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汶川8.0级大地震及余震期间,陕西省周至气汞出现了3次同一类型的异常形态,研究表明这些异常与余震的起伏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异常的主要特征为主震前12 d气汞测值出现快速下降过程,降幅9%,而在随后几个月龙门山断裂北段的两组余震前,异常出现的时间均为震前3 d,下降幅度也均为15%。结合地震活动的特征,对2008年9月12日的余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2.
利用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CMAQ)对2002年12月1—3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一次大雾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大雾天气下PM2.5二次无机粒子的演变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白天相对湿度降低,雾滴蒸发脱水后PM2.5二次无机粒子会悬浮在大气中;夜间在水汽凝结成雾滴的过程中,大量的PM2.5二次无机粒子提供了充足的凝结核,促进大雾天气的进一步发展。午后PM2.5二次无机粒子积聚及较高的相对湿度是造成北京及周边地区低能见度的重要原因,并推断该区域很可能是霾天气。  相似文献   
83.
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对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高频层序赋存于三级复合层序CSq7和CSq8内部,沿凹陷走向分布,总体以前积形态下超于复合密集段之上。层序边界属Ⅰ型性质,但不整合规模较小;层序内部包含3个体系域,准层序组总体呈加积-前积-退积-前积的叠加样式。研究区共识别出16个高频层序,平均周期为0.22~0.28Ma,沉积速率为0.57~0.76m/kyr。研究表明,低构造沉降速率和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高沉积物供给速率是控制高频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三级基准面旋回高位稳定-缓慢下降阶段是高频层序发育的有利时期,盆缘地貌对高频层序几何学特征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4.
应用Models 3/CMAQ对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新旺  王益柏  孙守勋  赵伟  张利军  程小平 《气象》2012,38(10):1182-1188
2011年3月12日,受日本以东地震和海啸影响,福岛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漏。本文采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CMAQ),在理想假设条件下,对此次核泄漏事故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期间,核泄漏物质主要影响福岛附近地区和西北太平洋海区;核泄漏物质能扩散至较高的高度,源区核辐射量随高度呈指数减小;核泄漏物质主要通过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影响我国,但核辐射影响极其轻微;Models-3/CMAQ具有对核泄漏事故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85.
重力波参数气候特征是确定全球大气模式中重力波参数化方案的一个重要环节,利用高垂直分辨率探空资料扰动场是获取重力波参数气候特征的基础数据和重要手段。目前,通常采用2~4阶曲线拟合、带通滤波方法获取高垂直分辨率探空资料扰动场,但针对不同方法之间的扰动场差异特征研究较少,本文利用2~4阶曲线拟合、带通滤波方法(0.5~5.0km)获取2014—2017年太原地区(112.55°E,37.78°N)高垂直分辨率探空资料扰动场,采用相关系数、Lomb-Scargle、不同区间范围占有率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方法之间的纬向风扰动场、经向风扰动场、温度扰动场均存在较明显差异,且相关性均较弱;②Lomb-Scargle分析表明,不同方法得到的平均纬向风扰动场、平均经向风扰动场、平均温度扰动场显著含有(通过90%置信检验)的垂直波长均存在明显差异;③不同方法得到的纬向风扰动场、经向风扰动场、温度扰动场显著含有的垂直波长,在不同区间范围内的占有率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6.
镁铁质微粒包体在南岭中段中、晚侏罗世花岗岩中分布十分普遍,其分布规律是,岩体内同阶段较早次形成的岩石单元含量高,较晚次单元中含量少甚至无;与钨、锡、钼、铋等多金属矿有关的花岗岩体中微粒包体的含量高且个体大,而与矿化无关的岩体中含量少、个体小。对包体的颜色、形态、结构、成分、岩性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表明,包体为岩浆成因。包体中出现明显的不平衡矿物组舍和结构,发育针状磷灰石晶体,出现嵌晶状石英和碱性长石,显示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表明该区中、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因为壳一幔岩浆混合而成的。研究还表明,区内岩浆混合作用的强弱、基性物质加入的多少都与锡成矿作用的好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7.
垂直形变强度分析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国华  王若柏 《地震》1997,17(4):397-403
根据数学上曲面拟合度的概念定义--平均垂直形变量,来定量分析研究地壳表面垂直形变的强度,这一量值同时值有系统分析性质一统计意义。采用50-90年代中国大陆趋势性的垂直移计算结果,并利用定方法研究了中国在陆垂直形变强度背景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震危险性的关系;利用华北地区1965-1988年多期垂直形变资料,研究了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的前后华北地区垂直形变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得到了强震的  相似文献   
88.
石树中  柏美祥 《内陆地震》1997,11(2):148-153
通过对地震断层陡坎演为过程的分析,应用均匀物质扩散理论建立地震断层陡坎的形态方程,推断古地震断层陡坎的年龄,从而确定古地震事件的期次及年代。用该方法对二台活断层古地震断层陡坎进行计算,所得结果与用其它方法确定的古地震事件的期次及年代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89.
唐山地震人员震亡率与房屋倒塌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家喻  杨吉 《地震地质》1993,15(1):82-87
运用震后航空像片抽样统计了唐山地震的房屋倒塌率,分析了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房屋毁坏。据此,建立了地震人员伤亡率与房倒率的回归方程,该方程可用于震前人员伤亡预测和震后快速粗估  相似文献   
90.
叶敏  张宏  泽柏 《山地学报》2006,24(B10):288-293
人类活动、小型哺乳动物行为活动以及自然因素是引起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因子。一般情况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放牧、施肥强度呈单峰曲线。长期过牧使高寒草甸退化严重,而围栏封育能使这种情况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围栏封育有时不符合“放牧优化假说”。工程活动,小型哺乳动物的活动、冻土退化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发生演替,物种多样性也随之变化。此外,地形引起水、热、养分的再分配,使不同的生境有着不同的物种多样性。概述各干扰因子及不同干扰频率的不同作用。为保护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制定合理的草地利用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