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索伦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中关于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拼贴时空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的中酸性侵入岩,其深入研究对探讨古亚洲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哈尔博格托尔TTG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266.7±3.7) Ma,表明该侵入岩形成于中二叠世。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分析表明,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的岩石系列主要为含钠较高的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s)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s)弱富集的特征,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呈现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的特征,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类似。结合索伦山TTG岩体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笔者认为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即中二叠世期间古亚洲洋壳向华北板块还存在俯冲作用,因而古亚洲洋至少应在中二叠世以后才闭合。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是洋壳俯冲的岩石学记录,为索伦山缝合带及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王振  叶晓明  刘永新 《岩土力学》2018,39(2):675-682
为考虑位移因素对于滑坡渐进性发育的影响,基于简布条分法基本原理,提出一个新的能够考虑滑带土抗剪能力与剪切位移关系的滑坡稳定性简化评价方法。该方法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简布条分法进行了改进:(1)将滑动面剪应力-剪切位移本构模型与沿滑动面的剪切位移模型相结合,以考虑滑坡随着变形发展渐进破坏的过程;(2)提出局部安全系数的概念并对整体安全系数进行重新定义,物理意义更加明确。推导了该方法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其迭代计算思路,并编制Matlab计算程序。通过计算实例表明,应变软化边坡的安全系数不仅取决于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还与其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密切相关,基于峰值强度的极限平衡条分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是偏于危险的。同时该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模拟边坡从开始破坏到最终滑动面贯通的发育过程,实现了坡体位移与安全系数之间一一对应的定量关系,进而实现边坡的稳定性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3.
4.
永清龙虎庄公社砖厂一口氟离子含量较高的热水井,其氟浓度平均为9.27毫克/升。为了研究地下水中氟浓度变化与地震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81年底开始对该井点的地下水进行氟浓度的每日一次的观测。但是,由于采用电极标准加入法对氟的日常观测工作,毕竟属于探索性的研究工作,所以对于所得的氟浓度的日变曲线应如何认识,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下面我们就对我们初期的氟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解剖,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出露蛇绿岩,其研究对探讨古亚洲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内蒙古索伦山地区蛇绿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其就位机制与时限。 结合索伦山蛇绿岩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蛇绿岩组合包括地幔与洋壳组分。索伦山地区蛇绿岩存在较为完整的蛇绿岩组合模式,出露地幔岩石组合为蛇纹石化纯橄榄岩、蛇纹石化二辉-方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和硅化碳酸盐化蚀变超基性岩(风化壳)等。蛇绿岩组合中洋壳组分为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和硅质岩。蛇绿岩就位机制划分为4种,即碰撞仰冲型、增生底垫型、俯冲剥离型和角流型。其中,俯冲剥离型就位机制表现为岩石组合齐全完整的特征,产出形态为岩块、岩片,其中岩块、岩片与基质为构造断层接触;在俯冲带近大陆一侧常形成岛弧岩浆岩等特征。索伦山蛇绿岩地质特征与俯冲剥离型就位机制特征完全相符,故索伦山蛇绿岩就位机制大致为洋中脊俯冲剥离型。根据大洋岩石圈形成之后在10 Ma之内就位这一原则,结合索伦山地区辉长岩SHRIMP锆石U Pb年龄为(2807±53) Ma,认为索伦山蛇绿岩就位时限在270 Ma左右。  相似文献   
6.
离子选择性电场法是电化学分析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1985年,我们采用标准加入法对永清县浅牛—6井F~-浓度进行了实验观测。该井位于牛东断裂北伸、牛驼镇凸起顶峰。井深1274米。为Cl—Na型震旦亚界铁岭—雾迷山组岩溶裂隙水。实验所用主要仪器是:PXD—2型通用离子计、CSB—F—1型氟电极、212型饱和甘汞电极、681型磁力加热搅拌器、WMZL—01型温度控制仪及自制恒温水浴锅等。实验证明,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做为地震地球化学监测的一种手段,在有条件的地方台和群测点是可以普及的。  相似文献   
7.
冀中地区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冀中地区氟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基岩地下水中氟的含量与地下水温度和二氟化碳含量呈正相关趋势,说明除高氟的火山岩地区外,它们是影响地下水中氟含量的主要因素。由于氟与钙能形成难溶化合物氟化钙,因此地下水中钙离子的含量能制约水中氟的增加,只有低钙高钠的地下水才有利于氟离子在水中的富集。最后指出地震孕育过程有可能引起地下水中氟含量的变化,并列举了在某些地震前浅牛_6等井氟出现的可能的前兆变化。  相似文献   
8.
小质量AGB星热脉冲阶段氟的核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计算并讨论了当^13C以渐进注入方式进入氦燃烧壳层时,^19F在小质量AGB星热脉冲中的核合成问题。采用小质量AGB星热脉冲的氢氦混合燃烧模型,中子源为^13C(α,n)^16O,质量则是脉冲开始时从氢燃烧壳层卷入的。对丰度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小质量AGB星的热脉冲中,^19F是能够有效合成的,有效合成的温度T的范围为1.8≤Ts〈2.8(T8=T/10^8K)。采用小质量AGB星的挖掘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计算并讨论了当13C以渐进注入方式进入氦燃烧壳层时,19F在小质量AGB星热脉冲中的核合成问题.采用小质量AGB星热脉冲的氢氦混合燃烧模型,中子源为13C(a,n)16O,质子则是脉冲开始时从氢燃烧壳层卷入的.对丰度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小质量AGB星的热脉冲中,19F是能够有效合成的,有效合成的温度T的范围为1.8≤D<2.8(T8=T/108K).采用小质量AGB星的挖掘模型,计算了AGB星大气中氟、氧等元素丰度的变化,较好地拟会了观测结果.对中子源的双脉冲机制,本文亦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与天气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 1996年1月 1日至1999年5月 31日的气象资料对应白山市八道江辖区内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排除人、车、路的原因外,天气条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中,在晴好天气下的交通事故占 44. 0%,雨天为 27. 8%。雪天为22. 9%,雾天为 5. 3%,究其原因,由于天气的变化,晴天车速快,造成确认距离差;雨天中车轮与路面“摩擦力”减少;雾天中动视力变化,视线不好,会车视距不良;雪天中刹车和有效刹车不准确,从而发生交通事故。由此可见,天气条件与交通事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