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3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胡波  翟明国  郭敬辉  彭澎  刘富  刘爽 《岩石学报》2009,25(1):193-211
化德群出露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部,紧邻中亚造山带南缘,呈近东西向展布。在它的西边是早-中元古代的白云鄂博裂谷和渣尔泰—狼山裂谷,东南面是由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组成的早-新元古代的燕辽裂陷槽,南边分布着1.9~1.8Ga麻粒岩相变质的丰镇群(孔兹岩系),北边出露有代表中亚造山带的古生代岩石。化德群由一套浅变质和未变质的沉积岩组成,无火山岩夹层。地层序列包含多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自下而上为含砾砂岩、砂岩、碳酸盐岩和泥质岩。岩石组合反映了从河流—滨海—浅海相的沉积环境。化德群的地层序列可以和白云鄂博群及渣尔泰群相对比。本文对化德群四个变质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年龄测定,年龄主要集中在1800±50Ma和1850±50Ma,另外还有~2500Ma和~2000Ma的次要峰值。化德群底部变质含砾云母长石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谐和年龄是1758±7Ma,限定了化德群沉积时代的下限。碎屑锆石的CL图像显示,1800±50Ma和1850±50Ma的锆石主要是变质成因,少量岩浆成因,说明化德群的源区主要是古元古代的变质岩,少量岩浆岩。~2500Ma和~2000Ma的碎屑锆石代表了更为古老的源区。碎屑锆石的U-Pb年龄限制了化德群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中元古代,年龄峰值对应华北克拉通的重要构造热事件,而无与中亚造山带地质事件相关的年龄信息。沉积组合特征表明化德群属于稳定的浅水—半深水沉积盆地。化德盆地、渣尔泰—狼山盆地和白云鄂博盆地共同构成华北克拉通北缘的被动陆缘裂谷系,该裂谷系的形成可能与燕辽及熊耳裂陷槽的打开是同时期的。因此,华北克拉通的北界应该置于化德群出露区域以北。基于锆石特征的详细分析及对比,我们认为化德群以南的孔兹岩系可能是化德群的主要源区。  相似文献   
132.
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研究的重要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62,自引:37,他引:25  
陈衍景  翟明国  蒋少涌 《岩石学报》2009,25(11):2695-2726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华北大陆边缘造山过程与成矿"前4年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提出了镁铁质岩石容矿的热液铜镍一贵金属矿床、浅成作用的概念,将热液成矿系统分为岩浆热液、变质热液和浅成热液三大系列;基于一批造山型银、铅锌、铜、钼等矿床的发现或识别,将造山金矿的概念和成矿分带模式拓展为造山型矿床;确定华北克拉通南缘和北缘均发生了印支期成矿事件,尤其是浆控高温热液型钼矿床;发现大陆内部浆控高温热液成矿系统以富CO_2、富钾、富氟为特征,不同于岛弧区同类矿床;挤压造山带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成矿系统也以含CO_2-H_2O包裹体而区别于弧后盆岭省的同类成矿系统;发现中央造山带和中亚造山带在成矿类型、优势矿种等方面差异显著,缘于它们分别经历了弱增生-强碰撞和强增生-弱碰撞的造山作用;确定华北陆块及其陆缘造山带东部在燕山期大规模成矿,自西向东成矿年龄梯级变新,优势成矿类型和矿种不同,缘于太平洋板块作用叠合于造山带自身的演化;发现碰撞前的热液成矿系统均或多或少地遭受改造,甚至活化、再就位成另类矿床;在秦岭造山带新发现了1.9Ga和1.75Ga浆控热液钼矿床以及430Ma的造山型银金钼矿床,在兴蒙造山带新发现了泥盆纪造山型铜金矿床,据此预测了前中生代矿床的找矿潜力;提出矿床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探针,厘定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在120Ma之后的隆升剥蚀幅度总体小于10km,平均每年0.04mm,快速隆升剥蚀只能发生在130Ma之前;初步厘定古亚洲洋沿索伦-延吉缝合带自西向东闭合于260~250Ma,古特提斯洋北支最终闭合于220Ma;揭示华北克拉通对于Kenor、Columbia、Rodinia、Gondwana和Pangea超大陆事件均有响应,发现了拉马甘迪(Lomagundi)事件的碳同位素正向漂移现象,确定孔兹岩系主要形成于2.3Ga以后.提出急需加强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是大陆碰撞造山事件的起止时限和标志,前中生代成矿系统的识别和预测,燕山期大规模成矿的区域规律性和差异性,构造域叠合-转化过程的细节和机理.  相似文献   
133.
华北克拉通两类早前寒武纪麻粒岩(HT-HP和HT-UHT)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35,自引:23,他引:12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09,25(8):1753-1771
华北克拉通广泛存在高级变质的早前寒武纪岩石,其中高温高压(HT-HP)麻粒岩和高温超高温(HT-UHT)麻粒岩近年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并将它们视为探讨早前寒武纪大陆演化的关键课题.HT-HP麻粒岩主要是含石榴石的基性麻粒岩,它们以透镜体或强烈变形的岩墙状出露于片麻岩中.HT-UHT麻粒岩主要是富铝的变质沉积岩系,俗称孔兹岩系,其中有含假蓝宝石和尖晶石等矿物组合,指示部分岩石的变质温度高于900~1000℃.本文探讨了这两类麻粒岩的出露状况、变质过程与变质历史、原岩与变质年龄.初步研究表明:①两类麻粒岩在变质的峰期温度和压力上有很大的重叠区间,都经历了一个近等温-略升温的降压变质;②两类麻粒岩很有可能在峰期和随后的降压变质阶段是同时的或有关联的;③HT-HP和HT-UHT麻粒岩的分布特征是线状或面状分布仍有待进一步查明;④高级变质的麻粒岩代表了华北克拉通的最下部地壳,它们变质的温压体系、岩石的刚性程度、分布特征、岩石组合以及抬升速率等具有与显生宙明显的不同.本文从而指出两类麻粒岩是否有成因联系是今后研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深入研究将会对华北克拉通早期地壳演化、构造和动力学机制提供丰富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134.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19,(1):I0001-I0004
这些年来似乎地球变小了,人的寿命变长了,90寻常,80刚迈入老年人之列。一些同事和学生为庆祝叶大年院士八十华诞及从事科研六十载在岩石学报出版一期论文专辑,邀请我作序,这才惊奇叶大年院士已近杖朝之年,我和他交往甚密,经常见面就觉不出有什么变化,也就觉不出他的年龄增长。  相似文献   
135.
