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8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718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巴塘群火山岩主要由基性玄武岩-中性安山岩-流纹岩组成,构成一套从基性到中性到酸性的岩石组合,具较完全的演化序列。岩石化学表现为表现为低Ti O2(1%),高Al;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面,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εNd(t)变化在-0.3~2.9之间,εSr(t)变化在14.4~39.2之间,表现为弧火山岩特征,为拉竹龙-金沙江洋盆(或甘孜—理塘洋)向南消减的产物。  相似文献   
922.
爆管法是目前正在兴起的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前沿技术。利用建立弹塑性力学模型的方法对爆管法施工过程中钻孔孔壁进行力学分析,依据几何方程、变形协调条件和本构方程求解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状态,得到孔壁应力解和径向位移解为爆管法施工提供一定理论分析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23.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中下统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有机地化特征、物性及泥页岩含油气性等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页岩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对有利的勘探层段和区带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多在1.5%以上;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和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从未成熟至过成熟皆有;泥页岩中脆性矿物含量约占50%,孔隙度多在1%~8%之间,孔隙类型多样。湖西山组和大煤沟组泥页岩显示出较强的吸附气体能力,多口钻井在泥页岩段存在明显全烃异常。综上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湖西山组、大煤沟组2个层位具备形成页岩油气的地质条件,其中湖西山组中上部泥页岩段为页岩油气有利层段,有利区在冷湖4号-5号构造一带;大煤沟组五段为页岩气有利层段、大煤沟组七段为页岩油有利层段,有利区分布于苏干湖坳陷、鱼卡断陷、红山断陷、欧南凹陷和德令哈断陷东部、南部区。  相似文献   
924.
海南岛南渡江河口动力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是一个迅速变化的、动态的海岸巨系统。作为陆地河流和和海洋过程的重要链接,河口的动力沉积过程一直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和焦点内容。本文基于2011年8月在南渡江河口采集的大范围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技术(EOF)对河口的动力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渡江河口海床表层沉积物主要以砂为主,沉积物总体偏粗;河口的动力沉积特征自陆向海可分为三种动力沉积模式:①波控模式,该模式主要分布在河口地区10 m以浅的近岸区域,呈与岸线平行的带状分布,其表层沉积物以粉砂质砂为主,分选较差;②径、潮流耦合作用下的沉积模式,在径流和潮流的共同控制作用下,沉积物主要表现为粒径较粗,该模式呈扇形分布,其中20 m以浅河口海床受控于径流和潮流的共同作用,20 m以深海床表现为潮流控制的沉积模式;③台风或风暴潮控制的沉积模式,即整个河口海床都表现出受控于台风或者风暴潮作用的沉积特征,沉积物主要是以粗砂为主。常态作用下,河口以径、潮流控制的沉积模式为主,波浪、径流和潮流以及潮流控制的沉积模式自陆向海的规律性分布体现出南渡江河口近岸以波浪作用为主,而离岸则受河口尤其是洪水作用形成的喷射流以及沿岸潮流的影响。此外,尽管南渡江河口在过去的成果中将其归纳为波控河口,但目前的研究发现:该河口区域沉积类型变化明显受控于不同的动力作用,河口形态以及琼州海峡的障蔽和“狭管效应”为河口沉积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25.
桂北圆石山早侏罗世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北圆石山花岗岩中发育大量镁铁质包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79±2Ma).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硅含量均一,富碱更富钾、相对富铁而贫镁,具有高的104×Ga/A1比值和Zr+Nb+Ce+Y含量,属于A型花岗岩.圆石山花岗岩具有比较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ISr=0.701 7~0.710 8,εNd(t)=-7.77~-4.55).镁铁质包体则显示了稍低的ISr值(0.705 0~0.707 1)和稍高的εNd(t)值(-4.87~-2.63).花岗岩的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为:(176 Hf/177 Hf)i=0.282 62~0.282 70,εHf(t)=-1.68~1.17,相应的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25~1.43Ga之间.圆石山花岗岩可能是在伸展环境下由低成熟度的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自早侏罗世(~200Ma)以来,伸展作用是华南内陆构造背景的主体,多期次的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可能是燕山期伸展作用的直接诱因.华南内陆早侏罗世时期可能仍处于板内"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926.
