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205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1134篇
海洋学   201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22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黄沙坪矿床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区内发育的花岗岩出露面积最大仅为0.6 km2,却导致铅、锌等金属巨量堆积,因此明确其成矿物质来源是理解矿床成因的关键.为探究矿床内硫的来源,本次研究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对黄沙坪矿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进行了系统的全岩硫同位素分析,并与已有硫化物硫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矿区石英斑岩和花岗斑岩的δ34 S范围分别为+4.1‰~+7.5‰和+4.9‰~+11.4‰,与典型的S型花岗岩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而明显低于区内矿石δ34S值(+2.3‰~+17.5‰).综合上述,我们认为矿区岩浆硫的同位素组成应接近或略低于花岗质岩石全岩硫同位素组成,成矿物质硫除部分来自岩浆外,很大程度上有地层或膏盐层硫的加入,这可能是黄沙坪成为区域上最大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2.
为探讨放射性核素对沉积速率、沉积环境变化以及重大环境历史事件的指示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用HPGeγ谱仪测定黄河口新生湿地柱状沉积物中6种放射性核素活度的结果,并根据137Cs的垂直分布估算了沉积速率,探讨了放射性核素与有机质的关系及其垂直变化与沉积过程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黄河口新生湿地柱状沉积物中6种放射性核素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K(687.33±54.59)Bq/kg、137Cs(8.60±1.35)Bq/kg、226Ra(29.96±4.23)Bq/kg、228Ra(69.96±6.63)Bq/kg、228Th(45.35±4.58)Bq/kg和238U(60.52±15.37)Bq/kg,与其他区域相比,黄河口新生湿地137Cs、238U含量偏高。除137Cs外,其他5种核素均与TOC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有机质有利于核素在沉积物中的保留。137Cs的垂直分布与黄河口净造陆速率的年际变化具有一致性,据此估算获得近20年该区域平均沉积速率为2.8cm/a,其中河口湿地形成初期沉积速率较高,而后逐渐减小并保持相对稳定。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的垂直变化可反映沉积过程中黄河断流、黄河调沙以及大的洪水等重大环境事件,可以作为指示沉积变化特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53.
张良培  何江  杨倩倩  肖屹  袁强强 《测绘学报》2022,51(7):1317-1337
多源遥感信息融合技术是突破单一传感器的观测局限,实现多平台多模态观测信息互补利用,生成大场景高“时-空-谱”无缝的观测数据的重要手段。随着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的日益完善,数据驱动的多源遥感信息融合获得了研究者的广泛青睐,然而,数据驱动算法与生俱来的低物理可解释性,弱泛化能力都阻碍了其在多源遥感信息融合领域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分别对同质遥感数据融合,异质遥感数据融合,以及点-面融合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分析了各融合问题的发展趋势。最后,对算法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剖析了数据驱动的融合算法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未来多源遥感信息融合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54.
对长岭断陷 CO2气地化分析表明,松南气田多数井的δ^13 Cco2值均大于-8×10^-3,均为无机成因,而东岭气田部分井的δ^13 Cco2值均小于-10×10^-3,属于有机成因。其中无机成因 CO2气体中 R/Ra 值均大于1,表明其无机成因 CO2都属于岩浆幔源成因。对长岭断陷地区钻井气测含量资料综合分析表明,无机成因 CO2气的平面展布特征可划分为:高含 CO2气区(>90%),位于中部及东北部,表现有 NNE-NE 向展布的趋势;中高含 CO2气区(70%-90%),主要位于乾安次凹南部,总体表现为 NNW-近 SN 向展布;中低含 CO2气区(20%-50%),主要分布于2个地区。红岗地区,以 NNE 向为主。腰英台-达尔罕地区,以近 SN 向为主;南部的低含 CO2气区。垂向上长岭断陷南北2个次凹中的 CO2产出层位显著不同。北部次凹内的产出层位较高,主要以泉头组及其上的青山口组为主。南部的无机 CO2气产出层位以断陷期营城组火山岩为主,少量为登娄库组。  相似文献   
955.
为评价新西兰海潮负荷位移建模精度,利用新西兰189个GPS站11 a的实测数据,基于静态精密单点定位测定8个半日潮波及周日潮波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并将其与7种全球海潮模型及4种地球模型计算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TPXO7.2模型负荷位移改正值与GPS解算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最符合,M2、N2、O1和Q1潮波均方根误差在水平方向小于0.5 mm,垂直方向小于0.7 mm;2)不同地球模型对确定海潮负荷位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M2和N2潮波;3)GPS估值和海潮模型值之间的残差矢量呈现出大小及方向上的区域一致性,部分站点异常的残差值可能反映出当前SNREI地球模型的缺陷。  相似文献   
956.
通过研究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快速准确获取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是精准农业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使用土壤电导率仪(PET2000)网格法在50 m×70 m面积的田块内布点(网格边长5 m),测量棉田表层土壤(0~25 cm深度,每5 cm为一层)电导率;应用ArcGIS9.2中地统计学模块构建、筛选和验证模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表层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空间分布预测,并针对棉田表层积盐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克里格(Kriging)插值方法中的Rational Quadratic模型适宜预测表层土壤电导率,区内棉田表层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明显,变异系数达到0.578,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随深度增大逐渐降低;产生空间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岩性的空间差异和微咸水灌溉;解决棉田局部积盐的措施是根据土壤盐分空间差异特征的分析与预测进行适时定位灌溉,从而合理利用水资源并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957.
高陡构造地区地震勘探中,在山地大型障碍区布设观测系统,为避免因地表障碍物使地震反射剖面出现间断,需要动态调整观测系统设计增加短炮线,跨越大型障碍物(水库,矿区等),以确保面元属性均匀,压制噪声最佳,以得到好的反射地震资料。在参与和研究野外实际的过障碍观测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一套采用增加短接收线代替增加短炮线的方法。基本思路是:在绿山软件上进行理论推导,合理动态调整物理点的位置。在穿越大型障碍区的地震勘探中,采用增加短接收线代替增加短炮线的方法,能成功解决施工高成本,有效激发难,以及激发风险等难题,确保获得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958.
松辽盆地油页岩赋存于白垩系下统青山口组一段和白垩系上统嫩江组一段、二段,埋藏浅,地层倾角缓,盆地内油页岩属于典型的深湖相成因,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二段,为松辽盆地的坳陷期,油页岩为盆地两次最大湖泛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959.
对措勤地区则弄群熔结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所测的2件熔结凝灰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12.7Ma±1.0Ma和108.6Ma±1.6Ma。根据已有的年代学数据、地球化学资料和最新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认为中冈底斯北部的则弄群火山岩很可能与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60.
西部地质公园建设与保护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资源,建立地质公园是充分利用地质资源的一种创举,对于保护地质遗迹、恢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地质公园的建设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指出了中国西部地质公园建设与保护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