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2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局部汇水补给量法计算山区侧向补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间盆地或山前地带计算地下水补给资源时,往往要计算山区对盆地内部或顿斜平原区的侧向补给量。这部分量在西北干旱地区往往可补给总量的40——50%以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量。采用何种数学模型来计算这部分补给量,直接关系到地下水资源评价的质量问题。过去多采用断面法计算,近年来我们发现断面法弊病较多。82年我们在山西忻县盆地进行地下水资源概算中,提出了局部汇水补给量法,效果较好。现将此法的依据和运算过  相似文献   
12.
鄂西清江下游古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将现代沉积学的概念与理论运用于清江流域古岩溶角砾岩的分类和描述;据其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分析地下水沉积作用,确立形成环境与形成机制;结合其时空分布与区域地质格局的关联及样品测试,探讨了形成时代区域古水文地质条件的演变和岩溶发育期。   相似文献   
13.
根据马庄、许家崖、王家邵庄、岳庄和昌里雨量站的最大24小时雨量统计资料,采用地区暴雨综合法推算的设计洪水成果作为本次成果对洪水进行了调节演算,并对山东龙王口水库坝顶超高进行复核,以达到防洪、排涝、灌溉及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清江流域溶洞发育特征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清江流域是我国岩溶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国内第一大洞— —腾龙洞即位于其中。文中着重分析了区内溶洞发育的区域特征及形成条件,从物质与能量输入— 输出系统的水动力条件出发,将溶洞划分为伏流型和汇流型两类,并分析了各类溶洞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5.
运城解州地区地下水水质恶化形成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城解州地区近年来出现地下水水质明显恶化的现象, 直接影响了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调查和水质分析对比, 认为是洪积倾斜平原中上部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 水力坡度变缓, 在这种条件下, 又在咸淡水过渡带附近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低于硝池水位, 引起咸水入侵, 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研究认为必须控制开采量和抽水地段才能防止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和扩展.   相似文献   
16.
桂林地区岩溶水中Ba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宁霞  王增银  杨建成 《中国岩溶》2004,23(4):317-321
钡是岩石圈上部最丰富的微量元素之一,与镁、钙、锶同属碱土金属族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接近,但在不同的岩石中它们的含量却有显著区别,所以不同类型岩溶水Ba2+含量有较大差别。对桂林地区不同类型岩溶水Ba2+含量分析,可以发现如下一些特点: 桂林地区各种岩溶水中的Ba2+浓度普遍不高,其浓度介于4. 08× 10- 6~ 28. 12× 10- 6 g /l之间。Ba2+ 浓度随着Sr2+和Ca2+浓度增大而减小,随着Mg2+浓度增大而增大。不同岩层地下水的Ba2+浓度有明显差别,灰岩表层岩溶带水中Ba2+浓度明显低于白云岩表层岩溶带水中的Ba2+浓度;三条地下河中,毛村地下河的Ba2+浓度最高,其次为浪石地下河,最后是丫吉地下河。可见,钡在河水中的含量与其补给径流区的岩石组分有关,是较好的天然示踪剂。   相似文献   
17.
岩溶水中一般含有Sr^2 ,且其浓度会随着径流途径的延长而增大,在埋藏滞留区最大,相应的ρ(Ca)/ρ(sr)、ρ(Mg)/ID(Sr)值也最小。依据这一规律分析了以碳酸盐岩为热储层的郑庄地热异常区浅部地下水中ρ(Ca)/ρ(Sr)、ρ(Mg)/ρ(sr)值的分布特征,发现ρ(Ca)/ρ(Sr)、ID(Mg)/ID(sr)值异常区域与浅部地下水水温异常区域非常一致,ρ(Ca)/ρ(Sr)、ρ(Mg)/ρ(Sr)值与地下水水温呈线性关系,随着地下水水温的升高,其ρ(Ca)/ρ(Sr)、ρ(Mg)/ρ(Sr)值减小,表明ρ(Ca)/ρ(Sr)、ρ(Mg)ρ(Sr)值对岩溶型低温地热田的地热异常具有良好的示踪意义。  相似文献   
18.
锶元素地球化学在水文地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国外学者已广泛应用Sr^2 ,c(Sr)/c(Ca)或c(Ca)/c(Sr),n(^87Sr)/n^(86Sr)作为示踪元素研究地表河水的来源组成、监测地下水的污染程度、确定含水层的越流补给量和恢复洞穴沉积环境等。国内90年代以后开始应用锶和锶同位素研究河流的补给来源,探讨泉群流动系统和应用c(Sr)/c(Ca)、c(Sr)/c(Mg)研究岩溶水系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了目前正在开展的应用c(Sr)/c(Ca)、c(Sr)/c(Mg)、n(^87Sr)/n(^86Sr)研究西南岩溶山区地下河水组成的思路和方法。展望了锶元素地球化学在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延河泉岩溶水系统Sr/Mg、Sr/Ca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山西省延河泉岩溶水系统是我国北方岩溶大泉之一。依据碱土金属比值Sr Mg、Sr Ca与矿化度关系,分析了延河泉岩溶水系统Sr Mg、Sr Ca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从补给区到径流区、排泄区,Sr Mg、Sr Ca值逐渐增高;径流条件好,Sr Mg、Sr Ca值低;径流条件差,其值高;径流滞缓区最高。并且Sr Mg、Sr Ca值主要受径流条件控制,不受人为作用的影响。因此,Sr Mg、Sr Ca是比较理想的天然示踪剂。根据Sr Mg、Sr Ca值将延河泉岩溶水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下河泉子系统(泉1、2、3、5),延河泉子系统(泉4、6),南部散泉子系统(泉7、8、9)。  相似文献   
20.
福州盆地地热水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州地热田是以燕山晚期侵入岩为主要热储层的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通过对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的取样分析发现,福州盆地不同类型地下水中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变化关系较复杂.研究表明,地热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主要受含水介质的岩性控制,也与地下水温度有关.对所检测的19个微量元素,除个别元素外,第四系孔隙水微量元素质量浓度均大于基岩裂隙水;Ga、Rb、Sb、Se、Sr、Tl元素质量浓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基岩裂隙热水与第四系孔隙水混合形成的第四系热水中,As、Cd、Cu、Mo、Pb、Sb、Se、Sr等元素质量浓度明显增高,说明在混合过程中这些元素又发生了溶解作用.根据地热水微量元素与盆地周围不同期次侵入岩体微量元素质量浓度的聚类分析,得出福州地热水形成的地球化学环境主要与福州岩体、魁岐岩体和文笔山岩体的岩性有关.地热水微量元素是地热水在形成过程中与这些岩体的岩石接触发生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