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青藏高原的隆升缩短及其粘弹性形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发生的强烈的构造形变特征,用二维粘弹性有限元数值方法模拟估算了在印度板块向北推挤欧亚大陆的动力条件下,高原各构造单元的形变速率以及由此推算出40Ma以来青藏高原的隆升量和缩短量。反演了各地体岩石力学参数,特别是有效粘性系数η的数量级。认识到物性参数对构造应力场和形变速率的极重要的影响作用。阐明了除了动力机制和边界条件外,岩石圈各圈层材料力学性质的不均一是造成位移场、应力场和形变速率的差异,从而引起各种复杂地质构造现象的基本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2.
辽河盆地新生代岩石磁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不定向的岩芯样品,笔者利用了岩石的古地磁测试结果,通过旋转变换,恢复了样品的原始磁化率方位。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辽河盆地新生代岩石变形微弱,岩石以压扁变形为主。多种筛选分析结果揭示出辽河盆地在沙三、沙二沙一与东营期所受的区域应力方向分别为:NE-SW(40°~50°)、NWW-SEE(100°~120°)和NE-SW(60°~70°)。  相似文献   
53.
54.
柴达木盆地近SN向构造形成机制与油气成藏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SN向构造在中国中西部各盆地都有发现,其规模不大,但对油气成藏却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大量钻探、物探、实验分析和测试等资料,以及构造形迹分析、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古地温场的响应和磁组构分析资料,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了柴达木盆地内近SN向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5.
苏门答腊地震对柴达木地方震的触发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发生4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地震在4000km外的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狮子沟地震台阵网上有长达1000多秒的明显记录,也触发柴西地区地方震的发震频率在大地震之后一天内提高了10倍.从大地震触发的地方震活动分布来看,触发地震的发震断裂是英雄岭南侧花土沟断裂和红柳泉断裂.   相似文献   
56.
郯庐断裂带地温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根据郯庐断裂带两侧(东经115°-121°、北纬30°-40°)117个热流数据,绘制了该区热流值平面图,并从断裂带两侧热流值的分布及高、中、低热流值频度分布特点,得出该断裂带中、南段(鲁西、皖北地区)热流值在50-80mW/m2范围内的频度最高,总平均值为67.67mW/m2,明显高于全球平均值(63mW/m2),也比中国大陆平均值(66mW/m2)略为偏高。沿断裂带存在一条明显的热流梯度递变带,东侧平均热流值(67.78mW/m2)明显高于西侧平均值(55.35mW/m2)。3条热流值剖面图显示由西向东穿过断裂带热流值有台阶、折线及跳跃型上升特点。笔者认为,这种东高西低的形貌反映了郯庐断裂带东、西侧地壳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与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量反映的东侧下地壳存在低速低阻层及莫霍面位置偏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57.
本文首先通过MALDI-TOF/TOF-MS技术,测定金枪鱼(Thunnus sp.)胰腺酶解液中的多肽组分及其丰度,确定GQPVR、GLPPK和EHER是其中的优势肽;再利用Discovery Studio平台中的反向找靶和分子对接模块,发现这些优势肽均可以与Keap1蛋白结合,推测其可能具有抗氧化活性;最后,利用细胞实验对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验证,发现其对H2O2氧化损伤的胰岛素瘤细胞(INS-1)具有剂量依赖型保护效果,高剂量和低剂量酶解液处理后细胞活力较模型组显著提高,凋亡率从79.17%分别下降到43.2%(P0.01)和28.9%(P0.01);胰岛素的分泌量从3.65mIU/L分别增加到5.75mIU/L(P0.01)和4.95mIU/L(P0.01)。DiscoveryStudio的抗氧化功能预测和细胞学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酶解液的功能组分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8.
59.
通过时辽南金州地区重点区段的研究,根据同位素测量数据和野外实测剖面结果,笔者认为辽南以大和尚山地区为代表的面状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燕山早期,而印支期以形成东西向构造线为特征。  相似文献   
60.
稳定同位素在山脉隆升历史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今山脉隆升历史研究方法的现状 ,指出可以利用同位素作为气候变化的指数 ,以气候变化为桥梁来推断山脉隆升历史。目前 ,该方法主要有两种发展趋势。笔者利用了该方法来推测青藏高原北缘山脉的隆升。结果显示 ,高原北缘山脉在渐新世和中新世早期都曾出现了快速隆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