形成的控制作用;第二部分是对盆地地区地震活动的某些特点作了初步分析,其中包括地震活动和断裂关系、地震活动在垂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点以及震源机制解的某些特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华北西部地区新生代断陷盆地和华北东部平原区地堑系的形成机制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分析我国大陆地区大地震的广义前震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历史大地震的空区作了圈定和研究。根据28个历史大地震空区的统计,提出求空区震级和发震时间的经验关系式。最后圈定6个空区作为此方法预报地震的讨论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