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拴宏  赵越  裴军令  王宏宇  胡国辉  张琪琪  蔡瑜杭  孔令昊  王森  王开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11-2022072011
大火成岩省是地质历史上与地球深部过程(如地幔柱)密切相关的极端地质事件,以相对较短时期内形成规模宏大的板内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为主要特征,对研究全球性大气—海洋环境的巨变与生物灭绝、大规模成矿及超大陆的重建和裂解均有重要意义。从潘吉亚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可以看出,尽管不是所有的大火成岩省都与大陆裂解有关,但几乎每一次重要的裂解事件都伴有大火成岩省的出现,因此大火成岩省对于研究前潘吉亚超大陆,特别是对于缺少古生物等重建标志,古地磁数据偏少的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有重要价值。近20多年来随着年代学技术的进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火成岩省在古大陆重建及裂解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前寒武纪大火成岩省由于经历了多次裂解事件改造及后期抬升剥蚀或覆盖的影响,现今保留的是一些分散在不同大陆上的大火成岩省残片或碎片。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的目标就是通过不同陆块大火成岩省或大规模基性岩浆活动的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对比,结合其他证据,恢复大火成岩省形成时的时空分布特征,据此来确定这些陆块在超大陆中的相对或绝对位置。与其他前寒武纪大陆重建标志相似,大火成岩省也有一些局限性及不确定性,因此应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中要与前岩浆期沉积地层中的特殊事件层(如冰碛岩、火山灰、黑色页岩、不整合面、古生物等)对比、岩墙几何学产状、基性岩浆事件序列对比、古地磁、大型构造(如造山带)对比及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92.
大火成岩省是地质历史上与地球深部过程(如地幔柱)密切相关的极端地质事件,以相对较短时期内形成规模宏大的板内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为主要特征,对研究全球性大气—海洋环境的巨变与生物灭绝、大规模成矿及超大陆的重建和裂解均有重要意义。从潘吉亚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可以看出,尽管不是所有的大火成岩省都与大陆裂解有关,但几乎每一次重要的裂解事件都伴有大火成岩省的出现,因此大火成岩省对于研究前潘吉亚超大陆,特别是对于缺少古生物等重建标志,古地磁数据偏少的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有重要价值。近20多年来随着年代学技术的进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火成岩省在古大陆重建及裂解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前寒武纪大火成岩省由于经历了多次裂解事件改造及后期抬升剥蚀或覆盖的影响,现今保留的是一些分散在不同大陆上的大火成岩省残片或碎片。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的目标就是通过不同陆块大火成岩省或大规模基性岩浆活动的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对比,结合其他证据,恢复大火成岩省形成时的时空分布特征,据此来确定这些陆块在超大陆中的相对或绝对位置。与其他前寒武纪大陆重建标志相似,大火成岩省也有一些局限性及不确定性,因此应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中要与前岩浆期沉积地层中的特殊事件层(如冰碛岩、火山灰、黑色页岩、不整合面、古生物等)对比、岩墙几何学产状、基性岩浆事件序列对比、古地磁、大型构造(如造山带)对比及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93.
王开  赵天宇 《地质论评》2023,69(4):1231-1248
华南由扬子和华夏地块组成,是构建东亚大陆的主要前寒武纪块体之一。扬子地块包含了华南所有已知的太古宙岩石单元,它们规模相对局限且零散分布于地块的不同部位,但碎屑和捕获/继承锆石指示了区域上太古宙地壳的广泛存在。现有的碎屑和捕获/继承锆石数据均指示扬子地块以约2.7 Ga和约2.5 Ga为主的太古宙地壳物质组成,对应全球大陆地壳快速生长与初始克拉通化的最重要阶段。然而,目前扬子地块仅有约2.7 Ga岩石的报道,约2.5 Ga岩石则相对缺乏,导致其基底地壳成分及克拉通化过程认识的不足。大别造山带是中生代扬子地块向北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卷入并保留了大量扬子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并以变质杂岩或地体的形式出露于大别山的不同部位。笔者等从大别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识别出具不同岩性特征的约2.5 Ga花岗岩质岩石,报道了它们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孝昌地区两个糜棱岩化黑云母花岗岩的测年结果分别为2479±17 Ma和2497±20 Ma,宿松杂岩地区两个花岗质片麻岩偏钾质,年龄分别为2491±15 Ma和2516±26 Ma。结合区域地质证据,认为大别山地区可能存在较为广泛的...  相似文献   
94.
