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496篇
海洋学   65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农作物生产结构与布局是农业地理学探讨的传统研究主题,开展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可为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论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重心移动模型、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揭示1995—2019年广西粮食、糖料、水果和蔬菜4类主要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剖析其形成机制,据此提出相关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粮食作物“退”、糖果菜“进”构成主要农作物竞争的基本态势;粮食、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糖料生产地理集聚趋势明显,水果生产由相对集中走向分散;主要农作物综合比较优势受规模比较优势主导,粮食生产劣势明显,糖料生产具有绝对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水果、蔬菜生产规模比较优势突出但效率比较优势有待提升。资源禀赋的约束、市场供需和比较效益的主导、乡村社会发展要素变化的诱发、制度环境的引导/修正、集聚经济的循环累积等多种力量综合作用推动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广西农作物生产应统筹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通过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空间优化,推进农作物生产从规模扩张向综合效益提升转型。  相似文献   
882.
883.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属古亚洲成矿带与环太平洋成矿带复合叠加部位,通过矿产地质调查,发现该区内有Fe,Cu等多金属矿化现象,通过对研究区岩石特征、物化探异常、矿体特征等分析,确定该地区为岩浆热液型铁铜矿床,有良好的成矿前景,为该区进一步寻找隐伏矿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4.
Identifying the problem regions and regional problems, and thus improving regional policies, are cruci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economic entitie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Sihua") is not only a practical need but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irection of integrating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China, and it also provides a significant perspective for identifying problem regions and regional problems so as to improve the regional policies. This study mainly aims to: firstly,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o as to explor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ihua in China at prefecture level; secondly, to develop an evaluation criteria system to identify the problem regions and regional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ihua. This paper comes first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o evalua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ate of Sihua in China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identify the problem regions and regional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hua development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is study may benefit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policies and thus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相似文献   
885.
针对PDC钻头和牙轮钻头在坚硬、研磨地层中钻速较低、寿命短的问题,研制了一种低温电铸孕镶脉冲石油钻头,并对钻头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现场应用表明,该钻头具有寿命长、机械钻速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86.
在对珠江口盆地海相地层珠海组—粤海组层序类型和发育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层序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珠江口盆地海相层序地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认为构造运动、继承性古地理格局、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应是珠江口盆地海相层序地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不同时期主控因素不一样。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是盆地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构造运动和继承...  相似文献   
887.
西准噶尔别鲁阿嘎希地区广泛发育富镁闪长质小岩体和岩墙。对岩墙全岩样品的Ar-Ar测年获得了292±3Ma的坪年龄,显示其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这些小岩体和岩墙均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宽的SiO2(51.9%~62.6%)、高的MgO(Mg#>60)、Cr(45.8×10-6~539×10-6)、Ni(17.2×10-6~197×10-6)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 K、Rb、Ba、Th和U)、亏损高强场元素(如Nb、Ta、Ti),富集LREE,亏损HREE。这些特征类似于日本中新世Setouchi火山岩带中的赞岐岩。这些岩体/岩墙很可能是在俯冲过程中,经洋壳板片的脱水形成流体与地幔橄榄岩相互作用而成。这表明,西准噶尔别鲁阿嘎希地区早二叠世为岛弧环境。而富镁闪长岩的形成过程也有利于铜-金矿床的形成,显示该区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888.
云南省中甸红牛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中甸红牛铜矿床位于三叠纪义敦岛弧南端的中甸弧,是云南三江地区新探明的铜矿床之一,目前探明铜金属资源量已达中型以上规模。本文通过详细的矿体特征、蚀变分带、矿化分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红牛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分带在垂向和水平方向都具有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特征,矽卡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受大理岩、石英二长斑岩化学组成的影响,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推断深部的斑岩体可能有巨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89.
1会议概况和会议主题由非洲地质公园网络(AGN)、非洲女地质工作者协会(AAWG)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开罗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一届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于2011年11月20—29日在摩洛哥西北部滨临大西洋的埃尔加迪达召开。来自五大洲39个国家和国际、区域组织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大会。AAWG主席、AGN负责人、摩洛哥杜卡里大学Ezzoura Errami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应UNESCO  相似文献   
890.
粤北长江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棉花坑矿区,通过钻孔采集深部长江岩体不同结构的花岗岩,并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Nd-Sr同位素测试。通过分析和对比,长江岩体与浅部印支期油洞岩体接触的细不等粒、深部的中粒和更深部的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相近的形成年龄、相同的矿物组成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应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长江岩体的主量元素组成以富硅、富碱、钾大于钠为特征;微量元素以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明显亏损Ba、Sr、P、Ti和轻微亏损Nb、Ta为特征;稀土总量偏低且变化明显,配分模式呈轻稀土略富集型,Eu明显亏损;(87Sr/86Sr)i值较高(平均为0.71066),εNd(t) 值低(平均为-10.1),Nd模式年龄古老(平均为1.77Ga),源区成分以砂质岩为主。上述特征表明,长江岩体是在伸展的构造背景下由古元古代地壳组分熔融形成,属于壳源型花岗岩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