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23篇
  免费   4551篇
  国内免费   4931篇
测绘学   2685篇
大气科学   3062篇
地球物理   4326篇
地质学   13282篇
海洋学   3037篇
天文学   385篇
综合类   2037篇
自然地理   2991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681篇
  2022年   805篇
  2021年   881篇
  2020年   737篇
  2019年   1003篇
  2018年   946篇
  2017年   612篇
  2016年   660篇
  2015年   847篇
  2014年   1249篇
  2013年   1050篇
  2012年   1056篇
  2011年   1059篇
  2010年   1063篇
  2009年   1063篇
  2008年   1030篇
  2007年   1138篇
  2006年   1115篇
  2005年   1162篇
  2004年   1038篇
  2003年   963篇
  2002年   792篇
  2001年   792篇
  2000年   924篇
  1999年   799篇
  1998年   784篇
  1997年   776篇
  1996年   778篇
  1995年   714篇
  1994年   672篇
  1993年   585篇
  1992年   626篇
  1991年   598篇
  1990年   503篇
  1989年   394篇
  1988年   196篇
  1987年   211篇
  1986年   187篇
  1985年   182篇
  1984年   162篇
  1983年   126篇
  1982年   116篇
  1981年   94篇
  1980年   74篇
  1979年   45篇
  1965年   20篇
  1959年   31篇
  1958年   53篇
  1957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岩墙是洋脊扩张的产物.其形成年龄代表了扩张事件的时间,也代表了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拉昂错蛇绿岩中的辉绿岩岩墙进行锆石SHRIMPU—Pb定年,得出加权平均年龄为120.2Ma±2.3Ma,代表辉绿岩的结晶年龄。结合已有的关于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形成年龄(西段休古嘎布122.3Ma±2.4Ma,中段大竹卡126.0Ma±1.5Ma、吉定123.0Ma+_1.8Ma,东段罗布莎162.9Ma±2.8Ma)的报道,表明拉昂错地区特提斯洋海底扩张的时代与体古嘎布地区一致.雅鲁藏布江西段与中段地区洋盆的形成时代一致,但晚于东段的发育时代。这意味着整个东提斯洋盆的发育时代存在东早西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2.
对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和野外地质特征的分析表明,自阿尔金断裂带向NW方向依次出露三危山-双塔断裂、大泉断裂和红柳河断裂。这些断裂近于平行,且同为左行走滑断裂,具有相似的展布特征,空间走向均为NE40-50°,断裂系末端均发育“树枝状”分支断层.在断层夹块之间形成“多米诺”构造,构成了北山地区主要的构造样式。断层谷地沉积物分析和断层泥ESR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三危山-双塔断裂形成于上新世(N2k),大泉断裂形成于早更新世(1.2-1.5Ma).而北山地区分支断层和次级断层的活动在400ka之后。对北山地区断裂构造几何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表明.阿尔金断裂系晚新生代以来向NW方向的侧向扩展.是阿尔金走滑边界重要的生长方式。北山地区特殊的走滑构造组合样式.使该地区的构造变形难于在某条断层上聚集能量,而分散在若干条次级断层上的位移量又微乎其微,该地区成为“最稳定的活动区”。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佳木斯地块南缘穆棱地区常兴村-新兴村剖面的研究,认为这里是“麻山群”和“黑龙江群”的结合部位.具有古大陆边缘的性质。穆棱地区的“麻山群”为佳木斯地块南缘的陆壳基底,其南侧的“黑龙江群”为包括洋壳残片在内的增生-碰撞杂岩。对“麻山群”混合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佳木斯地块存在中-新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并遭受到约500Ma变质作用的影响。侵入“麻山群”杂岩的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SHRIMP锆石U—Pb分析表明,其形成年龄为486Ma+3Ma,略晚于前人确定的“麻山群”杂岩约500Ma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为同碰撞或碰撞后花岗岩。这些资料进一步证明,该地区可能经历了晚泛非-早加里东期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14.
