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432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9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15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41.
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采取Mann-Kendall趋势检测法、Pettitt突变检测法与小波分析等方法剖析了研究区近60年气温、降雨和径流变动特点。结果显示:(1)研究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有增加或升高趋势,其中气温变化呈显著增加;(2)研究区降水、气温、径流突变分别发生于1986年、1996年和1993年;(3)研究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无显著性周期性变化,但存在短时间段周期变化,降水在研究时段内呈现丰枯交替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湿化。气温呈现逐渐升高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前,径流年代际变化以偏枯为主,近20年年代际变化以偏丰为主。  相似文献   
142.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出来,不同省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有一定的相似性.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通过提炼选取11类指标,对西部地区12省区环境污染程度的距离相似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甘肃、广西、云南、重庆和陕西等省区的距离相似归为第一类聚类;内蒙古和四川归为第二类聚类;西藏、宁夏和青海等省区的距离相似属于第三类聚类;新疆归为第四类聚类.要处理好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对二者进行协调,并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3.
采用LB和PYGV两种培养基分离培养慕士塔格峰洋布拉克冰川雪冰及融水中可培养细菌,通过分离菌株16S rDNA的PCR-RFLP图谱和基于基因序列相似性的系统发育分析揭示细菌多样性。结果从样品中共分离到178株菌,分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α-Proteobacteria、β-Proteobac-teria、γ-Proteobacteria纲,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个类群,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黄杆菌Flavobacterium、紫色杆菌Janthinobacterium为优势菌群。 LB和PYGV两种培养基在分离的细菌数量及种群多样性、优势菌属、特有菌属方面呈现一定差异。结果表明,慕士塔格峰洋布拉克冰川地区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丰富,且存在一定的地方特异性菌属,寡营养培养基更利于极端微生物的恢复生长。  相似文献   
144.
新疆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充足的光照,光热资源取之不尽,但严重缺少水源,显示干旱气候类型,春秋季水的利用问题严重,不能合理利用水资源。特别是南疆农牧业生产不能顺利开展,引水保证率不合格,缺少灌溉工程,工程设备年数已多,灌区和下游生态环境不能保障。分析了新疆农牧区的水利工程现状,重点论述了新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区的生态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45.
基于博斯腾湖1955—2012年湖水位变化资料,利用树木年轮法分析了博斯腾湖年和月水位变化与湖滨柽柳(Tamarix ramosissina)年轮生长关系,利用敏感度指数得出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生长的敏感水位范围。结果表明:(1)1955—2012年博斯腾湖年平均水位经历了3个明显变化阶段,即1955—1987年下降至最低,1987—2002年上升至最高。受向下游生态输水影响,2002—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快速下降。输水对博斯腾湖月平均水位和季节性水位变化有影响。(2)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指数与当年的湖水位变化和前1年的湖水位变化均显著相关(p0.05)。柽柳年轮指数与前1年10月至当年4月各个月份的湖水位表现出显著相关(p0.05)。柽柳年轮指数与前1年冬季湖水位相关显著(p0.05),与当年春季3—4月月平均湖水位相关性显著,与当年夏季和秋季湖水位的相关性不显著。(3)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生长对月湖水位变化响应比较敏感。当湖水位在1045.3m时,柽柳年轮指数灵敏度指数(Sk)存在最低值;当湖水位在1 046.3m时,Sk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6.
利用1981—2018年喀什地区11个国家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喀什地区夏季降水气候和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多趋势,平原和山区均增多趋势显著,从年际变化来看,2010年以来一直处于降水偏多期。按南亚高压中心位置不同,南亚高压可分为东部型、西部型、双体型、带状型,1981—2018年喀什地区夏季大降水双体型为42%,东部型为39%,西部型为16%,带状型为4%。典型个例分析表明: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的大降水天气有短时强降水,也有持续性降水天气,根据影响系统的不同产生的降水性质和强度、落区等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7.
塔吉克斯坦百年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塔吉克斯坦百年气温资料,运用一元回归分析法、Kriging空间差值法、非参数检验方法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进行了气温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在时间变化上,塔吉克斯坦过去百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19011908年和19151908年和19151960年为变冷期,19091960年为变冷期,19091914年和19611914年和19612011年为变暖期;四季气温总体都有增温,同时也都呈现冷暖交替变化但最后变暖的趋势,其中冬季气候变暖趋势最为明显;四季的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气温突变并在突变后呈现了显著的增温趋势;春季和夏季都有27a的准变化周期,秋季存在12a为准变化周期,冬季存在20a的准变化周期,年平均气温以24a为准变化周期;2)空间变化上,在19012011年为变暖期;四季气温总体都有增温,同时也都呈现冷暖交替变化但最后变暖的趋势,其中冬季气候变暖趋势最为明显;四季的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气温突变并在突变后呈现了显著的增温趋势;春季和夏季都有27a的准变化周期,秋季存在12a为准变化周期,冬季存在20a的准变化周期,年平均气温以24a为准变化周期;2)空间变化上,在19011960年,塔吉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都呈现降温趋势,在19611960年,塔吉克斯坦大部分地区都呈现降温趋势,在19612011年,大部分地区则呈现增温趋势,其中19312011年,大部分地区则呈现增温趋势,其中19311960年的降温最明显,19911960年的降温最明显,19912011年的增温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8.
利用西天山地区14个气象站1960-2010年雷暴资料和新疆雷电监测网2008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天山地区雷暴和闪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天山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呈东西多,南北少的形势。该区域年平均雷暴日数在17.3~85.5 d之间,并以2.7 d/10 a的速率减少。西天山地区雷暴日数的年变化呈单峰型,并在6-7月达到最大值。整个区域以正闪为主,正闪占总闪的比例达66%。该区域闪电电流强度在-130~+63 kA之间,负闪强度大于正闪强度。  相似文献   
149.
利用1961~2010年喀什地区所属喀什市、莎车县、巴楚县、塔什库尔干县等4个代表性站50a的年最大冻土深度、冬季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低地温等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对1961年以来喀什地区最大冻土深度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平原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48.1 cm,年际最大值与最小值深度差为82cm,随年际变化总体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3.8cm/10a,年代际变化呈阶梯状逐渐减小,冻土深度减小主要受冬季平均气温升高的影响,气温每升高1℃,冻土深度减小7.75 cm;山区多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为148.8cm,年际最大值与最小值深度差为88cm,随年际变化总体呈明显的减小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2.5cm/10a。  相似文献   
150.
江苏省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观测对比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0年江苏省20个土壤水分站的自动站与人工观测资料,分析了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对比差值、相关系数和各自的方差等.结果表明:人工观测值平均高于自动站观测值,两者在浅层的平均差值最小,相关性最好.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人工与自动观测对比差值增大,相关性减小,在出现强降水时尤为明显.在有效降水较少时,各层人工观测方差均明显大于自动站观测.自动站观测方差在浅层为最大,随深度的加深而明显降低,因为受降水影响很小,而表现比较稳定.人工观测却受降水影响相对较大,方差平均值在各层表现波动均较大,在较深层波动更明显.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以六合站为例初步建立了土壤干旱预报模型并检验其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