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524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31.
微体生物和它们的化石在研究现代风暴和古风暴沉积方面是一个很好和有效的指标。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有关海洋风暴沉积研究中微体生物的应用。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古风暴层有孔虫、硅藻的研究上,而孢粉方面的研究较少。应用微体化石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古风暴的发生频率已较为成熟。但未来需提高古风暴重建的可靠性、准确性和精确性,以及探讨微体化石记录与风暴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有关现代风暴过程中微体生物的研究稍显逊色,研究程度较低。了解现代风暴过程中不同沉积环境下微体生物的沉积特征、面貌,它们的形成和保存机制等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2.
利用我国近海4条轨迹、40个周期EnviSat-1的卫星测高波形数据,采用OCOG、Threshold、5-β参数算法以及Ocean法进行波形重构计算。根据不同轨迹和周期的波形数据,由上述四种方法重构海面高并计算相互之间的偏差及其中误差。结果表明,OCOG、Threshold、5-β参数算法与Ocean方法之间的偏差分别为88.46cm、35.90cm和25.83cm,相应的中误差分别为2.11cm、1.96cm和0.41cm,而且该偏差量对于不同的轨迹和周期是不变的。因此,只要对系统偏差进行改正,就能融合不同波形重构方法求得海面高,充分发挥不同波形重构方法在不同海区的优势,为近岸海域海平面变化,大地水准面的研究提供高精度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3.
镇江雷暴气候特征及天气学预报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暴是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雷暴的发生发展地域性强,因此加强镇江本地雷暴特征的研究和预警工作十分必要。利用镇江市1959--2010年的雷暴气候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其周期性、时空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季节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镇江市雷暴呈现出市区少、周边地区多的特点,其中句容雷暴发生频率最多且持续时间长。2)镇江市平均雷暴日数存在4a、6a、10~12a左右、准20a的长周期振荡信号。从长周期分析,镇江市近几年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处于偏多周期时段。3)年平均雷暴日数距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21世纪的00年代是正距平,特别是2006--2010年连续5a的平均雷暴日数都大于气候值,是雷暴频发时期;80年代、90年代为负距平。1963年的雷暴日数最多,有53.3天;1979年的最少,为15天。通过对1999--2008年镇江市地面观测资料的194个雷暴天气过程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镇江市的雷暴天气系统进行了分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报镇江市雷暴天气的思路,为开展雷暴预报预警业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4.
采用多种方法和3种模型分析了东方、海口、北海、闸坡、香港、汕尾、厦门、坎门、吕四、那霸、名濑、连云港、石臼所、大连共14个验潮站22年逐时海平面序列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主要包括趋势与周期项提取和未来月均海平面预测两大方面,比较了各种方法分析所得结果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结果表明:各验潮站的海平面均在逐渐上升,上升速率在1~3 mm/a之间,平均值为2.3 mm/a;各站的周期项也不一样,但基本都包含周年和半年项。发现一些方法组合时可能会出现异常情况,例如模型趋势项选择不同的形式,可能会导致所求速率出现正负截然相反的情形,不同的周期寻找方法所确定的周期也存在一定差异。各种方法的预测效果相差不大,预测残差基本都在±2 dm以内,基于奇异谱分析的均生函数的长期预测效果要明显优于带周期项的灰色模型和传统模型,但短期预测效果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35.
为解决预警信息音频广播的单一性,通过对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标准研究,设计了基于码率控制的DMB预警信息预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MPEG-4 HE AAC和H.264/AVC编码算法对预警音视频信息分别进行信源编码,实现将编码后信息合成为TS码流;采用RS和卷积交织的信道编码方法实现TS码流的纠错控制,提高传输可靠性.针对传输码率不稳定、音视频传输容量和速率不匹配的技术难点,提出基于码率控制的音视频匹配控制传输方法,通过空包插入法实现对编码输出数据码率的智能控制,达到音视频预警信息的稳定实时输出.该预处理系统目前已通过验证,可显著提高预警信息传输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利用CSR-RL06和Tongji-Grace2018时变重力场模型反演了2003年1月—2016年12月红柳江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并联合降水、蒸散、径流和人类活动耗水等多源数据建立了区域水量平衡方程,定量评估了该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考虑人类活动耗水为区域陆地水储量输出项时,由水量平衡方程闭合差计算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39%。②气象水文因素贡献率仅于2009、2011和2016年为负,其均值为-22.5%,其余年份正贡献率均值为47.7%;人类活动耗水贡献率始终为负,其均值为-34.8%。③龙滩水库蓄水变化与该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相关系数为0.66,均存在一年和两年主周期信号。  相似文献   
137.
华北地区地表垂直位移呈现显著的季节性波动。为探究其驱动源信号,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对全球导航定位系统20个基准站的垂直位移时间序列进行时空分解,获取前6个独立分量,并与环境负载造成的垂直位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个独立分量呈现显著周年变化和相对均匀的空间响应,与大气负载位移时间序列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60,两者吻合良好。第二和第三个独立分量均是周年和年内信号的组合,其空间响应反映出局部集聚特征,与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分布状况相类似,合并这两个独立分量后与水文负载位移时间序列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50。由此表明大气和水文负载是驱动华北地区季节性垂直位移的主要源信号。  相似文献   
138.
本文结合常州市国土资源三级动态综合巡查系统的建设实践,对传统国土资源执法巡查工作由于欠缺技术手段造成的弊端进行了分析,依托3S技术、3G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嵌入式开发技术等现代技术,探讨和梳理了内业、外业一体化的巡查工作业务流程,设计和实践了乡、县、市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上下联动的巡查业务新模型。  相似文献   
139.
总结了浙江省1985国家高程基准一、二期高程的变化状况及统计与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导致高程变化的原因,对一、二期水准网点高程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0.
为了观测太阳耀斑高速电子轰击色球,紫金山天文台赣榆观测站将原精细结构望远镜改造为高速CCD精细结构望远镜,拍摄到局部H_α活动区.在光学系统里增加缩焦器,引进干涉偏振滤光片后,高速CCD就能记录H_α各波段的单色像.经过1999年至2004年的反复试验和改进,目前H_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己达1个角秒,时间分辨率为每秒钟30至40帧图像.2004年11月观测到一个M1.1级耀斑,我们将H_α紫移(H_α-0.5(?))高速图像和硬X-射线暴、射电微波暴比较,结果发现:初始的耀斑成对亮点在上升相相互靠近,特别是微波暴源也显出类似的靠近运动,以前从未观测到这种现象,它可解释为磁弧脚根沿中性线的剪切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