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30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蒙大拿州朱迪斯山吉斯金-银碲化物矿床产生晚白垩世到古新世碱性斑岩侵入体与中寒武世到晚古新世沉积岩之间的接触带附近,呈陡倾斜石英脉,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表明,这些侵入体可能来源于正在俯冲的缓倾斜费拉隆重板块岩石圈或上覆的软流圈地幔。吉斯矿床的脉矿化可分为四个阶段,主要矿物组合是:I.石英-黄铁矿-钒云母-碳酸盐;Ⅱ.石英-黄铁矿-贱金属硫化物-碳酸盐-少量碲化物-钒云母;Ⅲ石英-碲化物-黄铁矿-钒云母-  相似文献   
22.
海南戈枕剪切带构造岩石英组构和超微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戈枕剪切带南部二甲-不磨地区糜棱岩类构造岩石英组构和超微构造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表现在从剪切带边部至中心,从南西段到北东段,石英组构的剪切角由大变小,由单极密环带组构向多极密环带组构变化。用位错密度法和重结晶石英粒度法估算的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值,以剪切带北东段中心(245.6MPa,3.34×10 ̄(-13)/s)最大,向边部(162.9MPa,5.83×10 ̄(-16)/s)和南西段(149.1MPa,4.63×10 ̄(-16)/s)变小,表明剪切带北东段中心处于韧性域,边部和南西段处于韧脆性域。用这些资料较好地解释了该区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含金地质体及工业矿体(富矿包)的产状等。  相似文献   
23.
海南抱板群变质岩系的原岩建造和地质演化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涂绍雄 《广东地质》1993,8(3):71-77
  相似文献   
24.
花岗质岩石新地球化学分类介绍及有关问题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st等主要依据花岗岩类常量元素分析,考虑铁镁指数,修改的碱钙指数(MALI)和铝饱和指数三个参数,将花岗岩类岩石划分为16个成分组,即16种类型。该分类方案能对岩浆来源和大地构造背景提供信息,基本上保留了以前一些花岗岩分类方案的最佳品质。本文对这个分类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各种花岗岩类分类方案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5.
已知沿落基山最东边缘的碱性岩内赋存许多种矿床,包括大型金矿床(〉1,000,000盎司)。新墨西哥州林肯县有11个这样的碱性岩中心,其中最大的碱性岩中心赋存诺加尔矿区的各种矿床。该矿区位于新墨西哥中-南部谢拉布兰卡山,矿床分4种类型:(1)含Au矿脉和角砾岩;(2)Ag-Pb-Zn矿脉;(3)Mo-Cu矿点;(4)砂金矿。矿区岩石以安山岩流和塑流角砾岩占优势,有3个浅成碱性岩株侵入其中。本文通过对  相似文献   
26.
涂绍雄  高艳君 《矿床地质》1993,12(4):338-348
二甲、抱板、不磨三个金矿床位于海南岛西部,沿北东向戈枕断裂带分布,含金脉体产于中元古代抱板群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其成矿流体是中温(250-350℃)、低盐度(4wt%-10wt%Nacl)、较富CO2+CH4的流体,氢、氧、硫同位素研究证明主要为变质-混合岩化热液矿床,成矿物质大多来自抱板群矿源层。雅亮伴生金矿位于海南岛南部,沿东西向九所-陵水深断裂分布,同位素研究表明该矿床为一低温(150-2  相似文献   
27.
28.
涂绍雄 《地球学报》1994,15(1):39-50
二甲-不磨金矿带位于琼西昌江、东方县境,包括土外山,抱板、北牛、二甲(红甫门岭),不磨等金矿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它们的形成主要受抱板群矿源层、区域变质相带(或混合岩带),戈枕韧性-脆性剪切带及晚期侵入岩体和岩脉的控制。本文分析了上述4个主要控矿因素在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根据H、O、S、Pb稳定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提出了矿床成因的看法。认为它们是通过各种地质作用的长期演化,而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而成的多期次复成因矿床,从基本的热液性质和温压条件考虑.则应为低盐度、富CO2 CH4的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条件与绿岩带金矿相似。  相似文献   
29.
涂绍雄 《地球学报》1993,14(3):39-50
二甲-不磨金矿带位于琼西昌江、东方县境,包括土外山,抱板、北牛、二甲(红甫门岭),不磨等金矿床,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它们的形成主要受抱板群矿源层、区域变质相带(或混合岩带),戈枕韧性-脆性剪切带及晚期侵入岩体和岩脉的控制。本文分析了上述4个主要控矿因素在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根据H、O、S、Pb稳定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提出了矿床成因的看法。认为它们是通过各种地质作用的长期演化,而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而成的多期次复成因矿床,从基本的热液性质和温压条件考虑.则应为低盐度、富CO2 CH4的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条件与绿岩带金矿相似。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