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榴辉岩富铝单斜辉石中出溶石榴子石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江苏孟中榴辉岩富铝单斜辉石中出溶石榴子石现象,建立了出溶母体辉石成分,提出了出溶石榴子石的矿物反应。结果表明,富铝单斜辉石首先出溶富镁石榴子石,并形成绿辉石。后二者正是榴辉岩的典型矿物组合,因此,母体辉石可能正代表了榴辉岩的母体。本文中变质成因榴辉宕中出溶现象的研究尚属少见。  相似文献   
62.
阿尔金断裂带8Ma左右的快速走滑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阿尔金断裂带的走滑变形历史与青藏高原的抬升、变形密切相关。阿尔金断裂中段旁侧岩体中磷灰石的裂变径迹测试年龄结果集中在 8Ma±。区域资料显示 ,沿阿尔金主断裂带旁侧普遍存在 8Ma±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此推测 ,阿尔金断裂带在 8Ma±经历了一期快速的走滑变形事件。结合青藏高原抬升、变形研究资料 ,表明 8Ma±是青藏高原抬升、变形等重要构造事件的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63.
64.
65.
66.
67.
运用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规律是:①区域主要构造格架或构造体系控制了构造压力低值区的展布,二级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边界为近南北和北北东向;②由浅层向深层,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③盆地西南部油区棋盘格式构造的结点为构造压力低值区;④不同构造层油气流矢量聚集区往往都是构造压力的低值区和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8.
阿尔金山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文章通过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_TIMS)锆石U_Pb法、Rb_Sr等时线法和钾长石40Ar/39Ar测年与MDD模拟得到的数据,分析了阿尔金山北缘地区花岗岩浆活动的主要时期、与阿尔金北缘大平沟金矿有关的花岗岩形成年龄、大平沟金矿可能的成矿时代以及剥露作用时代等问题,探讨了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与金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金矿床的剥露历史。Rb_Sr等时线法给出大平沟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等时线年龄为(487±21)Ma,与阿尔金山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时代一致,代表了大平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大平沟金矿的剥露作用发生在早侏罗世拉配泉断裂伸展作用时期。  相似文献   
69.
张性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与主应力关系解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武红岭 《地质论评》1999,45(5):449-455
依据弹性理论分析了张性结构面的应力,应变与两向主应力的对应关系。笔者认为在挤压应力条件下,甚至双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完全有可能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两侧一定角域内产生张性或张扭性结构面。在两向压缩应力作用下,只有当σ2/σ1≥0.5时,才不会有张性构造区域出现。  相似文献   
70.
大别山陆—陆点碰撞和构造超压的形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红岭  董树文 《地球科学》2001,26(5):457-463
依据大别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古地磁证据, 提出大陆动力学非规则边界陆-陆点碰撞模型,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点碰撞所引起的构造应力集中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构造压力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推测可能形成的深度范围.研究表明: 在本文的模拟条件下, (1) 大陆碰撞初期产生的构造应力场中的平均压力在碰撞点附近增大了约5~9倍.在边界力为100 MPa的情况下, 构造压力在超高压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0 %~35 %; (2) 由于有构造压力的作用和影响, 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深度有可能被提升20~35 km; (3) 仅考虑碰撞方式, 不计岩石物性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构造应力的影响有限, 静岩压力在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