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化探样品经灼烧去除易挥发组分及有机物后 ,用硝酸和氯化钠分解 ,活性炭吸附柱分离富集 ,采用发射光谱分析法测定金。方法的检出限为 0 .2 5ng/g。用化探金标准物质进行测定 ,其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标准物质平行测定 1 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 4.4%。  相似文献   
62.
根据实验条件及元素扩散作用理论分析,本文认为Lee等(1997)和Chemiak等(2000)进行花岗岩锆石中U和Pb扩散系数实验得出的“锆石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900C”结论只适用于解释源区岩石升温产生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过程中存在残留锆石的情况,而不表明从花岗岩浆晶出锆石的U-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850℃.对花岗岩体的523对锆石U-Pb年龄(tz,)与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tRb)差值△t(△t=tzr-tRb)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①△t既有正值又有负值,△t直方图呈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SK:-0.205;峰度系数CKU=5.093);②花岗岩体△t值的分布不存在系统正(或负)偏差,而受偶然因素(实验误差)支配.这些锆石U-Pb年龄和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进行的相关分析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R =0.997),回归系数接近1的线性方程(tzr=0.999775×tRb+0.06898Ma).这表明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与全岩Rb-Sr等时线定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不存在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大于花岗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的规律.  相似文献   
63.
南岭地区油山岩体和坪田岩体形成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地区的油山岩体和坪田岩体位于诸广山复式岩体东侧,以前的研究认为它们都属于燕山期花岗岩。对油山岩体和坪田岩体进行的LA-ICP-MS 锆石U-Pb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油山岩体的成岩年龄为(213.4±3.0) Ma,坪田岩体(西北部)的成岩年龄为(238.8±2.2) Ma,因此油山岩体应属于印支期岩体,而坪田岩体可能是一个印支-燕山早期复式岩体,而非前人所划定的燕山期岩体。此外,两个岩体内含有太古代和541 Ma~1 642 Ma 的继承锆石,暗示物源区曾存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壳,经历过多期次的岩浆作用。部分油山岩体锆石在CL图像上表现出具有暗色边部的特征,这些暗色边可能与后期热液作用影响有关,其时代为燕山期,表明油山岩体在燕山期受到了流体作用的影响,坪田岩体锆石也存在较窄的暗色边,也是受后期热液作用影响所造成。  相似文献   
64.
赣南白面石铀矿区花岗岩的锆石年代学、 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  相似文献   
65.
花岗岩体高温热年代学研究的新思路、方法及计算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花岗岩体723 对锆石U-Pb 年龄(t Zr)和全岩Rb-Sr 等时线年龄(t Rb)进行的相关分析, 拟合出相关系数很高
(R =0.997), 回归系数接近l 的线性回归方程(t Zr=1.0005×t Rb+0.493041)。 Δt Zr-Rb(t Zr-t Rb)频数统计分析表明: Δt Zr-Rb呈对
称正态分布(偏度系数C SK=0.193; 峰度系数C KU=6.722), 其均值为0.624 Ma, 众数值为1.0 Ma。这表明花岗岩体锆石U-Pb 定
年的测定结果与全岩Rb-Sr 等时线定年测定结果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不存在花岗岩体锆石U-Pb 年龄必定大于全
岩Rb-Sr 等时线年龄的规律表明,同位素热年代学方法只适用于研究花岗岩结晶固结后的低温热演化史。 前人根据锆石U-Pb
年龄和全岩Rb-Sr 等时线年龄差值及相应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研究的10 个花岗岩体的冷却速率(CR Zr-Rb)表明,它们与岩
体体积尺度不相关,这有悖于“热物体的体积(质量)愈大,则在相同热物理条件下其冷却速率愈小”的热物理学基本定律。
根据热传导理论及本文作者(2010)提出的侵位结晶时差概念我们得出“在相同热物理学条件下,体积尺度是决定花岗岩
体冷却速率最主要因素”的结论。以上述10 个花岗岩体为例,本文计算得出它们在结晶固结前高温阶段的冷却速率(CR ECTD
并拟合出冷却速率与岩体体积尺度呈幂函数关系:CR ECTD=7544.7×D -2.1686, 计算结果符合热物理学基本定律。  相似文献   
66.