The intensive Mesozoic magmatism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for its particular geochemical signatures (e.g. high-K),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The North Taihang complex represents the westernmost magmatic belt of th…  相似文献   
136.
新太古-古元古代华北陆块构造演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 ,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块形成和演化的研究进展是中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领域最为显著的成果之一。第一个十年代表性的工作包括深变质变形的层状岩系与块状岩系的识别与成因研究、高级区与绿岩带的划分、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变质历史与变质动力学、年代学与地质事件的研究等。第二个十年的研究重点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早期大陆地壳的性质和它们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代表性的进展包括均匀域与地质体的划分、古老微陆块的识别、残留洋壳与早期陆壳的形成、下地壳组成和性质、大陆拼贴机制、古地幔柱构造与前Rodinia超大陆旋回等。其中高压麻粒岩地体和退变质榴辉岩的发现 ,是华北早前寒武纪研究中最重要的进展 ,它为早期大陆的拼合机制、地壳的深部结构和古老下地壳与现代的对比等多个领域打开了新的研究思路。对新太古 -早元古代的重大地质事件的厘定已表明 ,华北主要的地壳生长期是在 2 9~ 2 7亿年 ,但 2 5和 18亿两期事件是重大的事件 ,虽然对其性质尚存争议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把它们与超大陆和地幔柱构造相联系。  相似文献   
137.
鲁西南归来庄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昆  倪培  林景仟 《地质科学》2001,36(1):1-13
归来庄金矿是近年来在鲁西南新发现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成因上与附近铜石偏碱性杂岩体有关。本文通过对侵入杂岩和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前人地质勘探和科研成果,认为形成归来庄金矿的成矿流体是岩浆水与大量来自围岩的大气降水混合而成,早期为富含卤素和CO2的低-中等盐度热液,演化至晚期为低挥发分、不同盐度的低温热水溶液。金矿沉淀时的流体压力不高于40~60MPa,温度为180~250℃。温度下降和伴随隐爆作用发生的减压和流体不混溶是促使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8.
1991年春天我们在晋冀蒙交界地区进行地质调查时,在原来划为太古界右所堡群古老变质岩石中,发现一套出露厚度约数公里的基性麻粒岩,其典型的变质矿物组合是紫苏辉石(Opx)+单斜辉石(Cpx)+石榴子石(Gt)±斜长石(Pι)±角闪石,(Hb)。横穿片麻理方向,岩石有不含斜长石、以及斜长石含量由少到多的成分变化。石榴子石具特征的退变边结构,后者是二辉石和斜长石组成的后生合晶。该套基性麻粒岩的北侧与麻粒岩相的灰色片麻岩相连。灰色  相似文献   
139.
太古代变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明国 《地质科学》1991,(3):222-230
本文把太古代变质玄武岩分成绿岩带变质玄武岩和高级区变质玄武岩。在地球化学上,这两类玄武岩分别与岛弧-弧后盆地玄武岩和大洋中脊-弧后盆地玄武岩相似。推测它们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与现代岛弧-弧后盆地和大洋中脊-弧后盆地有一定相似之处,尽管太古代放射生热比现代高2—4倍。  相似文献   
140.
关于冀东太古宙蛇绿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旗  倪志耀  翟明国 《地学前缘》2003,10(4):429-437
最近美国学者Kusky博士和北京大学李江海教授在各种国际会议和Science等报章杂志上,报道他们在冀东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25亿年的东湾子蛇绿岩以及遵化和辽西地区的蛇绿混杂岩和豆荚状铬铁矿。冀东是否存在蛇绿岩存在争论。我们的研究表明,所谓的太古宙东湾子蛇绿岩尚难成立。原因是他们所报道的蛇绿岩的所有组成岩石均多多少少存在问题:(1)东湾子蛇绿岩是否存在地幔橄榄岩还不能确定,Kusky和李江海等所说的地幔橄榄岩或方辉橄榄构造岩(harzburgite tectonite),经研究主要由富铁质的辉石岩和角闪石岩组成,且与辉长岩单元之间未直接接触,因此,上述超基性岩是否是太古宙的也不能肯定。(2)辉长岩的矿物组合中有少量原生黑云母出现,是蛇绿岩组合中罕见的。(3)席状岩墙群不成立,既无对称的冷凝边,也无不对称的冷凝边;所谓的岩墙群主要由辉石岩和角闪石岩组成,并非基性岩浆:辉石岩和角闪石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可能来自板块内部构造环境,也非蛇绿岩的特点。(4)与超基性岩伴生的铬铁矿富Fe和Cr,类似于产于古老地块的、与富铁质超基性岩有关的铬铁矿的特征,而非蛇绿岩的豆荚状铬铁矿。(5)缺少能够支持东湾子为蛇绿岩的详细和系统的地球化学资料。因此,根据目前的认识,冀东太古宙是否存在蛇绿岩仍然是一个不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