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245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781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11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黄土与红色粘土记录的地磁极性界限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由蓝田、陕县、洛川、西峰、平凉、兰州及靖远等剖面获得的古地磁研究结果.主要结论为:1.中国黄土剖面记录了Brunhes正极性带与Matuyama负极性带,Brunhes/Matuyama极性转换过程位于第8层黄土(L8).在段家坡黄土剖面该转换过程对应的地层厚度为0.375m,持续时间约6000a.转换过程由3次极性变化构成,每次经历的时间约为400a.2.Jaramillo正极性亚带(J)位于标志层L9至L15之间,大约S10-S13位置.3.Olduvai正极性亚带(O)对应的地层为S27-S334.Reunion正极性亚带(R)由两部分组成,在蓝田段家坡黄土剖面分别位于L36和S385.Matuyama负极性带与Gauss正极性带界限(M/Ga)位于黄土和红色粘土交界处,中国黄土的底界年龄为2.48Ma左右.黄土与红色粘土为整合接触关系.6.黄土下伏的红色粘土记录了Gauss正极性带,Gilbert负极性带和古地磁年表编号5(Epoch5).  相似文献   
72.
水库群系统优化调度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鸣雁  程春田李刚 《水文》2005,25(6):18-23,61
从确定库群目标函数和相应的约束条件,以及选取求解模型的最优化方法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的进展。指出多种优化理论的耦合,基于巨型计算机、并行分布式计算技术以及网格技术的优化方法,基于规则的优化调度方法研究以及空间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这是今后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3.
高速远程崩滑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速远程崩滑动力学机理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工程地质与山地灾害领域崩塌、滑坡灾害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对这一研究领域,最近几十年来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述评。厘定了高速远程崩滑的定义;详细地阐述了国内外众多典型重大高速远程崩滑灾害事件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概述了迄今为止所提出的高速远程崩滑形成的各种动力学机理;分析与讨论了高速远程崩滑动力学机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动向;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总体思路、目标与应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4.
藏北申扎地区上二叠统木纠错组的建立及皱纹珊瑚组合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申扎县城东南木纠错南东岸附近发现一套巨厚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组成的岩系,厚达2348m。该岩系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下拉组之上,并于其底部发现中国南方晚二叠世早期珊瑚动物群中的重要分子WaagenophyllumindicumcrassiseptatumWu和LiangshanophyllumstreptoseptatumWang两种,与其共生的还有Lobatophyllumzakan-genseWu和WaagenophyllummegacolumetumWu,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晚二叠世早期特有的皱纹珊瑚动物组合,命名为Waagenophyllum-Liangshanophyllum-Lobatophyllum组合。将含有这一珊瑚化石组合的以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的岩系另建立新组———木纠错组,该组在层位上相当于中国南方上二叠统的吴家坪组。  相似文献   
75.
中国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的地学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北方东部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受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权造-沉积特征、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区域地质分类,按其成因可分为就地起沙型、风沙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3种类型。其中,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东部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等沙地内,流经这些沙地的古河道,广泛发育河湖相砂质沉积物以及以砂质沉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分布区。风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沙地的边缘地带,如毛乌素沙地以南的覆沙黄土区等。土地粗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河北坝上草原-河北坝上草原,其土壤类型多为含砾沙土,其土壤母质为基岩风化壳、残坡积或冲洪积物。荒漠化发展趋势上,尽管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在毛乌素、科尔沁和浑善达达沙地的局部地区均有所逆转,但总体上,在北方广大地区,主要以地表土壤粗化为主的荒漠化和风沙型荒漠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上述不同类型的沙质荒漠化,总体上受地背景控制。其中,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沉积特征控制着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区域分布,气候变化控制着荒漠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则是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76.
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工作实践和研究,系统扼要地介绍了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评价方法及国内外概况;论述了多元统计分析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趋势面分析 )、地质统计学 (克立格法 )、神经元网络分析进行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的方法原理;以及实现矿区边界指标-资源量-面积动态分析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动态评价系统》软件开发简介.  相似文献   
77.
采自山东省胶南地区莱阳群中的部分绒枝藻植物化石 :Actinoporella podolicaAlth ,Salpingoporellasp .,DissocladellacreticaOtt ,TrinocladusperplexusElliott ,其分类位置为绿藻门 ,绒枝藻目 ,绒枝藻科。莱阳盆地中生代沉积物一直被认为是陆相沉积 ,而在莱阳群地层中发现有海相成因的海相生物化石 ,对莱阳盆地形成环境应该有一个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8.
黄土高原一个连续的晚新生代剖面及其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陕西旬邑地区一个地层厚约 2 30 m的晚新生代剖面 ,全为土状堆积。岩性划分、古地磁测年、古生物研究及其他一些手段的分析测定表明 ,该剖面记录了距今 6 .8Ma到现代的沉积 ,其中第四系厚 141.2 m,全为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 ;新近系厚约 90 m,全为红土沉积 ,底部不整合面之上有 6— 7m红土层被覆盖 ,无法取样 ,其上实测厚度83.4m,将每层红土层及紧接其下的钙质结核层称为一个成土—成壤组合 ,新近系约含 80个明显的成土—成壤组合。 N/Q岩性界线在剖面深度的 141.2 m处 ,但古地磁 M/G界线在相当于剖面深度的 137.6 m处 ,即 L43 顶界之上0 .4m处 ,古地磁极性的转移滞后于岩性的变化。多层生物化石的发现对各段地层时代的确定及古气候环境的分析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关于构造—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日辉  游海涛 《世界地质》2001,20(2):142-147
构造-地层分析在研究层次上可分为(1)区域构造和深部过程对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2)构造几何学或断裂几何学对盆地或地层几何形态的控制;(3)单元构造样式和单元沉积型式的对应关系。在油气勘探中除了了解前两方面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后者。根据我国陆相裂谷盆地的特点,分析和讨论了构造-地层分析在油气勘探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0.
程伋 《气象》1996,22(11):49-52
暴雨洪涝预报是目前气象和水利,水文学科正在致力攻克的预报难题。作者通过调查海安洪涝发生与暴雨的关系,利用水文,地形资料找出径流量和主河道水位升降的相关,结合暴雨预报,推导暴雨洪涝发生的可能以及大致区域和洪涝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