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以广东富湾-长坑层控银金矿床为实例,基于各阶段盆地中温度场,压力场和流动场的动力学演化过程与成矿效应的研究,发现盆地流体转变为成矿流体具有漫长的演化与更迭历程;构造演化和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不仅直接影响着流体在盆地中的流动样式,而且直接影响着成矿物质空间存在形式的变化以及“流体-岩石”体系中各要素间的再分配。流体的大规模活动及大型矿床的形成与大幅度的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火山活动等宏观地球动力作用有关,盆地边缘沟通深部的垂向断裂与浅部不整合面-侧向断裂交汇地段是成矿物质堆积的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22.
彭云彪  陈安平  焦养泉 《矿物学报》2007,27(Z1):110-111
1 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板块西部,属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其形成历史早、演化时间长,是中国现存的较为稳定、完整的构造单元,是中生代发育起来的大型内陆拗陷盆地,伊陕单斜是其主要构造单元(张抗,1989).  相似文献   
23.
王永和  焦养泉  李建星 《地层学杂志》2007,31(4):368-375,I0008
对祁连山西段香毛山组正层型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发现,原划香毛山组并非正常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而是一个奥陶系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在介绍该混杂岩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对其构造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混杂岩带是奥陶纪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消减——镜铁山—捷达坂微陆块与东大窑—妖魔山—石灰沟岛弧带碰撞而形成的地壳缝合带。  相似文献   
24.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铀成矿与直罗组底部砂体的非均质性关系密切。砂体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平面和垂向上,其中,砂体平面非均质性可以通过砂分散体系来表征,而垂向非均质性则可以通过隔挡层和沉积物粒度来表征。在平面上,铀成矿主要分布于辫状河沉积体系向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过渡的辫状分流河道一侧,最佳成矿区则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的频繁分岔处和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发区的河道砂体边缘,且随着隔挡层数量和厚度的增加,铀成矿几率和品位逐渐降低;在垂向上,隔挡层的存在可以导致多个垂向序列单元、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卷头的发育。统计发现,中砂岩和细砂岩是铀成矿的最佳载体,所以在每个垂向序列单元中,铀矿通常位于辫状分流河道砂体的中下部。铀的成矿机理一方面可能是砂体非均质性通过对成矿流体运移状态的影响进而实现对铀成矿的控制,另一方面可能与沉积环境相变导致还原性物质的增加有关。通过砂体非均质性研究而总结的铀成矿规律是进行铀成矿空间定位和预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5.
吐哈盆地西南缘铀成矿的层位标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吐哈盆地是中国最近发现的核资源基地,但在2000年以前,这里的地层问题一直困扰着铀矿的勘探和生产。针对目标地层的时代判别与对比,作者除了运用传统的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方法外,还成功地将泥岩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作为辅助标志应用其中。研究结果认为,目标地层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属于水西沟群,主要由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下段、西山窑组中段和西山窑组上段5个地层单位构成。铀矿化主要发育于西山窑组,其下段和上段是最主要的含矿层,中段为次要含矿层。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基本上无矿化。  相似文献   
26.
碳酸盐岩台地边缘优质储层相带预测一直是石油勘探家关注的焦点,露头沉积体系精细结构分析及其储集性能研究是总结预测模型的一把关键钥匙。在塔里木盆地西部一间房露头区,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沉积体横向追踪与对比、典型沉积体系剖面写实、系统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等方法,对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台缘生物礁-滩沉积体系、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底部的台缘斜坡-斜坡扇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沉积体系内部成因相构成及其储集性能研究。研究认为台缘沉积体系具有复杂的内部构成,其成因相具有相对固定的空间配置格架和品质迥异的储集性能。在台缘靠近台地一侧往往发育生物礁-滩沉积体系,由生物礁、生物碎屑滩和台缘背景沉积等3种成因相组合构成。生物碎屑滩产出于生物礁周围,礁前则具有特征的砾质滩。由内侧滩向外侧滩沉积物颗粒变细、分选性变差、生屑含量和亮晶胶结物减少。而在台缘靠近盆地一侧,则往往台缘斜坡-斜坡扇沉积体系,主要由斜坡、斜坡扇、扇面水道和滑塌体等4种成因相组合构成。扇面水道通常切割斜坡扇,滑塌体周围往往伴生有小型斜坡扇体。由斜坡扇或者扇面水道的近端向远端,沉积物由砾质逐渐转变为砂质。在上述两种台缘沉积体系中,礁前内侧砂质滩和礁后内侧砂质滩、远端砂质斜坡扇具有良好的储层品质。比较而言,台缘生物礁-滩沉积体系的潜在储集性能总体上优于台缘斜坡-斜坡扇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7.
转换斜坡是指两条倾向相同并在走向上叠覆的正断层之间的强烈旋转地带.此定义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得到了深入的研究.转换斜坡是伸展盆地中传递带的一种类型,对储层沉积和烃类运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正断层的生长机制形成的转换斜坡具有显著的位移和演化特征,虽成因相似但规模悬殊.由于转换斜坡部位较小的...  相似文献   
28.
29.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烃源岩研究对前第三系油气战略资源选区具有重要意义。从沉积学角度出发,通过对研究区有机碳含量、生烃潜力和氯仿沥青"A"等参数的统计分析和平面制图,划分了烃源岩类型,并进行了品质评价,分析了烃源岩的成因,总结了烃源岩发育模式。研究认为:华北东部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及峰峰组为较好的烃源岩,平均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183%、0.21%和0.181%;下寒武统发育优质烃源岩(TOC平均值为6.46%,最高值为11.2%),但分布范围局限。华北地区东部烃源岩按岩石类型不同可分为两套,即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中、下奥陶统的碳酸盐岩烃源岩。烃源岩的成因取决于沉积环境,泥质烃源岩发育于陆棚浅海环境,而碳酸盐岩烃源岩则受控于云坪和局限台地环境。对烃源岩空间展布规律研究发现,合肥盆地为潜在的泥质烃源岩发育区,而东濮拗陷、临清拗陷、冀中拗陷为潜在的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区。  相似文献   
30.
焦养泉  吴立群  荣辉 《地球科学》2018,43(2):459-474
含铀岩系的还原介质可以依据与铀储层砂体的产出关系划分为内部还原介质和外部还原介质.铀储层砂体的双重还原介质对铀成矿同等重要.铀储层砂体中的层间氧化作用直接与内部还原介质相关,但是当叠加有外部还原介质时,外部还原介质将通过不同的方式大大增强铀储层砂体的整体还原能力,这种组合的出现有利于稳定的层间氧化带发育和持续的铀成矿.沉积期的古气候和沉积环境决定了含铀岩系还原介质的类型和丰度,以及铀储层砂体双重还原介质的组合规律,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成矿期层间氧化带的发育规模.在进行砂岩型铀矿的勘查预测时,需要将双重还原介质模型评价与具体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期控矿条件研究相结合,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