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31.
海气通量算法在海上蒸发波导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OGA COARE Bulk Air-Sea Flux Algorithm3.0,建立了基于通量算法的蒸发波导模型(Flux Evaporation duct Model),并进行了环境敏感性分析,而且与Paulus-Jeske模型对比,进行误差敏感性分析,并开展了雷达探测评估的海上试验,较全面的阐述了基于通量算法的蒸发波导模型的性能。  相似文献   
32.
借助透射电镜分别对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和牙鲆(Paralich- thys olivaceu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进一步测定了石鲽和牙鲆精子的基本生理特性,并研究了17℃和4℃保存精子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3种鱼类精子均为有鞭毛精子,无顶体,尾部轴丝9+2型。不同之处包括:成熟精子的核致密度不同,以石鲽最高,大菱鲆和牙鲆则较低;在大菱鲆和牙鲆精子头部,核前端侧面都有一缺刻状结构,石鲽精子未发现此结构;头部核膜与质膜之间的细胞质含量以大菱鲆的最多;精子中段的线粒体数量不同,大菱鲆较多(10个左右),石鲽次之(8个左右),牙鲆最少,仅为5个左右;中段植入窝深度不同,以大菱鲆陷入核中最深,其他2种比较接近。石鲽和牙鲆精液的pH值比较接近。精子密度以牙鲆较高,为10.18×10~9个/mL±3.37×10~9个/mL。牙鲆和石鲽精子活力的保存时间在17℃下分别为48 h和36 h,4℃下分别为7 d和8 d。精子活力完全失去之前,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精子的激活率和寿命逐渐下降,而涡动时间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3.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与GRS 80和WGS 84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根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 2000)的定义及其所定义的4个基本椭球常数,推导CGCS 2000椭球的主要几何和物理参数,比较这些参数与GRS 80和WGS 84椭球相应参数之间的差异,给出CGCS 2000椭球与GRS 80及WGS 84椭球定义的正常重力值的差异,并分析在CGCS 2000及WGS 84系下同一点坐标的差异.研究表明:CGCS 2000椭球上的正常重力值与GRS 80,WGS 84椭球上的正常重力值的差值分别约为-143.54×10-8m/s2和0.02×10-8m/s2.同一点在CGCS 2000与GRS 80和WGS 84下经度相同,纬度的最大差值分别为8.26×10-11"(相当于2.5×10-6 mm)和3.6×10-6"(相当于0.11 mm).  相似文献   
34.
借助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精细沉积体系分析和构造-古地貌恢复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对坳陷期松辽湖盆开展了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再评价。研究认为,拗陷期影响和控制松辽盆地沉积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古松辽湖盆发育的内环坡折带和外环坡折带。可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张扭性和压扭性。张扭型坡折以泉头组为代表,压扭型坡折在姚家组最典型。它们各自控制着不同的沉积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古松嫩平原沉积模型和古松嫩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型。提出了以内、外环坡折为基础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5.
快速城镇化进程带来城市地表覆盖类型及其空间组合关系的剧烈变化,由此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方法对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至关重要,而地理国情普查为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本文选取景观斑块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指数,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对佛山市三水区地表覆盖景观类型特征和景观格局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水区水域和林地构成景观基质,山水城市特征明显;城乡人文景观优势度相对较高,城市开发对生态景观破碎化作用显著;三水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6.
本文基于MODIS NDVI时问序列数据集,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检验、Hurst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2000—2018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演化趋势可持续性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湖南省植被覆盖整体较高,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区植被与气温的相关性要强于降水.②近19年湖南省植被NDVI整体呈上升态势,增速为8.6%/10 a(P<0.001),其中显著和极显著上升的地区分别占10.3%、57.3%;主要分布在湘中与湘西北的林地、耕地区域;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等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及洞庭湖平原的局部耕地区域.③未来湖南省植被变化可能向退化的恶性方向发展的面积占80.1%.  相似文献   
37.
基于GIS的广东省香蕉寒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璟  杜尧东  王华 《广东气象》2015,37(3):48-50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观测站1980—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日最低气温≤5.0℃的有害积寒作为区划指标,通过GIS技术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的有害积寒小网格空间推算模型,对广东省香蕉寒害风险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香蕉寒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粤北的韶关、清远北部以及海拔较高的山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粤北韶关、清远、河源、梅州的南部地区,以及中南部的云浮、肇庆、佛山、广州、惠州等地;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等。  相似文献   
38.
利用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成像分析和微区成分分析功能,对贵州瓮福高镁磷尾矿的矿石结构和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尾矿与其原矿之间的差异,为综合开发利用磷尾矿提供必要的依据。结果表明该高磷尾矿的矿石结构可分为单矿物结构和多矿物碎屑结构两类。前者矿物组成包括白云石单矿物、磷灰石单矿物、褐铁矿单矿物、石英单矿物;后者包括白云石-磷灰石多矿物、磷灰石-白云石-石英多矿物,属高镁低品位磷矿。矿物组成类型按其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白云石质尾矿、白云石磷灰石质尾矿、磷灰石白云石石英质尾矿、石英质尾矿、磷灰石质尾矿、褐铁矿质尾矿,白云石质尾矿是尾矿中最丰富的矿物,白云石颗粒是含量最高的碎屑类型。  相似文献   
39.
在对钻井、录井、测井、地震和各种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沙三段层序地层格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3个三级层序,并在各三级层序内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扩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认为深凹及控凹断裂边缘3个体系域发育完整,而板桥及歧北次凹斜坡带仅发育退积型湖扩体系域和进积型高位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歧深地区层序地层发育模式——陆相单斜断坡带型(西断东缓超)地层格架,为研究区有利储集体的预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歧深地区双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成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钻井实测储层压力(DST)、计算泥岩压力及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歧深地区超压体系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和成藏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歧深地区具有"三层压力结构,两个超压系统"特征。压力结构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常压系统、上部弱超压系统和下部超压系统。超压从东营组开始出现,歧口凹陷中心超压最强,北大港东翼、歧口凹陷及板桥凹陷超压次之。双超压结构对歧深地区油气聚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了"上油下气"分布格局,由此建立了"双压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