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512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中小型土层滑坡广泛分布于上饶市乃至江西省各地,因其突发性强,难以预防,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降雨是诱发这类滑坡发生滑动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探究滑坡的滑动机理以及做好预警预报工作,本文以吴家社区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江西省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采集的滑坡裂缝位移、降雨量、土壤含水率等数据,从滑坡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入手,研究了滑坡裂缝位移与日有效降雨量相关性以及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滑坡变化发展的后期,滑坡变形与当日降雨量呈现高度相关,其次便是前2日有效降雨量。在土壤含水率方面,土层深度与含水率之间存在一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可利用不同深度土层含水率的变化规律,作为滑坡是否处于临滑阶段的一个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彭韵萌  徐海明 《气象科学》2021,41(3):363-37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2 000多站逐日降水资料,对导致2017年华西秋季降水异常偏多的大气环流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秋季500 hPa位势高度上欧亚中高纬地区维持一脊一槽环流型,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空有一强大的高压脊,乌拉尔山以东—巴尔喀什湖有一深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  相似文献   
993.
内蒙古红石山地区位于东天山—兴安成矿带内,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但其位于荒漠戈壁,自然条件恶劣,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低,因此利用遥感手段进行多金属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OLI数据,选择掩膜+无损线性拉伸+特征向量主成分变换+异常切割+异常滤波的方法,提取铁染、羟基等矿化异常信息;选择假彩色合成及线性拉伸,提取断裂构造信息。综合多元信息进行找矿预测,共圈定2处找矿远景区。本次研究对其中1处区域进行进一步重点勘查。重点勘查区域采用高分辨率PLEIADES数据,选择图像融合、彩色合成、直方图拉伸等方法,进一步圈定巨型石英脉体。在重点勘查区域进行野外查证,发现了多处矿化点。此次研究表明综合使用中分辨率OLI数据和高分辨率PLEIADES数据,可以大大提升地质找矿效率,对未来该地区进一步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中国地气温差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825个气象站点1961—2016年的逐日地表温度和气温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区地气温差(地表温度减气温)的时空分布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多年平均的年地气温差西部大部地区及华南部分地区在2.5℃以上,而中东部大部地区在2.5℃以下。其中春、夏季全国各地地气温差均为正值,且总体呈经向型分布,西高东低;秋、冬季中国各地地气温差总体呈纬向型分布,南高北低,尤其是冬季北方部分地区为负值。年内,中国区域平均各月地气温差均为正值,其中1月份和12月份相对较小,6—8月份(夏季)相对较大。不同地区地气温差的年内分布特征有所不同,西藏地区地气温差年平均值为全国最大,最大值出现在雨季来临前的5月份;东北、华北、黄淮、西北及内蒙古地区最大值均出现在雨季来临前的6月份;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地区地气温差最大值均出现在雨季过后的7月份或8月份;西南地区年内各月地气温差变化相对较小,在雨季之前的5月和雨季之后的8月出现2次峰值,呈双峰型分布。1961—2016年,中国区域平均地气温差4月和4—10月上升趋势较明显,而7月和10月变化趋势不明显或略有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东北、西北及内蒙古、西藏西部等地平均地气温差有增加趋势,而中东部地区有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社会经济系统在物质增长的同时,环境和资源日益改善以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当前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状况呈现耦合关系,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天津市工业系统物质流指标,分析其当前经济耦合程度,采用物质流输入输出指标进行脱钩分析,并对主要指标的组成部分分别赋予权重,基于指数时间序列的指标组成部分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实现工业经济脱钩的关键在于从化石能源开采、金属矿产使用等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工业系统的碳排放、废弃物及水体污染减排目标,以实现工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96.
Studying the change i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he change in population density in China were not clear yet. Therefore, using the population census data in 2000 and 2010, this study firstly analyzed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density in China and divided the change in all 2353 counties into 4 types, consisting of rapid increase, slow increase, slow decrease and rapid decrease. Subsequently, based on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PLS) regression method, we recognized the significant factors(among 11 natural and social-economic factors) impacting population density change for the whole country and countie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population chan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compared to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 2000, in 2010,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 most of the counties(over 60%) increased by 21 persons per km2 on average, while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 other counties decreased by 13 persons per km2. Of all the 2353 counties, 860 and 589 counties respectively showed rapid and slow increase in population density, while 458 and 446 counties showed slow and rapid decrease in population density, respectively.(2) Among the 11 factors, social-economic factors impacted population density change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natural factors. The hig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better medical condition and stronger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were the main pull factors of population increase. The dense population density was the main push factor of population decrease. These conclusions clarifi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opulation chan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10 years and could provide helpfu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population planning.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新浪旅游博客平台,以河北省317家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景区的网络游记数量作为网络关注度的评价指标,分别从全省总体格局、不同级别、不同地市等角度,分析河北省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和极化特征,形成了"一条高关注度带"、"两个关注度一级中心"、"三个关注度二级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景区级别与景区网络关注度呈低度正相关,少部分低级别景区的关注度高于多数高级别景区。旅游资源具有相似性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关注度特征。基于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特征,提出河北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8.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利用前景广阔。随着近些年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大投入以及对浅层地温能研究的逐步深入,这种清洁能源已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还需在将来的工作中予以重视,应避免引起次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子空间的二维大地电磁量子遗传反演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量子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高效的优化算法,仍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为提高算法的高效性,并探讨将算法应用于大地电磁二维反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对算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一维两层D型和四层HK型模型数值试验验证了改进的有效性.然后将改进后的算法引入二维大地电磁反演,在引入滑动子空间思想,同时只考虑最简化反演条件的前提下,对...  相似文献   
1000.
银川地堑地壳挤压应力场: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川地堑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地质结构复杂,活动构造发育.为了调查银川地堑的构造特征及断裂分布情况,布设了NW向跨银川地堑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获得银川地堑地壳的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银川地堑具有典型的拉张-挤压型沉积盆地特征,上地壳反射连续性好,层位丰富,能量强,断裂发育.下地壳和莫霍面记录了挤压与拉张的发展过程.奠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