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1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0篇
  1975年   17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基于地理学和生态学中边际效应的观点,论述山地与平原两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一些既不同于山地又异于平原的特殊气候现象──气候边际效应。分析指出,气候边际效应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主要表现为坡地暖带、强降水效应和干旱效应,并对这三种气候边际效应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
通过分析油田聚合物驱产出水处理后聚合物的分子特性以及各组分变化,认为含聚合物污水对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污水中聚合物的含量。由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证明,聚合物浓度不同的污水对具不同渗透率油层的适应性是不同的。建议对不同类型油层的注入水选择适合的聚合物浓度。这一研究成果对聚合物驱后的污水利用以及研究注入油层的水质标准具有可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冻土与降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位于长城沿线风沙区,年降水量平均只有350毫米左右,干旱是我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凡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的年份都是干旱年,1957年以来共有11个旱年。因此,做好年雨量的长期预报,对为农业生产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以“冬冷年景好,冬暖要遭旱”等群众看天经验为线索,用冬季(12—2月)的平均气温和冻土深度变化寻找与历年降水量的关系,初步得出冬季平均气温≤-7℃时,次年降水量一般偏多,≥-5.5℃时,次年降水量偏少;当年最大冻土深度<100厘米  相似文献   
35.
谱分解在含气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含气砂岩的非均质性,地震波在经过含气砂岩时高频能量衰减强,低频能量衰减弱.从而在储层的下方可能出现低频强振幅的阴影区.因此,可用时频分析直接对储层的含气性进行检测.时频连续小波变换是对连续小波变换方法的改进.变换的结果是时频域,不需要尺度-频率的转换;且时频分辨率高.本文将它用于储层含气性检测.  相似文献   
36.
山地平原交界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陆地系统界面-山地平原交界带的概念、分布、自然灾害与资源环境特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指出,山地平原交界带不仅是自然资源丰富、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带,而且又是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明显过渡带,具有独特的自然、经济、人文地理景观。加强山地平原交界带等陆地系统界面的研究,对建立和发展陆地系统科学,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7.
采水地面沉降时空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对地面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深入研究采水地面沉降预测理论对于沉降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本构模型和土体参数确定上的困难,采用力学推理和数学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新的采水地面沉降时空预测模型。首先,利用太沙基固结微分方程,建立了反映地面沉降时间效应的半经验计算模型;其次,在分析采水地面沉降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随机介质理论研究了采水地面沉降空间分布特征;再次,综合考虑采水地面沉降的时间效应和空间分布形态,建立了采水地面沉降的时空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地面沉降共需4个计算参数,介绍了参数求解方法。最后,利用时空计算模型预测了某地单井采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时空规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采水地面沉降预测模型能准确地反映采水地面沉降的时空规律,能方便、快捷地预测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38.
塑料遮阳网大棚小气候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3个晴天,对遮阳网大棚风小气候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黑色SZW=12型蔗阳网遮光率为53%-77%,平均为69%;对降低土壤温度十分明显,0,51,0cm降温幅度分别为:1.0-11.9℃,0.8-6.2℃,0.7-5.2℃,平均降温分别为5.6℃,3.8℃,3.3℃;而对棚内气温降低作用不明显,只有0.30m以下气层平均降低0.4℃;0.50,1.00,1.50m气层比棚外高0.2-0.9℃,并有逆温现象。此结果可为花卉度夏,超常蔬菜育秧管理提供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39.
<正>1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其生存与长远发展所起的作用日趋重要化。中国气象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研发了《人力资源信息采集统计系统》,在系统内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它主要的功能是信息的采集,归类,以及采集后的反查;可以服务于任何具有层次关系的单位和部门,能够同时完成对人事、教育和劳资3种资源的信息采集,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信息采集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40.
盛夏(7—8月)是我县的雨季,其平均雨量约300毫米,占年平均雨量55%左右。但各年盛夏雨量相差悬殊,最多年份可达520毫米,最少年份仅140毫米,因此做好盛夏降水的长期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报因子的选取是制作长期预报的关键。过去在选取长期预报因子方面,往往带有很大盲目性,尽管有时历史拟合率较高,但预报效果却不够稳定,而且难以进一步总结提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