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10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63篇
综合类   4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陕西双王金矿的含金钠长铁白云石角砾岩是秦岭钠长角砾岩带中典型的含金热液角砾岩,区域上受凤镇-山阳同生大断裂控制。本文对钠长岩及钠长角砾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绢云母板岩-钠长石化板岩-钠长角砾岩的岩性变化中,Na2O逐渐富集而K2O逐渐贫化,二者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在蚀变过程中有钠的代入和钾的带出;REE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相似,说明蚀变钠长岩与围岩具有继承性。双王钠长碳酸质角砾岩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经历了热水同生沉积、热液交代蚀变、液压致裂,热流体隐爆等成岩成矿方式的叠加作用。钠长角砾岩中锆石的SHRIMP年龄区间较大,423~513 Ma和808~1166 Ma是两个峰期,与南秦岭泥盆系沉积地层中的锆石峰值年龄相似;而角砾岩中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80.1~277.5Ma,代表了隐爆角砾岩形成的时间下限。角砾岩的形成至少经历了3个阶段:(1)晚泥盆世拉分断陷盆地时的热水沉积阶段;(2)早石炭世(342Ma)凤太盆地构造反转,深源碱性热流体上涌形成热液交代蚀变和液压致裂;(3)早二叠世碱性钠质碳酸盐流体发生浅成隐爆并形成隐爆钠长碳酸质角砾岩。综上所述,双王钠长角砾岩为异时异相同位叠加,是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岩成矿特征的热液角砾岩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72.
华北克拉通胶东地区粉子山群碎屑锆石SHRIMPU-Pb定年   总被引:18,自引:16,他引:2  
胶东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变质基底出露区之一。对该区古元古代粉子山群和荆山群中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为胶东地区早前寒武纪演化提供重要依据。由于Pb丢失作用,前人仅在粉子山群中获得少量锆石谐和年龄。本文对粉子山群长石石英片岩中碎屑锆石进行了SHRIMP定年。52颗锆石的61个数据点分析,获得36个谐和年龄(不谐和度10%)。所有具谐和年龄的锆石都具有高的Th/U比值,大多显示明显的岩浆环带,原为岩浆成因。谐和锆石年龄分布在2033~3429Ma之间,主要峰值分别为~2.19Ga和~2.48Ga。该样品中还含有2颗年龄大于3.3Ga的锆石,位于谐和线上的2颗最年轻碎屑锆石的年龄为~2.08Ga。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粉子山群和荆山群原岩沉积时代可进一步限制在1.9~2.1Ga之间;2)粉子山群与荆山群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形式存在明显区别,指示其源区可能不同;3)胶东地区可能存在古太古代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73.
GPS伪距单点定位程序实现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NSS伪距定位原理简单,方法易于实现,进行GNSS数据处理时需要经常涉及.以GPS为例,详细介绍伪距单点定位原理及解算模型,基于Visual C++平台,编写GPS伪距单点定位程序,重点给出了程序实现中的关键点和易于出错之处的详细解决思路.并结合算例计算分析,定位精度在10 m以内,满足导航定位要求,验证了问题解决的正确性和程序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4.
峄山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及斑状片麻状花岗闪长岩,根据新测的锆石SHRIMPU—Pb年龄结果,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为(2526±10)Ma,斑状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为(2514±18)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该岩套出露于鲁西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岩群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组成的古陆核的西南部,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  相似文献   
75.
新甫山、上港岩体分布于鲁西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岩群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组成的古陆核的东北部。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及片麻状奥长花岗岩。根据新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2613±12)Ma,片麻状奥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6234±9)Ma,为新太古代中期形成。在泰山桃花峪一下港之间出露的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奥长花岗质脉体锆石U—Pb年龄在2660~2600Ma。该期岩体是新太古代早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发生变质作用与重熔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6.
