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治文 《气象》1981,7(7):16-16
1981年5月7—12日,中国气象学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概率统计天气预报学术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08人。 从这次会议的八十多篇论文和报告来看,近年来引进新的统计方法很多。在多元分析方面,不仅一些经典的多元方法,如回归和判别分析有新的发展,一些新  相似文献   
122.
滇西大理丽江地区的印支运动,过去研究较少。因之,地质学家们对其性质一向有不同的认识。 P.米士(1947年)曾提到在石鼓、剑川一线之西,有一套红色岩层(他称之为“上红层”)不整合于包括三迭系在内的一切较老地层之上,并在剑川的羊岑西山,“上红层”中的石灰岩夹层内找  相似文献   
123.
目前,对于气象站逐日资料的抄录、计算工作量是大量的,在未实现基本资料信息自动化之前,这是难以避免的。我们进行了一种试验,以改进复校办法,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精确度和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发现原始资料有无计算差错。现就逐日资料的复校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4.
福建前汛期降水趋势的OLR特征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取全省25个代表站5-6月的降水资料和射出长波辐射(OLR)月平均资料为素材,首先确定降水偏差指数(即相对距平)和异常年例,其次揭示异常年例和基本规律的OLR特征,最后进行诊断判据分析及对2001-2002年福建前汛期水趋势诊断;主要结果有:(1)东亚中低纬地区的OLR由中纬向低伟若呈高(低)、低(高)、高(低)分布时(流场呈辐散(辐合)、辐合(辐散)、辐散(辐合)分布),福建前汛期降水易于偏多(少);(2)在诊断判据分析时上一年十月侧重南半球所显示的信息;而当年一月侧重西太平洋辐合、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青藏高原西部和东南亚地区所显示的信息;(3)OLR距平分布图所提供的信息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5.
在1937年花石峡7 1/2级大地震后,沿该地震断裂带上,于1963、1971年又先后发生了7级和6.3级2次地震。这2次地震不仅震中位于1937年地震断裂沿线上,而且所形成的地表破裂也与1937年地震地表断裂重合,断错方式也完全一致。中计算了沿1937年花石峡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延长线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发现2次后续地震都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断层单元上,而且其震级和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断层单元长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说明,1937年花石峡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触发了同一断裂带上的2次后续地震。在1937年花石峡地震地表破裂带东端,有一段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长度大于34km断层单元,这可能是未来中长期6.5级以上地震易发地段。  相似文献   
126.
福建伏旱期旱涝环流特征及其预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取1960~2000年全省25个代表站7月降水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资料、以及500hPa面上的极涡、中纬度环流、青藏高原高度场(即高原地区等压面高度场)、副热带高压等74个环流指数为素材;首先标定伏旱期降水的异常指数和严重旱涝年例,其次分析严重旱涝年例的500hPa环流背景,最后揭示预测概念模型,得出秋冬季北半球副热带高压,欧亚经向环流和青藏高原高度场的变化是预测福建伏旱期降水的强信号因子。  相似文献   
127.
唐荣昌  罗治江 《四川地震》1990,(1):1-7,T001
本文在综合航片判读和野外考察两方面工作的基础上,首先对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断裂带的几何特征和全新世断错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其蕴含的地震地质意义。接着重点探讨了1411年西藏8级地震形变带的展布、成、地震位错和性质等方面的特征,并根据上述特征,重新确定了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和强度。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今后该区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地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8.
129.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从对那丹哈达岭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丹哈达地区为—由侏罗纪滑动沉积杂岩所组成的中生代地体。<1>本区出露有石炭、二叠纪石灰岩、三叠纪层状硅质岩和枕状基性熔岩及堆积杂岩(主要为单辉岩、辉长岩等)以及侏罗纪的硅质岩、硅质页岩等,其岩石组合基本表现了洋壳特征,可能为远洋沉积;<2>.其中的石炭、二叠纪石灰岩明显地呈透镜状产出于三叠纪和二叠纪硅质岩之中;<3>.从本区出露的硅质岩中分别采到三叠纪晚期(T_3)和侏罗纪中期的放射虫化石;<4>本区与其西侧的双鸭山地体及南侧的延吉地体的岩石组合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侏罗纪时,那丹哈达地体表现为海相,而其近邻则为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并含有很好的煤层。  相似文献   
130.
近期海啸研究对地震研究的启发佐竹健治在一年当中,3次重大破坏性海啸给尼加拉瓜(1992年9月2日)、印度尼西亚弗洛勒斯岛(1992年10月12日)和日本北海道(1993年7月12日)的沿海地区造成了灾害。每次海啸的浪高度均达到10m以上,共造成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