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3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71.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泥加固土力学性能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健  沈军  刘义健 《岩土力学》2001,22(3):330-333
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水泥加固土力学性能指标计算的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预估水泥土搅拌桩体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利用实测资料直接建模,避免了传统方法计算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高,简便易行,因而具有广泛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川滇块体的侧向挤出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汪一鹏  沈军  王琪  熊熊 《地学前缘》2003,10(Z1):188-192
基于活动断裂长期平均滑动速率和GPS观测结果计算所得的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运动矢量图 ,认为青藏高原存在向东侧向挤出 ,但达不到“大陆逃逸”假说所设想的规模。高原挤出的南边界可能由一组断续、分散的右旋走滑断裂承担 ,而不像是连续、单一的喀喇昆仑 -嘉黎 -红河断裂带的样式 ,而且滑动速率较低。川滇地块是高原侧向挤出最突出的块体 ,它向南南东方向较强的挤出可能与川滇地区岩石圈强度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73.
叶伟鸿  沈军 《地质科学》1989,(2):201-208
通过范各庄老矿区地下水的氢氧同位素和δ18O值与Ca2+的活度积关系的研究,以及Na+、Ca2+和Mg2+浓度与其离子势关系的研究,可以判识各层地下水及其混合作用、地下水的补给和水力联系。  相似文献   
74.
2003年阿尔泰强烈地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光华  蒋靖祥  沈军 《内陆地震》2006,20(2):183-192
对2003年9月27日发生在俄罗斯阿尔泰南部山区的强烈地震在宏观烈度、地质和地震学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综述。该次地震对震中地区的建筑物造成了损害,在地表形成了NWW走向的断裂带,此断裂带在楚亚北部地区向东延伸20 km。次生地震变形表现为极震区内出现滚石、滑坡、喷水冒沙现象。震源构造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戈尔诺-阿尔泰地区是和蒙古-戈壁阿尔泰地区相连接。戈壁阿尔泰地区曾发生过多次震级7.0以上的地震,阿尔泰山脉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发生高震级的地震构造带。  相似文献   
75.
碗窑沟断层是乌鲁木齐市主要的晚更新世中期活动断层,在市区与郊区被厚约数十米的第四系所覆盖。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市东北郊干扰背景较小地段对碗窑沟断层进行的超浅层纵波反射探测情况。在选取小道间距、适当偏移距、短排列、多次覆盖、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和合理数据处理方法基础上,获取了3条典型纵波反射剖面,都可较清楚地分辨出第四系底界和断层位置。表明在探测环境比较好的条件下,采用合适的观测系统,在断层两盘介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地区可以采用纵波反射方法探测出埋深小于50 m的断层。  相似文献   
76.
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发震构造模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军  宋和平  李军 《内陆地震》2007,21(3):193-204
根据地表活断层资料、深地震反射剖面资料、石油地震剖面资料、流动地震观测和小震精确定位资料,通过与北天山山前典型发震构造的对比及逆断裂-褶皱与推覆构造的基本结构特征,初步建立了乌鲁木齐目标区发震构造模型。乌鲁木齐目标区可分为2个主要的地震构造,它们均是逆冲推覆构造。西侧为北天山山前逆冲推覆构造,由根部逆断裂、中部滑脱面和前缘挤压褶皱隆起带组成,根部逆断裂及前缘挤压褶皱带上发育全新世活断层,滑脱构造具有自南向北扩展的特点,未来的7级强震可能发生在根部断裂附近,而前缘挤压褶皱隆起构造,即西山隆起及其相伴生的西山断层和王家沟断层组、九家湾断层组,不具备发生大于6.5级地震的条件。东侧为博格达弧形推覆构造的西翼,其发震构造也由根部逆断层、中部滑脱层和前缘挤压褶皱隆起带组成,推覆构造具有自南向北扩展的特点。现今的推覆体前缘为阜康南断裂和古牧地背斜。该推覆构造带内部的雅玛里克断层、白杨南沟断层、碗窑沟断层和八钢-石化断裂,不是全新世活动断层,不具备发生大于6.5级地震的条件。  相似文献   
77.
为了分析浅薄层湿陷性黄土场地荷载对桩基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单桩未浸水和浸水加载试验。结果表明:浸水后黄土湿陷对桩体产生了负摩阻力,在桩顶荷载条件下使桩体沉降,桩身轴力及桩侧摩阻力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较未浸水工况,浸水后的桩体沉降量明显增大,当接近设计极限荷载时,桩体的沉降量发生突变,残余沉降量增大。浸水后桩体的轴力最大值位置由桩顶转换至桩顶下湿陷性黄土层,且轴力的峰值大于桩顶的荷载,桩体中上部位置轴力普遍增大,轴力最大值位置与中性点位置相对应,浸水后桩侧摩阻力体现出双峰特征。由此可见,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后的荷载对桩体的变形和受力均有较大影响,应在桩体的设计中综合考虑安全和经济因素来对荷载进行取值。   相似文献   
78.
李军  沈军  向志勇  吴传勇 《内陆地震》2009,23(2):206-214
以2004~2007年开展的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之地震危险性评价专题所取得的新资料为基础,重点对乌鲁木齐西山断层活动性和潜在地震最大震级进行评价.西山断层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中期曾有强烈的活动,最新的活动错断了距今39~16 ka的地层,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活动性减弱,没有错断全新世地层,所以为晚更新世断层.该断层晚更新世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05~0.06 mm/a.西山断层具有发生直下型地震的能力,估计其潜在最大地震震级为6.5级.  相似文献   
79.
乌鲁木齐西山逆断层组的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比例尺的地质地貌填图工作获得了乌鲁木齐西山逆断层组的几何学特征、新活动和运动速率等相关的定量资料。西山逆断层组由5条长度十几~30余千米、近乎平行的次级断层组成,总体走向NEE,分布在南北宽约6.5km的条带范围内。该断层组南侧的两条断层属于晚更新世活动断层,北侧3条全新世以来仍有活动,其新活动具有分组和组合破裂的特征。西山逆断层组以向南的逆冲运动为主,地表形成了一系列阶地断错、挤压鼓包和断塞塘等新活动现象。根据对断层运动量的测量及年代学测定,获得该断层组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所造成的南北向地壳缩短速率为1.0~1.5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南北向地壳缩短速率为0.22mm/a左右。  相似文献   
80.
显微探测手段在乌鲁木齐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正在广泛开展城市活动断层的探测。但是,这些断层常发育在松散沉积物中,没有明显的宏观形迹。因此,即便开挖了探槽,也往往难以解决这些隐性断层(即宏观形迹不明断层)的延伸情况、是否穿过上覆地层,以及断层的活动性质和方式等关键问题。通过观测乌鲁木齐市的西山和王家沟断裂的13个探槽和天然露头剖面,系统采集样品53件。在室内进行了显微构造、碎屑颗粒棱角度和粒度观测、以及粒度分布分析等。通过显微构造观测所揭示的断层微观表现形式、震击物的微观构造标志以及样品中碎屑颗粒棱角度、粒度大小和分形特征的变化等,解决了宏观探测无法查明的是否存在隐性断层以及有关断层活动方式、断层是否穿过上覆地层等疑难问题。结果表明,微观观测是松散沉积物中宏观形迹不明的活动断层探测的有效手段,它在城市活断层探测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