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650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天全芦山地区晚白垩世—早第三纪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在地层记录中识别的基本层序、基本层序组和层序界面,将该陆相盆地充填序列分为4个层序,并根据岩石地层单元和沉积体系在时空上的展布特征建立盆地岩石地层格架;进而从古气候、湖平面升降、物源供给和构造作用等4个方面对层序地层成因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控制陆相盆地层序界面和层序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构造运动和古气候。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根据笔者在1984—1988年期间,从事长江河口南支水域浅地层剖面调查,所得大量实际资料的介释、分析、研究。指出该地区存在的多种水下地质灾害现象,探讨了它们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水下工程和航运事业的危害。提供了水下地质灾害现象的实际位置和有关正确数据。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主要从沧洲市浅层高碘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其环境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浅层高碘地下水的成因主要与沧东海进堆积层中淤泥质土密切相关,其沉积环境为边滩潮浦泻湖相。浅层地下水中碘的分布规律受其明显的制约。  相似文献   
994.
在应用包裹体寻找热液型铀矿床的过程中,发现淋积型铀矿床中蒸发晕为负异常,而氡射气也并非来源于包裹体中。从围岩至矿体包裹体数量趋于减少和氡射气浓度逐渐增高。根据这些规律,应用包裹体进行了寻找淋积型铀矿床的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5.
莱州湾南岸HLL01孔磁性地层定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洲大陆边缘海在区域能量与物质交换及气候与环境演化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而磁性地层学方法是建立年代框架的有效手段。过去对于渤海地区的长钻孔研究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及其北岸,莱州湾地区尚未有较长的公开发表的钻孔。利用莱州湾南岸新近钻取的孔深452m的HLL01孔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1HLL01孔共有272块样品用于建立钻孔的磁性地层序列,可识别出10个正极性时段和9个负极性时段;2通过与国际标准极性年表的对比,确定HLL01孔记录了正极性亚时C3An.2n~C1n(布容正极性时)的沉积,钻孔底部位于C3An.2n,年龄约为6.6Ma;3钻孔内中、上新世的界线位于340m,上新世与更新世的界线位于140m;4通过与渤海湾及其北岸的研究成果对比,发现莱州湾自晚中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与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6.
收集湘西北地区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两地层相关成藏特征、有利条件等评价指标或参数,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湘西北地区页岩厚度大、总有机碳和成熟度高、生烃能力强和孔隙等储集能力好等特点,显示在区域还原环境的缺氧沉积环境下,大量海洋生物在盆地堆积并保留下来,形成可观的页岩气藏,因此推测该区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牛蹄塘组页岩厚度远大于龙马溪组页岩,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含气量等页岩气评价参数均优于龙马溪组,表明牛蹄塘组热演化程度更高,生烃能力和储集条件更好,牛蹄塘组页岩层将是湘西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湖南部分金锑矿床年代学特征研究表明,170~150 Ma为华南集中成矿的高峰期,谢家山金锑矿通过白云母Ar-Ar测得成矿年龄160±2 Ma,受燕山运动Ⅰ影响,剧烈的构造作用与岩浆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动力学基础和储矿空间。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硫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谢家山金锑矿的成矿流体显示中低温(153.8~270.0℃)、低盐度(0.88~5.71%)、低密度(0.90~0.95 g·m~(-3))的特征。换算出其成矿压力范围是50~100 MPa,计算成矿深度为1.82~3.78 km,显示矿床成矿深度不大。该矿形成于中低温、低压环境条件下,成矿溶液主要为大气降水,早期伴有深源物质,并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与变质作用。谢家山金锑矿属矿床成因应该属于沉积—变质热液充填金锑矿床。  相似文献   
998.
星斑川鲽家系建立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星斑川鲽是优良的鲆鲽鱼类种质之一,在鲆鲽鱼类养殖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初次收集了分布于山东半岛的4个养殖群体(日照、胶南、威海和蓬莱)的350尾亲鱼,分别测量了100尾雌雄亲鱼的体长和体质量,拟合了雌雄性亲鱼体质量和体长幂函数关系,分别为:y=0.034 2x2.843 6 (R2=0.565)和y=0.075 9x2.533 4(R2=0.753 8)。利用其中成熟的55尾雄鱼和46尾雌鱼进行人工繁殖,雌鱼平均产卵次数为4.39次、雄鱼产精次数为2.36次。其中25个杂交组合繁殖成功,建立了29个半同胞和全同胞家系。在家系生长到150 d时,对1 640尾鱼苗体质量、全长、体长和体宽4个性状进行测量。利用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法(MINQUE)对以上性状的方差组分进行估计,利用"加-显性"模型对生长性状遗传力进行估计,采用线性无偏预测法(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LUP)预测亲本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结果显示:4个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809~0.999(P<0.01)。体质量、全长、体长和体宽4个性状的加性、显性方差分量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狭义遗传率为0.311~0.444(P<0.01),广义遗传率为0.377~0.525(P<0.01)。加性遗传效应预测显示:31个亲本中的6个在4个性状上同时具有极显著的正向效应(P<0.01),10个亲本具有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负向效应。显性随机效应预测显示:25个杂交组合中6个具极显著正向效应(P<0.01),8个具有极显著负向效应(P<0.01)。研究结果首次为星斑川鲽家系建立和优良苗种培育筛选出了优良的亲本和杂交组合,同时为星斑川鲽的选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指标。  相似文献   
999.
众所周知,对有效信息较少的渔业资源进行资源评估面临很大的挑战,而贝叶斯方法在数据数量较少、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能利用其它种群高质量的数据或已知的先验信息提高资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由于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数据质量较差而数据量有限,长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以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为例,以调查贝叶斯方法在有效信息较少的资源评估中的优势。本文根据不同的先验假设与捕捞数据系列,共构建了8个贝叶斯动态产量模型,以评估长鳍金枪鱼资源。结果表明:(1)分析参数的后验分布能提高捕捞数据系列选择与参数假设的合理性; (2) 利用种群统计学方法为内禀增长率(r)构建有信息先验,能提高资源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传统方法相比,当基于贝叶斯框架时,能将已知的知识表示为先验信息并能分析参数的后验分布,从而在数据较少或数据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能利用各种信息提高参数估计的合理性与资源评估的可靠性。因此,对数据量较少或数据质量较差情况下的渔业资源评估而言,贝叶斯方法非常有效,如本文所示的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的资源评估。  相似文献   
1000.
自1998年“捕捞降低海洋食物网”概念首次提出以来,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 of fisheries landings,MTL)广泛用于评估捕捞活动对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影响,并指导管理机构的政策制定。近年来研究表明,掌握MTL的潜在变化机制对于以MTL作为渔业可持续性指标至关重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供的渔获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鱼种营养级,本文探讨了全球三大洋14个FAO渔区MTL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不同MTL变化趋势下高营养级鱼种和低营养级鱼种渔获量的变动情况。研究表明, MTL呈上升和回升状态均可能伴随着低营养级鱼种渔获量的下降。此外,通过观察营养级高于3.25鱼种的MTL以区分“捕捞降低海洋食物网”和“捕捞沿着海洋食物网”现象需考虑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开发历程。利用渔获物平均营养级评价渔业可持续性必须综合考虑高营养级和低营养级鱼种,以及群落结构和开发历程的掩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