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厘清黔中地区下石炭统九架炉组铝质黏土岩系中锂的超常富集机制(Li2O平均含量0.21%,最高达0.74%),为寻找锂资源提供新的途径,对黔中地区4个典型剖面进行了富锂黏土岩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下石炭统九架炉组与下伏寒武系娄山关群白云岩的不活动元素比值相同,且其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都以轻稀土富集的平缓右倾型为特征,暗示九架炉组的形成可能与下伏娄山关群白云岩的风化和酸不溶物的积累有关。元素相关性分析和风化作用强度指标研究发现,锂含量与CIA和Si/Al值皆呈负相关的关系。初步推测,泥质白云岩的风化分解,主量元素的大幅度流失,是造成锂超常富集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2.
<正>近二十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Mo同位素体系特征是反演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的有力指标,与其他的古海洋环境指标(如DOP、δ~(13)C、δ~(34)S及微量元素指标等)相比,Mo同位素体系具有以下三大优点:首先,它对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变化极为敏感,其分馏机制主要受无机的氧化还原作用控  相似文献   
33.
矿床地球化学近十年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床地球化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矿床形成的地球化学问题,重点包括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成矿元素的源-运-储过程和矿床形成的驱动机制等。矿产资源勘查已越来越依赖于成矿新理论的指导和找矿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因此,近10多年来,探索成矿新理论一直是地质学家们的不懈追求,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取得明显进展。本文扼要论述了其中的几个方面,包括大陆动力学与成矿关系、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和分散元素成矿作用等方面的某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4.
35.
为了进一步理解华南下寒武统Ni-Mo-Se多金属层的物质来源及形成环境,文中分析了遵义中南村和张家界后坪两个Ni-Mo-Se矿层及其围岩的黄铁矿硫同位素和全岩的硒同位素组成。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两个Ni-Mo-Se矿层形成时的环境存在区域性差别,中南村矿层形成于间歇开放的海洋环境,而后坪矿层形成于封闭的缺氧(静海)环境。较大的硫同位素范围暗示硫酸盐还原菌控制硫同位素的分馏,而热液流体可能提供了大量金属元素,从而导致矿层富集大量的硫化物和稀有金属。硒同位素组成指示牛蹄塘组底部热液流体的Se可能重新经历了氧化还原循环,而Se的富集过程可能受有机质和粘土矿物吸附或类质同象过程控制。因此,控制多金属富集的因素主要为富集金属的热液流体的参与和缺氧环境下的自生沉积。  相似文献   
36.
兰坪盆地是中国著名的三江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兰坪盆地西缘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Cu-Ag-Pb-Zn多 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一个逆冲推覆构造控制。逆冲推覆构造的根部带主要发育脉状Cu-Ag(Mo) 矿床(包括金满 Cu-Ag、连城Cu-Mo及一系列脉状Cu矿床);前锋带主要发育Pb-Zn-Ag(±Cu) 矿床(包括白秧坪Pb-Zn-Ag-Cu多金属矿 集区及一系列小型的Pb-Zn矿床)。为了探讨兰坪盆地西缘脉状Cu-Ag-Pb-Zn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该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年 代学数据的基础上,补充进行了金满Cu矿床与黄铜矿密切共生的方解石的Sm-Nd法和连城Cu-Mo矿床成矿早阶段辉钼矿 的Re-Os法测年。金满Cu矿床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58±5 Ma,连城Cu-Mo矿床Re-Os年龄为48±2 Ma,结合前人的资 料表明:(1) 根部带Cu矿床主成矿时代为56~48 Ma,对应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主碰撞阶段,后期(47~35 Ma) 很可 能存在一期Cu-Ag(Mo) 的叠加或改造成矿作用;(2) 前锋带Pb-Zn-Ag(±Cu) 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31~29 Ma 左右,对应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的晚碰撞构造转换期。  相似文献   
37.
Cd同位素地质应用及地质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MC-ICP-MS和新的分析测试技术的出现,最近几年,作为非传统稳定同位素之一的Cd同位素的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目前,Cd同位素研究主要集中在陨石、月壤等示踪行星、星云演化方面和示踪海洋营养物质的循环和演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8.
大河边重晶石矿床是一个世界级的超大型重晶石矿床。最近在该区重晶石矿床下部的震旦系陡山沱组碳酸盐岩(白云岩)和碎屑岩中,新发现一套规模较大、层位产出稳定的铅锌矿化。铅锌矿体和重晶石矿床具有"上部为重晶矿,下部为铅锌硫化物矿床"的矿化特征。铅锌矿段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黄铁矿及方铅矿,含少量白铁矿、黄铜矿及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重晶石,少量白云石、热液磷灰石、炭沥青及钡冰长石。成矿流体特征类似于形成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床的流体特征。铅锌矿化中的硫源自局限海盆内早寒武世海水经硫酸盐还原作用提供。此种类似于喷流沉积型铅锌矿床在南华裂谷盆地一带矿化层位稳定、分布范围较广泛,体现早寒武世时在裂谷盆地内存在一次大规模的热液事件。天柱大河边铅锌矿床的发现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及区内该种矿床的勘查意义。  相似文献   
39.
本文对近年来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和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黑色岩系分为黑色页岩、煤系地层和富碳质磷块岩等沉积地层,其中黑色页岩中发生超常富集的关键金属有Se、Te、Re、Cd、Tl等稀散金属,以及PGE、Co等稀贵金属;煤系中可见Ga和Ge的超常富集(形成独立的Ga、Ge矿床),同时也可见稀土金属、稀贵金属的富集;磷块岩中常显著富集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黑色岩系中的关键金属主要源自大陆风化、海水、热液以及生物摄取。在风化沉积作用中,硫化-还原水体环境形成的泵吸效应,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富有机质沉积体系中有机质、铁锰氧化物、磷灰石、黏土矿物等的络合和吸附是关键金属发生富集的主要机制。黑色岩系可为热液叠加过程提供成矿金属,调节热液体系的氧逸度和硫逸度,促进超大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形成。此外,黑色岩系富集的金属在地球层圈物质循环中的聚散行为还可对其他相关成矿系统产生影响。黑色岩系中战略性关键金属的超常富集与大陆边缘、裂谷等环境下缺氧-硫化的沉积事件相关。大气氧含量的变化、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洋流环流模式的改变、冰期以及大规模...  相似文献   
40.
以金属矿床中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酪根为研究对象 ,对干酪根中的Se及其他微量元素进行了分离测定 ,对矿床中元素的有机 /无机结合态进行了定量研究 .认为矿床中Se主要以有机结合态方式存在 ,根据生物化学证据 ,不同成矿演化阶段Se的有机结合态比率以及理论计算和红外光谱分析 ,推断Se可能与有机质中的某些元素键合 ,较为牢固地吸附在有机质中 ,并可能形成Se的有机矿物 .同时 ,也给出了无机结合态硒的可能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