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同步改正法因其特点和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平均海面传递,文中从平均海面的理论定义和实际计算两方面出发,对同步改正平均海面传递法原理进行了论述。利用海南岛周边的长期验潮站数据,按单站传递和多站组网传递分别分析了同步改正平均海面传递的规律。结果表明,单站传递同步观测10 d能满足岛礁测绘对垂直基准面精度的要求,采用多站组网传递能较明显地减少同步时长较短时的极限误差。当采用多站组网平均海面传递同步观测5 d,其极限误差可达10 cm以内,建议在同步观测时间有限时采用该方法。结合海南岛验潮站和岛礁分布情况,同步改正平均海面传递法应用于海南岛礁测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口站1976~1997年逐时潮位和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利用阿基米德Copula函数构建海口年最大增水与相应日期最大风速的联合概率分布模型。结果表明:1)广义极值分布可作为海口站年最大增水和相应日期最大风速的边缘分布。两个序列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G-H Copula函数更适用于作为海口站年最大增水和相应日期的最大风速联合概率分布的连接函数。2)两变量联合作用的同频率增水高度设计值与增水的单变量边缘分布设计值之间的相对差值约为7.5%。3)条件概率1(P(Y≥y|X≥x))中同频率的年最大增水和相应风速的遭遇概率介于78.2%~80.9%,条件概率2(P(Y≥y|X≤x))中同频率的年最大增水和相应风速两者的遭遇概率小于4.8%。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钻孔岩心晚中新世-上新世生物礁沉积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磁性扫描与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西科1井生物礁相沉积中的载磁矿物主要是磁铁矿.我们推测,这些磁铁矿的微小颗粒主要来自海水中含有的陆源物质,在生物生长过程中通过珊瑚体或其它寄生生物对海水的过滤与吸附作用保存在生物礁沉积中.进一步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与地磁极性年表的对比发现,在上新统莺歌海组、上中新统黄流组内部可获得多个年龄控制点,并对莺歌海组和黄流组的底界位置给出了初步制约.其中,莺歌海组记录了C2An.3n和C3n.4n,黄流组记录了C3An.2n至C5n.2n.虽然这一对比方案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是在现阶段生物地层年代及其它年代学资料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本项研究的磁性地层学结果能为西沙群岛晚中新世以来的生物礁沉积提供更多可靠的年龄控制点,并为今后的区域地层对比提供磁性地层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海南地区红毛丹种植所需的气象条件和影响它的气象灾害,并提出应对措施,为红毛丹种植中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物礁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磁性地层学是建立年代框架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生物礁沉积物中天然剩磁强度弱,南海地区生物礁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尚未很好展开.为此,本文利用西沙群岛西科1井乐东组生物礁沉积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西沙群岛乐东组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奥杜维尔正极性时和松山负极性时.通过对比已有的钻孔资料,本文认为应基于岩石地层特征这一标准将西沙地区的乐东组埋深予以统一.在此基础上,综合磁性地层与~(230)Th定年结果,本文将乐东组的底界限定在~2.0 Ma.  相似文献   
6.
观测红树林潮滩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的近底层垂向剖面悬沙浓度变化过程, 对理解海岸带植被的消能促淤机制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北部湾七星岛岛尾桐花树红树林潮滩为例, 基于剖面流速仪HR、声学多普勒单点流速仪ADV、浪潮仪T-wave及剖面浊度仪ASM, 获取了研究区域2019年夏季大潮连续3天的水文数据, 同时结合桐花树典型植株实测参数, 分析了潮周期内红树林潮滩近底层垂向剖面悬沙响应波浪、潮流作用及桐花树空间结构的运动过程。结果表明: 1) 桐花树潮滩近底层悬沙浓度和悬沙通量具有涨潮明显大于落潮的潮汐不对称现象, 剖面垂向高悬沙浓度区域在涨潮初期—涨急由距底部0.1~0.37m转变为距底部0.5~0.67m, 落急—落潮末期则由上部转变为下部; 2) 潮周期内悬沙起动和再悬浮阶段发生在以波浪作用主导的涨潮初期和落潮末期, 平流和沉降发生在以潮流作用为主的涨急至落急整个阶段; 3) 涨潮阶段桐花树冠层的茂密枝叶通过减缓流速拦截多于冠层上部40%以上的悬沙, 落潮水体则挟沙自陆向海经过桐花树群落, 使得悬沙浓度下降超过71%。该不对称涨、落潮动力沉积机制有利于悬沙向岸输运, 促进潮滩扩张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河流入海口及感潮河段是陆海相互作用藕合带[1],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具有独特的海洋环境。三亚河位于三亚湾的东侧,是注入三亚湾的最大河流,其流程28.8 km,集雨面积337.02 km2,河床平均坡降6.09‰,总落差459.21 m,三亚河属潮汐河流,平均每日纳潮量达490万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79亿立方米,现实际日纳潮量为253立方米、年径流量为92亿立方米。近年来,国内学者已对三亚湾海域开展了若干研究,如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何雪琴[2]、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毛龙江等[3]都先后报道过三亚湾的研究结果,但对三亚河口及感潮段悬浮物分布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分析监测结果,研究了三亚河入海口及感潮河段悬浮物分布特征和潮汐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8.
河流入海口及感潮河段是陆海相互作用藕合带,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具有独特的海洋环境。三亚河位于三亚湾的东侧,是注入三亚湾的最大河流,其流程28.8km,集雨面积337.02km^2,河床平均坡降6.09‰,总落差459.21m,三亚河属潮汐河流,平均每日纳潮量达490万立方米,年径流量为179亿立方米,现实际日纳潮量为253立方米、年径流量为92亿立方米。近年来,国内学者已对三亚湾海域开展了若干研究,如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何雪琴、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毛龙江等都先后报道过三亚湾的研究结果,但对三亚河口及感潮段悬浮物分布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分析监测结果,研究了三亚河入海口及感潮河段悬浮物分布特征和潮汐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三亚小洲岛峡道整治工程为例研究了其对附近海域环境和海洋生物的影响。对海洋环境的调查结果表明,峡道整治工程施工期海水悬浮物(SS)含量显著升高,竣工后海水无机氮(DIN)、无机磷(DIP)、化学需氧量(CODMn)和石油类含量均显著高于施工前和施工期。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含量以施工期为最高,随着施工的结束逐渐得到恢复。对海洋生物的研究表明,峡道整治工程前后海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发生了中等程度的更替,底栖动物和潮间带动物种类组成发生较大变化,群落演替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