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沂水杂岩中变泥砂质岩石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年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赵子然  宋会侠  沈其韩  宋彪 《岩石学报》2009,25(8):1863-1871
含夕线石十字石榴二云斜长片麻岩是沂水杂岩中首次发现的一种少见的变泥砂质岩石,包裹于沂水生心官庄岩浆杂岩体中,为残留的变质表壳岩透镜体,它经历了两期变质作用的改造.早期高角闪岩相变质与区域麻粒岩相变质有关,峰期矿物共生组合主要为:石榴子石(中心域)+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M1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660±10℃,P=5.7±0.3kb;晚期角闪岩相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十字石+石榴子石(边部域)+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夕线石+石英,以形成大量自形-半自形十字石和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的石榴子石为特征,晚期石榴子石的形成由核部→边部经历了一降温降压过程,石榴子石核部:T=650±10℃,P=7.7±0.5Kb,石榴子石边部:T=578±10℃,P=4.7±0.1kb;晚期变质作用早期(石榴子石成核)阶段与埋深导致的部分熔融有关,晚期石榴子石生长阶段与岩浆热事件有关.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碎屑锆石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为2695±32Ma,代表变泥砂质岩石源区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变泥砂质岩石的早期变质变质作用年龄小于此值;晚期变质作用年龄为2537±5Ma.  相似文献   
82.
以往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西部陆块的2.5Ga事件及中部带的2.2~2.0Ga、1.95~1.8Ga事件的研究,最近通过工作发现东部陆块内部亦有~2.1Ga、~1.8Ga事件的记录。我们通过对冀东石门变质基性岩墙群进行离子探针锆石U-Pb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基性岩墙的形成年龄为2162±27Ma,经历了1820±7.8Ma的变质作用;其围岩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2531±14Ma,紧接着经历了2513±15Ma的麻粒岩相变质,虽与石门基性岩墙共同经历了~1.8Ga变质作用,但并没有新生的该期变质锆石记录。石门基性岩墙SiO_2含量介于50.38%~51.08%,MgO含量为4.29%~5.81%,具有较低的Mg#值(32~41),属于拉斑玄武岩类;其轻稀土略为富集,具有弱的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低正的εNd(t)值(1.47)和正的εHf(t)值(1.88~8.80),其Hf模式年龄与基性岩墙的形成年龄接近,介于2206~2338Ma,推测石门基性岩墙的玄武质岩浆来自于亏损地幔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结晶分异和地壳混染过程,形成于陆内裂谷的构造背景。本文认为~2.1Ga的岩浆活动为华北陆块在新太古代末克拉通化后,经历的一次强烈的伸展事件,可能导致了原有基底发生了裂解。  相似文献   
83.
中国中新元古代重要沉积地质事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曾经历了3次超大陆演化过程,其中2次超大陆(哥伦比亚(Columbia)和罗迪尼亚(Rodinia))旋回涉及中新元古代,并与一系列区域性事件相联系,形成了多成因的超大陆演化模型。华北中东部新元古代沉积事件、扬子和塔里木新元古代裂谷事件、雪球事件等都被视为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响应,它们对定时三大陆块相互关系及定位其在全球超大陆的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反映了重要沉积地质事件在超大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此外,在中新元古代的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演化过程中,还伴随发育具有广泛区域性甚至全球意义的巨厚白云岩与碳酸盐岩微生物(岩)、红层与黑色页岩、全球性臼齿亮晶碳酸盐岩和埃迪卡拉纪盖帽碳酸盐岩等沉积事件群及元素(同位素)漂移等地球化学异常事件,也包括特殊且重要的磷块岩、锰、铁矿等沉积成矿事件。由于不断显示出来在全球古大陆重建和古地理恢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们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文中通过系统分析中国中新元古代超大陆旋回演化中发育的部分重要或关键地质事件(群)时空发育与分布特征,并结合作者团队的实际资料和测试数据,以期揭示超大陆演化过程与重要沉积地质事件的内在联系,为超大陆聚散旋回演化和时空定位及原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和评价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84.
变质作用精细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主要总结了最近 5年以来,国内外在变质作用精细过程研究若干方面的进展:人们在更细微尺度上,对矿物成分环带、成分梯度等矿物微区成分变化情况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矿物中不同化学组分抵御变质峰期后降温过程的能力不同;利用矩阵奇异值分解等数学方法定量探讨矿物(组合)之间是否存在质量平衡关系,进而判断矿物(组合)之间的平衡-非平衡关系;开始尝试恢复变质峰期后发生分解反应或纯转换反应的变质高峰期矿物的原始成分;出现了不依赖于矿物热力学数据和矿物活度模型的高精度相对温压计;补偿规则引入了矿物速率计,速率计计算结果更直观;最近发展的 Ms sbauer谱新技术,可以在小至50×30μm2的区域里实现铁镁质矿物原位(insitu)Fe 3+含量的分析;使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法、激光探针 40 Ar/39 Ar法、电子探针测年法、二次离子质谱法等新方法,实现对常见变质矿物的原位定年,使得变质作用较完整过程的连续定年成为可能。今后的发展方向至少有四个方面:深化并且充分利用已有的矿物微区成分分析方法和放射性微区测年方法,洞悉变质过程中的各种微观-超微观现象,探讨变质反应速率;研究不同大地构造环境的变质作用特征;实施大量的高精度矿物相平衡逆转实验,以获取高精度矿物热力学数据,进一步发展矿物固溶体热力学;采用岩石学实验模拟岩石变质过程,深入研究变质反应动力学。  相似文献   
85.
