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王晗  李峰  王吴  秦泉  赵彤 《山东气象》2021,41(2):126-137
热岛效应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社会问题之一。研究以济南为例,基于 FY-3B/VIRR数 据,应用改进型 Becker和 Li “分裂窗” 算法获得遥感地表温度数据;采用热岛强度指数与热岛比例指数,定量分析济南市2013—2020年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从自然与社会经济角度,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定量评价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因素对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改进型 Becker和 Li “分裂窗” 算法在济南市有较好应用,与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 “0 cm地表温度” 实测数据线性拟合决定系数 R2 为 0.89。2)热岛区域面积年际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减小逐渐平稳的变化趋势,冷岛区域变化特征与热岛区域明显相反。3)夏季热岛区域面积(35.3%)最大,秋季(22.5%)次之,春(11.5%)、冬(10.6%)两季基本持平。4)热岛空间格局以城镇聚合轴为主导驱动,呈现 “点-线” 式空间结构特点。5)热岛比例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3 年(0.22)与 2014 年(0.24)属较轻热岛年份。6)总人口数与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影响济南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研究对于加强济南市地表热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指导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晗 《海洋世界》2006,(3):34-35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对象是一种能制造甲烷气体的细菌。这种细菌生活在格陵兰岛足有3.2千米厚的冰层底层。这项研究能够帮助科学家去探索火星上类似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王晗  侯甬坚 《地理研究》2010,29(1):163-172
依据史料和已有研究,恢复了洛川塬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表明,清至民国时期是一个由土地垦殖的初步恢复到土地垦殖力度的增强、垦殖范围的扩大,再至战乱、自然灾害后期的重建以及民国时期土地垦殖发展的过程。地貌的复杂性、降水的不稳定性,对土地开垦造成客观限制;政策制度的推行对土地开垦起到主导作用;而人口因素是土地开垦的根本动力。土地开垦面积随不同时期的人口变化而呈现显著差异,即土地开垦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成正相关关系。洛川塬环境伴随着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强度增强而逐步恶化。这种恶化是地理环境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弱,继而引发土壤侵蚀加剧,并呈现为人为加速侵蚀和自然侵蚀交相混合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晗  韩立国 《世界地质》2019,(2):470-477
采用多级中值滤波分离混采数据,可以很好地保持单炮的有效信息;对分离后的单炮数据,采用双曲Radon变换进行地震数据道重建,可以在Radon域获得极高的分辨率从而准确地重建地震数据。单炮道重建时,通过稀疏约束控制Radon变换来提高地震数据的重建精度。双曲Radon变换计算耗时较长,在算子求解时,本文采用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ISTA),明显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计算效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表明,采用多级中值滤波和双曲Radon变换的方法重建混采地震数据可以获得较高的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IPCC 提出的控温1.5℃的目标,矿物封存因其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特点而成为研究热点,文章选取富镁尾矿作为封存原料进行研究。该尾矿为盐湖钾盐生产废弃物,由于无法利用,一直困扰当地产业。将其利用为封存二氧化碳的原料,可实现以废治废。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不同反应温度(0、20、50、80℃) 下二氧化碳吸收和碳酸盐沉淀两个核心过程,探讨二氧化碳在MgCl2-NH3-H2O 体系中的反应路径和速率,发现二氧化碳在气—液界面的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 是限制CO2传质的重要因素,对温度和反应速率常数进行建模发现两者关系为: kapp=1.4857×105 exp(-1974/T) 。另外,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的二氧化碳吸收率和碳沉淀速率,提出最佳的实验温度条件,为富镁尾矿规模化封存二氧化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The accuracy of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QPE) for dual-polarization radars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a localized rainfall estimation algorithm derived from the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DSD). In the present study, DSDs observed a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Yang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nd Naqu City, Tibet are analyzed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together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olarimetric variables for the above three regions. Most importantly, these DSD data are used to develop optimal “synthetic” QPE algorithms for S-, C-, and X-band dual-polarization radars, which will be built or upgraded in the three regions. Meanwhile, a new piecewise fitting method (PFM) is propos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 N(D) of small raindrops (D<1mm) is the highest in Suzhou, while that of larger raindrops (D>1mm) is the highest in Yangjia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ial reflectivity (ZDR) and specific differential phase (KDP)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three locations, suggesting that different rainfall estimators are needed for different locations. Furthe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the QPE based on DSD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PFM QPE algorithm (LDSD) performs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fitting method (CFM), and the localized QPE algorithm can improve the QPE accuracy. Observations from S-band dual-polarization radars and rain gauges in the Southern China Monsoon Rainfall Experiment are implemented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QPE algorithms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t i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non-localized algorithms, the localized LDSD algorithm yields the best results with at least 7.66% and 8.43% reductions in the RMSE and NE, respectively, which implies that while polarimetric variables can reflect DSD characteristics, the localized QPE algorithm remain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7.