对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的赋矿花岗岩进行了全岩Sr、Nd同位素、钾长石Pb同位素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肉红色二长花岗岩、灰白色二长花岗岩到石英二长岩,它们的(~(87)Sr/~(86)Sr)_i值依次降低,均值分别为0.70525、0.70517和0.70482,_(εNd)(t)值则依次增加,均值分别为+2.2、+2.3和+3.1。2种二长花岗岩的钾长石Pb同位素值较均一,其中~(206)Pb/~(204)Pzb为18.258~18.276,~(207)Pb/~(204)Pb为15.507~15.512;~(208)Pb/~(204)Pb为37.994~38.018。3种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εHf)(t)值分别为+5.2~+10.4(均值+8.1)、+3.1~+9.8(均值+7.5)、+5.8~+14.4(均值+9.2)。赋矿花岗岩的Sr-Nd-Pb-Hf同位素特征指示其源岩物质很可能是以新元古代起源于亏损地幔的下地壳物质为主,石英二长岩可能是岩浆混合了少量地幔物质形成的包体。区域构造分析表明,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赋矿花岗岩岩浆源区的形成可能与新元古代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俯冲大洋板块与上地幔的相互作用有关;早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洋盆在本区闭合后,板块碰撞隆起的挤压环境触发了源岩物质的部分熔融,从而形成了赋矿花岗岩。  相似文献   
927.
观测红树林潮滩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的近底层垂向剖面悬沙浓度变化过程, 对理解海岸带植被的消能促淤机制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北部湾七星岛岛尾桐花树红树林潮滩为例, 基于剖面流速仪HR、声学多普勒单点流速仪ADV、浪潮仪T-wave及剖面浊度仪ASM, 获取了研究区域2019年夏季大潮连续3天的水文数据, 同时结合桐花树典型植株实测参数, 分析了潮周期内红树林潮滩近底层垂向剖面悬沙响应波浪、潮流作用及桐花树空间结构的运动过程。结果表明: 1) 桐花树潮滩近底层悬沙浓度和悬沙通量具有涨潮明显大于落潮的潮汐不对称现象, 剖面垂向高悬沙浓度区域在涨潮初期—涨急由距底部0.1~0.37m转变为距底部0.5~0.67m, 落急—落潮末期则由上部转变为下部; 2) 潮周期内悬沙起动和再悬浮阶段发生在以波浪作用主导的涨潮初期和落潮末期, 平流和沉降发生在以潮流作用为主的涨急至落急整个阶段; 3) 涨潮阶段桐花树冠层的茂密枝叶通过减缓流速拦截多于冠层上部40%以上的悬沙, 落潮水体则挟沙自陆向海经过桐花树群落, 使得悬沙浓度下降超过71%。该不对称涨、落潮动力沉积机制有利于悬沙向岸输运, 促进潮滩扩张过程。  相似文献   
928.
929.
分析了马赛克战概念中的分布式作战思想,参考其单元组织模式与赋能方式构建了基于 DFCM 的有人/无人决策架构,提出了一种有限干预式有人/无人决策技术。该方案结合了无人自主决策与有人平台有限度的干预,能够动态地调整决策结果,并使无人集群的决策倾向更加符合当前的实际需求,赋予其环境适应能力,为有人/无人智能协同决策提供了一种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930.
在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建议选取工作区范围不小于150km。由于工作区范围的大小取值对地震危险性评价结果的具体影响很少有人专门讨论,因而实际工作中缺少对工作区选取的参考资料。以西安市一场地为场点,通过400km范围内远、中、近若干个高震级潜源对场点不同周期地震动贡献大小的分析,讨论了在不同工程、不同场地条件、不同抗震设防水准下,远场范围取舍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