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8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21.
青年跃进号钻机原来是四川石油大队川中区队落后机场之一的1202机。该机去年1—3季度钻探总进尺仅1485公尺,但从第四季度的十月起,连续放出了千米双千米四千米的卫星,并在11月首创双千米新纪录后,被大队党委光荣地命名为青年跃进号钻机。  相似文献   
22.
在大跃进的1958年中,青年先锋掘进组也掀起了生产大跃进,并取得辉煌成就,全年完成工作量2535公尺,折合五级岩石进尺达4883公尺,超年进2000公尺的竞赛指标1.4倍,超额40%完成年进3500公尺的倡议指标;队月效率223公尺,每公尺成本116元;满足了地质工作大跃进所需工作量与质量的要求,保证了安全生产,实现了跃进计划。  相似文献   
23.
“西康系”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30年譚錫畴和李春昱在四川西部(原西康省)进行地貭調查吋,曾将康定以西的一套黑灰色板岩、頁岩和砂岩,以及綠灰色板岩和砂岩的地层命名为“西康系”,并在雅江以西地区采得植物化石。化石多为Podozamites,故将“西康系”与香溪煤系对比,并将它划归侏罗紀(見譚錫畴、李春昱,1959:四川西康地貭志)。黄汲清在1945年所著的“中国主要地貭构造单位”一书中,曾列举了五点証据,否定“西康系”为侏罗紀地层,并认为主要属古生代。在1955年所出的“康藏路线地貭图”中,将“西康系”地层另命名为“札科系”,将其时代定为二迭紀。1958年甘孜地貭队将它划为石炭二迭紀,另外亦有人将它定为石炭紀。总之,这套地层的时代,长期以來是爭論不休的。  相似文献   
24.
25.
26.
在绘图工作中,修改透图纸的情况是很难避免的;可是由于透图纸很薄,着墨后修改起来很麻烦,图纸往往很容易被擦破、刮破和弄得起绉,如果第二次修改起来就更困难了;同时修改的时间也很长,直接影响了绘图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五○四队绘图组针对这一问题作了研究,并在最近成功地试验与推行了“快速修改透图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7.
华铜酸性侵入岩(斑状花岗岩)与围岩(白云石大理岩及黑云母角岩)的同化混染现象,在矿区各井田屡屡出现,是接触带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使岩浆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而且与早期镁夕卡岩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详细划分区内镁、钙夕卡岩的世代,探讨它的成因,就不能不涉及同化混染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该矿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体不整合侵入于片麻岩中。东侧及中段出露地表,形成坡度40°~50°的山坡;西北部为厚30米左右的第四系砾石层覆盖;南端隐伏于数至数十米片麻岩之下,而片麻岩上又覆盖有厚达40至70米的第四系砾石层。岩体在平面上大体呈椭圆形,长约700米,宽约400米,剖面如图1所示,不同地段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9.
我组曾在468队祁东分队进行塑料堵漏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1973年10月16日至11月24日,约40天,在4号机及2号机灌浆6处,灌浆次数16次。第二阶段从1973年12月5日至26日,在468队4号机及408队“五四青年号”钻机,重点是研究测量方法,仅在“五四”号钻机进行堵漏灌浆1次。在7处灌浆点的堵漏中,有4处堵漏完全成功,2处因漏失位置不准以及1处因钻孔超径过大(达320毫米以上)而未获效果。在17次的灌浆中,除4次地表混合因凝固时间掌握不好及1次工具出毛病外,其余12次孔内混合灌浆  相似文献   
30.
在山区高精度重力工作中,确定测点点位和高程的测地外业工作量十分巨大,严重地阻碍了重力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于七七、七八两年,在湖南468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用经纬仪斜尺视距测量法(简称斜尺法)代替经纬仪垂尺视距测量法(简称垂尺法)和水准测量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