在山西繁峙神堂堡红岩上一带,前震旦纪地层分布广泛,有的地方其上有震旦纪雾迷山白云质灰岩不整合地复盖着。此种前震旦纪地层主要由角闪岩、角闪片麻岩及黑云母长石石英粒岩等所组成,岩层走向为东北-西南,主要向西北倾斜,局部褶皱较烈,具有  相似文献   
86.
万渝生  耿元生  沈其韩  刘敦一  宋彪  唐索寒  王进辉 《地质科学》2002,37(2):143-151,164,T001,T002
鞍山地区中太古代铁架山花岗岩中存在多种类型的表壳岩包体。本文对其中 类变泥砂质岩石进行了研究。一类包括云母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浅粒岩, 它们高钾低钠, 具有强的负铕异常(Eu/Eu* = 0.10~0.23) 和负钡异常(Ba/Ba**=0.09~0.23),tDMεNd(3.0 Ga)变化范围分别为3.36~3.51 Ga和-3.89~-1.59.岩石高的成熟度和长的地壳滞留时间表明鞍山地区中太古代以前陆壳基底就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具有很长的地壳演化历史.它们在元素组成上与铁架山花岗岩十分相似,相互间存在物源上的成因联系.铁架山花岗岩的tDMεNd(3.0 Ga)变化范围分别为3.39~3.70 Ga和-4.99~-2.36,Sm、Nd同位素组成与变质泥砂质岩石存在一定差异,看来主要与前者形成过程中源区选择性部分熔融和稀土组成发生变化有关.另一类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上与第一类变泥砂质岩石存在较大区别,而与古太古代陈台沟花岗岩较为相似,相互间可能存在物源上的成因联系.它们对铁架山岩体部分轻、重稀土强烈分离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可能起了一定作用.物源区的复杂性是铁架山花岗岩组成上存在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采用激光拉曼、阴极发光和电子探针技术,确认冀西北石榴角闪二辉麻粒岩锆石中保存早期高压变质包体矿物组合:石榴石(Grt)+单斜辉石(Cpx)+斜长石(Pl)+石英(Qtz)+金红石(Rt)、单斜辉石(Cpx)+斜长石(Pl)+石英(Qtz)和石榴石(Grt)+单斜辉石(Cpx)+斜长石(Pl)+石英(Qtz)。其中少量锆石具有继承性锆石的核,而多数锆石则形成于高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利用TWQ方法限定石榴角闪二辉麻粒岩锆石中所保存的高压包体矿物组合的变质温度条件为750~820℃,压力为1.07~1.40 GPa。该项研究成果对于如何识别高压麻粒岩以及深入研究其成因机制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8.
本文对阿拉善地区四个岩群、岩组和片麻岩中斜长角闪岩的主要组成矿物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划分了矿物种,对角闪石和斜长石矿物对采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变质温度压力条件的计算。根据Ti-Al^Ⅳ关系图解和(Na2O K2O)-TiO2关系图解,限定其变质相等级。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成环境进行了变质作用类型的划分。不同岩群、岩组和片麻杂岩中斜长角闪岩所含角闪石和斜长角闪岩一样,显示高TiO2和高K2O的特点。角闪石中FeO MgO含量基本一致,而FeO和MgO含量呈负相关。所有斜长角闪岩中的角闪石都属于钙质角闪石系列。由于MgO和FeO含量和镁铁比值的差异,按Leak B E的分类可分出七个矿物种类。斜长角闪岩中的斜长石主要为中长石,An在42%~66%之间,Ab在34%~58%之间,分布范围较集中。在少数岩石中,除中长石外还见有少量拉长石残余。叠布斯格岩群斜长角闪岩的压力范围为0.5~0.6Gpa时,温度为795~782℃,其变质相为高角闪岩相-角闪麻粒岩亚相,属中高温-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巴彦乌拉山岩组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压力在0.5Gpa时,温度为739℃。从岩相学和矿物组合分析,变质相已达高角闪岩相,相当于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阿拉善岩群德尔和通特岩组的斜长角闪岩已达高角闪岩相,以中低压(0.45Gpa),温度743℃为其变质温压条件,结合该岩群存在递增变质带的特点,属中高温(偏低)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在压力为0.45~0.8Gpa时,其温度为774~754℃,变质相达高角闪岩相,变质类型属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89.
夕线石榴黑云钾长片麻岩天然块状岩石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石榴石与熔体之间发生的变质反应及矿物组合演化特征不仅受控于温压条件,而且与黑云母脱水熔融、长英质矿物部分熔融存在密切成因关系.以高温高压实验结果为依据结合深入的理论研究,阐明晋蒙边界孔兹岩系变质演化过程中矿物转变反应.脱水熔融,温压条件相互间的成因关系及其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90.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早前寒武纪变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克拉通及邻区早前寒武纪变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万渝生,伍家善,耿元生(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关键词华北克拉通,变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时空演化1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原始数据引自近百篇公开和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但并非所有收集到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