济南泉域岩溶水是济南市工农业生产和城乡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济南泉域水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水质逐年变差,查明其水质演化特征和影响因素,对泉域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分析泉域地下水和地表水主要离子化学特征和时空变化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相关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离子比例关系等水化学方法和15N(NO3-)、18O(NO3-)双同位素方法,识别水体中主要离子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阴、阳离子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CO3->SO42->Cl->NO3-N(硝酸盐含量以N计)、Ca2+>Na+>Mg2+>K+。受碳酸盐岩控制,丰水期和枯水...  相似文献   
95.
行政中心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以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论文采用空间分析、双重差分模型等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县级以上行政中心迁移的基本特征、经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迁移特征方面,行政级别越高,迁移距离相对越远,集中出现在2000年以后,以华北地区最为频繁,西部地区迁移距离普遍比其他地区更远;在迁移效应方面,新行政中心周边人口、经济和建设用地增速都明显快于原行政中心,行政中心迁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受资源环境条件制约、旧城规划改造推动、新区开发建设引导、行政体制改革和城市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行政中心迁移通常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河北开滦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对不同配比CH4/CO2二元气体等温解吸特性,并用扩展Langmuir方程的推论计算了CH4/CO2二元气体各组分在吸附相中的浓度,分析了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开滦矿区煤对CH4/CO2二元气体解吸过程中,中等变质程度煤(Ro=1.21%)对混合气体的吸附能力大于低变质程度煤(Ro=0.58%),且混合气体中CO2浓度越大,总吸附量越多。吸附相中CH4的相对浓度是逐渐降低的,CO2的相对浓度是逐渐升高的。开滦矿区中等变质程度煤相对于低变质程度煤,用CO2气体置换煤层中CH4,可以获得较高的单位压降CH4解吸率,注入CO2的量越多、相对浓度越高,其置换效果就越好,更适于往煤层注入CO2提高煤层气产量技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97.
亚洲地球动力系统的演进与东亚矿产资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系统阐述了亚洲中部及邻区地球动力系统的演变进程及其所制约的区域地质和成矿特征,并提出了以下新认识和新观点:①在西伯利亚陆块与中朝—塔里木陆块之间的原"古亚洲洋"区域内是全球地史演化中具有双向侧向陆缘增生与垂向增生同时发展的"双向增生"独特地区。②"古中国陆块群"是位于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之间独立存在的古陆。由于它的特殊位置而构成了古亚洲洋与特提斯洋的"分水岭"。③地球动力学的"内动力"归根到底来自地球自身的两个方面:一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的离心力(拉张力)与挤压力,它是地球动力学的基础,二是地球内部永不衰败的"高热能库"。当今地震、火山等等,都是地下过饱和的高热能向地表释放的一瞬间转变为强动能的地质事件。④由地球动力系统演变打造的具有不同特征的断裂系统是控矿储矿的良好空间,因此"断裂系统找矿法"是简便有效的找矿方法之一。据此提出了4个理论指导找矿的试点和验证区。  相似文献   
98.
Ⅰ.概述在松散岩层修建水库后,岸线的再造不单是外形的演变同时也发生了水下地形的改变,在岬角及沟口造成凹地和沙洲,堵塞和封闭沟口,影响到港湾船泊的停驾、对护岸、码头、防波堤等场地的选择有实际意义。造成沿岸泥沙运动的研究,首先是要观测水库波浪要素以及波浪在岸沿的变形情况。岸沿附近之波浪水分子常沿椭圆轨道运动,逐渐向岸缘移动,浅水波对物质输送,于破波时最大。如波浪沿岸线斜交进行,发生破碎形成沿岸水流,其流动方向与岸线大致平行。此项沿岸流之速度在水库测得为10-15公分/秒  相似文献   
99.
盘星藻烷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热演化试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张惠之  王开发 《地球化学》1994,23(3):291-299
本文以盘星藻作为典型样品,研究淡水水生单细胞藻类的烷烃生物标志特征及其热解生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盘星藻生烃主要分成四大类:正烷烃、稀烃、无环类异戊二烯和二环萜类。nC17在正烷烃组分中占51.6%。检出一组C20的二环萜类同分异构体,其含量相当于正浣烃含量的97.1%。盘星藻热解生烃也以低碳数烃类为主,与高等植物来源的烃类相区别;甾烷C29/(C27+C28+C29)值为0.5左右,与海洋浮游生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