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梅山群的变质岩石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果胜  赖兴运 《现代地质》1997,11(1):111-117
梅山群是金寨一带产于佛子岭群和石炭系之间,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变粒岩、石榴长石云英片岩、大理岩等组成的变质岩系。其变质相为绿帘角闪岩相—角闪岩相,形成的温压条件分别为T=512~679℃、P=05~0699GPa。梅山群的变质岩石学特征表明:它不同于石炭系,在区域上与仙人冲组和原小溪河组的一部分相当,在层序上可能位于佛子岭群之下  相似文献   
12.
豫皖交界中新生代地层特征及盆地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果胜  段翔 《现代地质》1997,11(2):229-236
豫皖交界地段中新生代盆地位于合肥盆地的南缘。该区中新生界划分方案不一。通过超覆不整合的厘定及区域对比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中侏罗统三尖铺组、凤凰台组,上侏罗统金刚台组,下白垩统段集组、陈棚组,第三系戚家桥组和第四系。中新生界沉积物以陆相红色类磨拉石建造和陆相火山碎屑岩建造为主,陆相红色类磨拉石的建造分析表明其形成于洪积扇和扇前河湖环境,碎屑来源是沉积区南侧的大别隆起和向北逆冲的浅变质岩带。其盆地类型为复合盆地,具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特点,而盆地的性质则发生了从前陆盆地向断陷盆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日本列岛是晚古生代以来洋、陆沿活动陆缘汇聚及南来地体拼贴的产物,在日本海中新世张开以前曾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因此其历史对于完善东亚显生宙后期的构造演化记录是极为可贵的。本文在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1)日本列岛主体是中亚造山带沿走向的延伸,记录了从朝鲜半岛向南中生代亚洲大陆的增生历史。中朝克拉通的东界应在它的西面经图们江带弧形转折后沿朝鲜半岛以东南下。(2)从锡霍特阿林到菲律宾,亚洲前沿以侏罗纪为主的消减-增生杂岩也可能在闽粤沿海的大片中生代火山岩下面发现;长乐-南澳变质带可能相当于巴拉望或西菲律宾地块并与日本的黑濑川带有关。(3)日本学者有关飞骅边缘带是秦岭-大别缝合带向东延续的论述,提示该带可能是中亚和秦岭两个造山带向东延续的复合,中朝和扬子陆块在它以西依次尖灭。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井坡一带发育的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是白云鄂博矿区的东延部分。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地区新发现了两个侵入白云鄂博群的辉长岩体,其同位素年龄可很好地约束存在争议的白云鄂博群时代。将侵入都拉哈拉组的辉长岩体称为吉生太辉长岩,将侵入比鲁特组的辉长岩体称为大井坡辉长岩。采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吉生太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670±14Ma(MSWD=1.6),大井坡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342±9Ma(MSWD=0.94)。依据辉长岩的同位素年龄,通过与燕辽裂陷槽元古代地层与岩浆事件对比,厘定了白云鄂博群的形成时代,建议将都拉哈拉组与尖山组划归古元古界长城系,即国际地层表的固结系;将哈拉霍圪特组划归中元古界蓟县系,即国际地层表的盖层系;将比鲁特组划归中国地层表的待建系下部,即国陆地层表的中元代延展系;将白音宝拉格组的时代划归青白口纪。通过对比发现白云鄂博裂陷槽经历的岩浆事件与华北板块及燕辽裂陷槽基本一致,其形成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5.
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横穿辽西地区构造变形剖面及重点区段的详细构造解析的基础上 ,结合构造变形、沉积组合、岩浆岩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等资料 ,对辽西地区中生代以来的总体构造格局进行了厘定 ,认为辽西地区中生代主要构造格局由印支期的东西向褶皱 -逆冲构造、早燕山期的北东向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晚燕山期早期的北东向“盆 -岭”构造、晚燕山晚期的北北东向左行走滑构造组成  相似文献   
16.
大陆内部弥散性的变形表明经典板块构造理论未能阐述大陆构造.矿物变形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岩石流变学性质随深度改变和地震测深剖面资料都提示大陆岩石圈具有三明治式的强度包络面.任纪舜、张国伟和钟大赉分别把岩石圈不同深度层次的三维交切构造称为立交桥式构造或多向层架构造.它们的出现提示岩石圈发生了构造解耦,新的变形体制在拆离面以上发展起来.前苏联地质学家把它称为岩石圈的构造成层作用.本文列举了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和秦岭造山带可能出露于地表的三维交切构造实例,呼吁重视这类代表大陆岩石圈不同深度层次的构造堆叠体,并把它作为揭示岩石圈构造变形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863重大计划项目支持下,开展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野外试验场建设.在总结国内外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情况基础上.以加拿大Reid-Mahaffy航空电磁地球物理场为例,从试验场场址选择和试验场建设两方面,分析了国外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方法,总结了相关经验和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目标,综合考虑不同航空地球物理测量系统的特点,制定了我国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建设的基本条件.根据这些条件,采用"先选区后选场,区中选场"的原则,进行了试验场场址的选择,最终确定大井坡航空地球物理试验场为我国首个航空重、磁、电磁等测量系统的野外综合检测平台(简称为大井坡试验场).根据试验场建设思路,在分析大井坡试验场现有条件基础上,从岩石物性测量与研究、地球物理测量、地质填图与剖面测制以及试验场数据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试验场的建设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北淮阳东段变质构造地层的古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果胜  马文璞  徐毅 《现代地质》2005,19(2):217-223
关于大别山北麓北淮阳东段原佛子岭岩群的古构造环境问题,存在着认识分歧,其主要原因是将形成构造背景与地质演化历史本不相同的不同构造地层单元混在了一起,不加区分地进行古构造环境分析。根据构造变形、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的综合研究,将原佛子岭岩群解体为被一重要的构造滑脱带所分隔的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和上部诸佛庵岩群。通过对新厘定的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分别进行沉积建造和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下部卢镇关构造混杂岩带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而上部诸佛庵岩群形成于华北板块南部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这意味着华北、扬子板块的古生代板块碰撞缝合带的位置应该位于诸佛庵岩群分布区域的南侧,而且板块俯冲-碰撞的极性表现为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  相似文献   
19.
兴蒙造山带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为研究古亚洲洋闭合及造山带形成与演化提供了珍贵的地质资料,由于各蛇绿混杂岩带的板块构造意义以及晚石炭—早二叠世的大地构造属性至今仍未达成共识,导致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板块构造格局存在争议.笔者近年来新发现了近东西向展布的卫境、补力太、准木布台和大石寨构造混杂岩,它们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海...  相似文献   
20.
闽西南晚三叠世文宾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增多的资料表明中国东南沿海并不是后加里东地台,而是由不同地块拼贴而成。闽西南晚三叠世文宾山组具有类磨拉石沉积特征,其盆地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信息,可以为了解盆地源区组成及其变化及区域构造演变过程研究提供约束。闽西南晚三叠世文宾山组碎屑锆石形态学及U-Pb测年分析表明:(1)晚三叠世文宾山组物源复杂,其主要源区是闽西北隆起带;(2)闽西南晚三叠世具有大于2 500 Ma的太古宙的源区,华夏古陆可能存在太古宙陆核或东南沿海还存在另一古老基底;(3)980~1 190 Ma的碎屑锆石说明晚三叠世闽西南具有Grenville期物质来源,它们可能来自另外一个陆块,由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关闭与华夏地块拼接,并为晚三叠世盆地提供物源;(4)区内印支期岩浆岩带也是晚三叠世沉积的重要物源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