粤北红山岩体形成时代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山岩体位于诸广山岩体南部,岩性为细粒-中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 MP U-Pb年龄为155±2 Ma,属于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主量元素显示其富硅(Si O2=76.08%-77.25%)、富碱(K2O+Na2O=8.78%-9.43%)、低的ACNK值(0.94-1.07)和CaO/Na2O值(0.10-0.19)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是富集Rb、Th、U,亏损Ba、Sr、P、Ti以及具有高的Rb/Sr值(30.02-930.9)和Rb/Ba值(18.91-231.8);LREE/HREE值较低(1.99-2.40),Eu亏损明显(δEu=0.01-0.07),具有低的∑Nd(t)值(-10.2--12.0)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1777-1923 Ma)。上述特征表明,红山岩体属于S型花岗岩范畴。笔者认为,中生代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导致粤北地区骑田岭-诸广山断裂带重新复活,红山岩体可能是在此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通过部分熔融方式形成的。  相似文献   
67.
本文系统研究赣西北元古宙双桥山群和浙西双溪坞群、陈蔡群及早古生代地层的岩石学特征,Sm-Nd同应素组成及稀土、铀、钍、金等元素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确认华南东部中元古宙地层成熟度低,含较多幔源物质,属绿岩带地体,而晚元古震旦系-早古生代地层具有巨大的铀成矿潜力;指山在华南东部震旦-早古生代基底及大面积花岗岩基底上深部断裂构造发育部位寻找与后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内生铀矿床,特别是火山岩型铀矿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8.
福建马面山群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闽中地区马面山群沿政和—大埔断裂带分布。对马面山群3个标准剖面的变质岩样品进行了Sm-Nd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为:t=17.3~17.8亿年,εNd(t)= 7.6~ 7.8。研究表明: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宙而非加里东时期;政和一大埔断裂带为一长期存在、多阶段演化发展的构造单元。早期具克拉通上裂谷性质,为一发展不全的夭折裂谷。马面山群是华夏古陆上裂谷环境的产物。中元古宙(1.7~1.8Ga)高度亏损地幔(εNd(t)= 7.6~ 7.8)的出现。再次证明了华夏古陆(大量古元古宙—新元古宙地壳)的存在。  相似文献   
69.
大别山花岗岩流体包裹体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质流体是在应力作用下迁移演化的,把它们割裂开来研究是不可取的。流体包裹体面就是把地质流体与应力联系起来的好途径。通过对花岗岩流体包裹体面的研究,可以揭示花岗岩在侵位冷却过程中经受的区域应力场变化及受应力控制的流体运移和演化特征。统计了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中的主薄原、天柱山和司空山三个花岗岩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产状,并对其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数据显示,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特征相似,有NE和NWW两个优势方向,其中NWW向早于NE向,从NWW向到NE向均一温度、盐度降低,CO2含量下降;司空山岩体的流体包裹体面与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的明显不同,有SN和EW两个优势方向,EW向早于SN向。从早到晚流体的演化趋势为高温、高盐度、含CO2和CH4的流体演化为较低温度、低盐度、基本不含挥发组分的流体。司空山岩体与主薄原和天柱山岩体侵位于不同的区域应力场下,流体的组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流体总的演化趋势一致:从高温、高盐度、富挥发分的流体向低温、低盐度、贫挥发分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70.
黑色页岩的 Re-Os 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e-Os 同位素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同位素技术,既可用于定年又能用于示踪。国际上如何对沉积岩进行精确定年一直是个难题。近年来的研究表示,Re-Os 同位素可以用于黑色页岩的精确定年,同时可用于示踪古海洋环境。笔者对华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开展了 Re-Os 同位素定年研究,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537±10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