西安地裂缝广泛发育,严重的制约了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地裂缝的存在使得建筑场地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因此,研究西安地裂缝场地地震响应特征对地裂缝场地的建筑抗震设防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地区典型地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获得了西安地裂缝场地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地裂缝场地,通过地脉动现场测试方法,获取了地裂缝场地卓越频率这一反映地层动力特性的重要参数,通过不同测点傅里叶谱分析得出了场地动力响应规律抗震设防距离。研究表明: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卓越频率在2.79~3.16 Hz,平均卓越频率为2.96 Hz;地裂缝处场地地震响应明显,随着距地裂缝距离的增加场地地震响应逐渐减小,影响范围为15 m左右;地裂缝场地地震响应放大倍数上盘大于下盘,表现出“上盘效应”,放大倍数在1.64~2.38。研究结果对西安地裂缝场地工程抗震设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采用统计分析和深度访谈法,将研究区293户农户按生计活动类型划为牧户(牛户、羊户、牛羊户和马户)、种植户和非农户,并按农户生计资产总值进一步划为高、中、低3个等级类型,进而分析了不同类型和不同等级农户的生计资产与生计活动及方式的依存关系。研究发现:各类农户的生计资产均值差距明显,牧户最高,为0.37,种植户为0.25,非农户为0.21;牧户的劳动力、草场、牲畜、现金、贷款等资产均值最高,种植户的农机和耕地资产均值最高,非农户的社会资产均值最高。目前,半农半牧区的农户仍然以旱作种植业和草地畜牧业为主要生计,但农牧业生产均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非农户只占15.3%,且面临非农就业机会不足、个人技能缺失、语言障碍和务农时间与用工季节的冲突。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户收入和改善农户生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下生产系统防沉板结构形式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蒙  杨树耕  王晗  刘晓峰 《海洋通报》2016,35(4):436-442
防沉板是水下生产系统的重要基础形式,在海洋工程开发中有着广泛应用。基础承载能力不仅决定防沉板的适用范围,还关乎水下生产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防沉板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模型,通过平衡初始地应力,设置主从接触,施加重力荷载与位移约束,用Swipe法对不同结构形式防沉板进行数值模拟。比较分析多种防沉板在复合加载模式下的极限复合承载能力差异,讨论了单轴竖向承载力、V-H、H-M荷载空间破坏包络线。计算结果显示,防沉板是否有底部结构、底部结构的形式、布置以及深度对荷载位移曲线以及破坏包络线有着显著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改进防沉板结构形式以克服承载力不足的问题的建议,为拓宽防沉板的运用领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辽宁兴城中元古界常州沟组砂岩中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兴城夹山中元古界常州沟组潮间带相砂岩层面产出裂隙状构造。这些构造由0.8~3 cm长的纺锤状短裂隙和超过7 cm的长延伸裂隙组成,孤立为主,部分相连。通过与类似的层面裂隙和现代微生物席干缩裂隙的比较分析,将其解释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分类体系中的收缩裂隙(Shrinkage crack),并参考席裂多边形(Mat-crack polygon)的术语称其为席裂(Mat-crack)。微生物席在脱水不充分的情况下形成纺锤状席裂,脱水充分的情况下形成席裂多边形。这些构造在常州沟组的出现,表明微生物生态系统在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海侵初期已经开始影响古海岸带的地质作用,这对于恢复燕山裂陷槽盆地的生物—沉积作用和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