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乐新宇 《地球》2012,(7):66-67
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于2012年5月12日上午在首都图书馆"首图讲坛"以"展藏大地精华揽胜自然之美"为题,开启了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之旅。讲座伊始,为迎接第22个全国助残日,北京市残联与首都图书馆共同启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双源双能量CT(DECT)彩色编码技术对痛风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尿酸盐结晶与血尿酸的关系,进而评估双能CT成像在痛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的双能CT成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两组,男92例,女28例;对照组为非痛风患者30例,男26例,女4例。所有患者手、足均行DECT非增强扫描,薄层重组后将原始数据传至MMWP工作站选择Dual Energy GOUT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比较痛风患者两期尿酸盐沉积的差异与尿酸值相关性,以及DECT检测尿酸盐沉积部位与临床评估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年龄=0.236,P性别=0.613,P>0.005)。高尿酸组尿酸盐沉积量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两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痛风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结论:DECT成像技术对尿酸盐结晶沉积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早期、疑似痛风患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痛风筛选的常规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基于呼和浩特市1961—2006年主要气象要素和2001—2006年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气象环境评价指标,分析由于气候变化对呼和浩特市气象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呼和浩特城区近50年气候变暖明显,热岛效应显著,呈现降水量减少趋势及暖干化的气候特征明显。②呼和浩特城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呈减少趋势,尤其是沙尘暴、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逐年减少,降低了大气颗粒物(PM10)的浓度。③呼和浩特市的首要污染物PM10主要发生在集中采暖和风沙较大的冬半年,且冬季辐射逆温、热岛效应有增强趋势,对污染物扩散不利。④呼和浩特城区冬半年寒冷程度不太明显,夏半年舒适度指数虽有上升趋势,但低于偏热不舒适标准,比较适合避暑休闲。  相似文献   
124.
地面点云数据后处理及软件研制是制约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集成Oracle存储、PCL模块点云算法、OpenGL三维显示技术,初步研发了一套集点云存储、处理、显示、查询功能于一体的地面点云处理系统。通过RIEGL VZ-400扫描的雕像测试点云,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三种技术集成开发地面点云处理系统的可行性和系统功能的稳健性。为进一步研究地面点云数据处理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5.
在电力线路勘测过程中,全站仪和GPS配合使用已成为电力行业测量主要采用的方式。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塔基断面数据的处理成图工作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对不同方式获得的塔基断面数据进行高效处理,本文探讨利用VB,VBA for AutoCAD编程工具开发程序,在AutoCAD中自动成图的技术和方法。最后为塔基断面数据的程序化处理提供一种高效、快捷、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6.
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在一个井田内一般多采用分期分块的勘探方式,然后将分散的解释成果拼接成整个区域的构造图。这种方式往往对连接部分的构造形态把握不准。连片处理技术则是将相邻的多个地震资料处理成一个数据体,统一解释。经连片处理后的资料大大避免了边界效应,加大了资料的可利用量,提高了区域构造解释的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的关键技术是解决各区块间观测系统的整合,以及原始资料在振幅、相位及波形上的一致性等问题。在梁宝寺一号井4块勘探区共计14.55km^2的三维地震资料的连片处理中,首先统一坐标系内,重新划分面元,并且采取了全区统一校正、振幅均衡及子波形一致性整形处理等技术,以确保各个采区地震信号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的一致性。经连片处理后其叠加剖面在拼接处的振幅、频率、相位特征一致性较好,无拼接痕迹,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7.
基于锡林浩特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降水数据,运用M-K法、R/S 法和Morlet 小波法,分析了半干旱草原型流域--锡林河流域近56a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趋势及突变特征、未来变化趋势、降水周期规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56a来锡林河流域年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在1974、1980、1989年和1998年发生过4次突变,存在28a的主周期变化。夏季降水特征和年降水特征基本一致,冬季降水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汛期8月份降水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并在1998年左右发生突变,降水第一主周期在12a处,非汛期11和12月份降水量都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其中,12月份降水在2000 年左右发生显著突变,这两个月份降水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0a和9a。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的Hurst指数均>0.5,说明流域降水趋势具有持续性,未来降水趋势与过去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28.
弱透水层水力参数对基础工程设计、建设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污染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现提出一种现场确定含水层系统中弱透水层水力参数的钻孔双管试验方法。利用麻花钻钻孔,到达地下水位线以下揭露到目的层位后布设外管,以起到护壁防止土层塌孔的作用。在外管内通过锤击的方式将内管嵌入到目的层中,使其下部管中有一定厚度的土样作为现场固定试验土柱。待内外管中地下水位稳定后迅速加高内管水头,并通过马里奥特瓶装置保持定水头。建立钻孔双管试验土柱的数学模型,推导了土柱顶底面单位面积流量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解,将其无量纲化后作出标准曲线。作为该方法应用的实例,在长江下游三角洲苏锡常冲积平原的常州天宁区德安医院附近的空旷场地进行了专门的钻孔试验。确定了该地区的细砂质粉土和粉质黏土的渗透系数和贮水率分别为:K=1.66×10?6 m/s,?s =8.21×10?3 m?1;K=6.06×10?7 m/s,?s =2.26×10?3 m?1。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现场确定弱透水层的水力参数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9.
宋小庆  彭钦  段启杉  夏颜乐 《地球科学》2019,44(9):2874-2886
目前在黔东北地区未系统地开展过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地热水来源方面的研究,存在地热水来源、补给区域、径流和排泄等特征不清等问题.在充分了解黔东北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区内15组地热水进行水化学全分析、收集12组地热水氢氧同位素和3组地热水碳同位素数据,得到了该区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特征,分析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估算了地热水的补给高程、补给温度、热储温度、循环深度以及冷水混入比例.结果表明,受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的影响,该区地热水总体由南向北径流,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Mg、HCO3-Ca·Mg、HCO3-Na、SO4-Ca·Mg及SO4-Ca型,有益元素主要有F-和H2SiO3,沿径流方向地热水呈现pH降低、TDS增加的趋势,水化学类型则由重碳酸盐型水变为硫酸盐型水.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热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补给区为海拔1 500~2 000 m的梵净山地区,地热水年龄为(6 400~11 570)±560 a,补给时的年平均气温为7.0~9.1℃;选用二氧化硅温标及lg(Q/K)-T法估算热储温度为45.0~107.0℃,地热水循环深度为1 000~3 000 m;硅-焓混合模型估算地热水混合前的热储温度极大值为110~200℃,地热水在上升过程中受浅部冷水混合,冷水混入比例为50%~90%.   相似文献   
130.
粤北泥盆系发育在加里东运动不整合面之上,属于海西旋回早期沉积。该区泥盆纪海侵由南西往北东逐渐扩大随后又略微退缩,构成一个次一级的海侵-海退旋回;本文主要对沉积环境的地层、构造背景和古地理相进行初步研究和讨论,以期对后期矿床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