胶南-威海造山带荣成岩套花岗质片麻岩由闪长质片麻岩-石英闪长质片麻岩-英云闪长质片麻-一奥长花岗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二长花岗质片麻岩类组成,早期为TTG质花岗岩,晚期为二长花岗岩类。自早到晚存在明显的富钾演化特征。根据新的SHRIMPU-Pb锆石定年结果,该岩套早期闪长质片麻岩年龄为(741±10)Ma,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年龄为780-760Ma。晚期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年龄为760-714Ma。所以,可把荣成岩套花岗岩时代限定在800-700Ma之间(南华纪),其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有关。  相似文献   
77.
关于蛇绿岩的形成、定义和分类争论了近200年。早期蛇绿岩被认为是有成因联系的几种岩石的组合,发育在优地槽的核部。在板块构造中它被看作形成于洋脊的古洋壳残片。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导致蛇绿岩多样性的因素很多,一个新的定义和分类方案被提出。新定义强调了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认为在威尔逊旋回的各个阶段都会形成性质不同的蛇绿岩,并根据生成环境将蛇绿岩分为两大类.即与俯冲作用无关和与俯冲作用相关的蛇绿岩,两大类型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亚类。这些类型的蛇绿岩有其特有的地球化学、岩石学指标和内部结构。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蛇绿岩产生的主要时段与全球超大陆的形成、裂解,以及巨型地幔柱活动的时间吻合。根据新分类方案,一部分前寒武纪绿岩应属于蛇绿岩,表明在太古宙时期地球已进入板块构造体制。新的定义和分类为蛇绿岩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8.
针对附加模糊度参数的Kalman滤波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提出了一种确定实时动态(real-time kinematic,RTK)定位中Kalman滤波参数的方法。利用该算法,采用自编的GPS/BDS RTK定位程序处理了实测的GPS/BDS短基线数据,对比和分析了GPS、BDS、GPS/BDS三种RTK定位组合模式下的定位精度水平。在短基线的情况下,GPS/BDS的RTK定位精度相对于GPS或者BDS没有明显提高,但是得到固定解所需的时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9.
在山东新泰市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系中,首次发现宝石级红刚玉,又称红宝石,商业名称暂定为"泰山红宝石"。红宝石产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二长花岗岩的壳源岩石包体之中,包体岩性以黑云更长变粒岩、黑云片岩、角闪石岩、斜长角闪岩、浅绿色含铬二云片岩为主,是新太古代古老地壳的深融残留;红刚玉与浅绿色含铬二云片岩关系密切,推测是新太古代变质岩中原岩残留斑晶矿物。  相似文献   
80.
大洋或弧后洋盆俯冲增生是大陆地壳增长的主导地质作用.重建大陆中消亡的洋地层岩石组合序列是当代大陆动力学和地学研究的重大前沿.洋壳消减杂岩带的厘定是洋板块地质构造重建乃至全球大地构造研究之纲,是理解区域大地构造形成演化及动力学的核心.俯冲增生杂岩带的基本特征:(1)俯冲增生杂岩带物质组成的共性是:以强烈构造变形洋底沉积的硅质岩-硅泥质岩-粉砂岩、凝灰岩;弧-沟浊积岩等为基质;以洋岛-海山灰岩-玄武岩及塌积砾岩,洋内弧残留岩块,超镁铁质蛇绿岩、绿片岩、蓝片岩等为岩块.(2)变形样式:同斜倒转冲断叠瓦构造、增生柱前缘重力滑动构造以及泥质岩的底辟构造;增生楔前缘变形和增生形式受控于大洋或弧后洋盆的规模和洋壳的俯冲速度,也取决于陆缘碎屑供给量及洋底沉积厚度和岩性.(3)宽度和厚度:厚常达几千米,宽达几十公里至数百公里,延长上千公里,是洋壳俯冲消亡过程洋盆地层系统及陆缘沉积物加积的结果.(4)形成机制:是大陆碰撞前大洋(或弧后洋盆)岩石圈俯冲消减的产物.结合带中的早期俯冲增生杂岩带往往卷入晚期的构造混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