对河北白洋淀和北京密云水库的野生鲤鱼耳石和水体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白洋淀鱼耳石中诸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密云水库的鱼耳石,反映了白洋淀各水体较密云水库水体的环境复杂,污染程度高。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鱼耳石中大致存在两类生物地球化学习性不同的元素,水体中第一类元素的变化不会引起耳石中相应元素的响应,如Au、K和Na;第二类元素的变化会引起耳石中相应元素的强烈响应,如As、Ba、Co、Cr、Fe、Sr和Zn。诸微量元素在耳石中富集的强弱顺序为,Zn>Sr>Se>Fe>As>Ba>K>Co>Au>Na>Cr。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白洋淀和密云水库的鱼耳石和水体中对应微量元素平均含量的自然对数值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5.
用改进的超声波-溶菌酶法制备钝顶螺旋藻原生质球。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经超声波破碎后,用1.5 mol/L NaCl的Zarrouk培养基洗去细胞外壁的胶质鞘,然后进行酶解。酶解条件为:pH7.2的0.2 mol/L磷酸钾缓冲液,0.8 mol/L KCl,0.5%溶菌酶,28~30℃水浴震荡酶解5~7 h,获得40%以上有活力的钝顶螺旋藻原生质球。  相似文献   
116.
从典型患病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体内分离到一株特殊微生物,光镜下可见的粒子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电镜观察为圆形、近似圆形,已经发现的粒子大部分直径在300nm以下,最小为50nm左右,最大可达4000nm以上。该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形不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倒置显微镜下其菌落为无色透明、圆形、小点状菌落。生化特性测试表明该细菌能利用吐温-40与吐温-80。其分类地位尚待进一步分析和证实。  相似文献   
117.
发展海洋高等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l世纪是人类向海洋进军的“蓝色革命”世纪,海洋经济是一个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实施“海上苏东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江苏沿海经济带,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促进全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1二程,是缩小南北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提高海洋经济开发水平,壮大蓝色产业,努力实现海洋经济的新跨越,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已经充分注意到海洋的巨大经济价值,纷纷制定了海洋发展战略和海洋经济发展计划,树立教育先行观念,推出“科技兴海工程”,从而实现“科教兴省”、“科教兴海”、“富民强省”战略。  相似文献   
118.
对多种经济双壳贝类和养殖中的污损动物的N和P排泄进行了测定 ,包括排泄成分和排泄速率。在这些动物的N排泄中 ,NH4 N占主要部分 ,如笼式养殖的双壳贝类NH4 N占总N排泄的平均值范围为 70 8%— 80 1 % ;氨基酸是第二大排泄成分 ,平均占总N排泄的 1 0 %—2 5 %。其他形态的N ,如尿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也有检出。在P排泄中 ,有机磷 (DOP)约占总溶解磷 (TDP)排泄的 1 5 %— 2 7%。据估算 ,整个四十里湾所养殖的双壳贝类在夏季每天将排泄4 5 4t总溶解氮 ,其中NH4 N 3 36t、Amino N 0 69t、Urea N 0 2t。同时每天磷的排泄为 0 5 7tTDP ,其中DOP 0 1 5t。对面积为 1 3× 1 0 4 hm2 的海区而言 ,贝类的N、P排泄分别能满足浮游植物生产所需N、P的 44%和 40 %。高密度的贝类养殖对养殖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影响是很显著的。附着动物 (柄海鞘等 )的N、P排泄及其对营养循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9.
渔船和其它船舶一佯,必须具有良好的稳性、耐波性、操纵性,而且还必须具有满足渔捞生产的独特性能。 各种捕捞作业对渔船的船型、甲板布置、渔捞机械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在进行渔船方案设计时,为确定渔船的诸要素,需对现有渔船进行调查研究,从中选取性能优异的船型作为母型船,并根据理论和经验确定新船的诸要素。  相似文献   
120.
测定了2株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P1、P2的psbA基因序列。发现得到的2个序列完全相同。以P2序列对比分析了P.globosa和P.antarctica的psbA基因在DNA序列、氮基酸序列和RNA二级结构上的差异性,发现2种棕囊藻psbA基因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无插入/缺失,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率分别为1.88%和1.13%。与核基因核苷酸的碱基替换不同,psbA基因核苷酸的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的第1位上。且不引起氨基酸的变化,引起氨基酸变化的碱基替换都发生在密码子的第2位和第3位上。在RNA二级结构上两序列的1~4茎环结构完全相同,表现出明显的棕囊藻属的特异性,其它结构区域差异较大。种间差异表现明显。由于psbA基因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非常保守,可能不适宜棕囊藻属的系统发育分析。但其RNA二级结构可能对于棕囊藻的分子分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