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317篇
海洋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文中研究了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站内的地表水(地表径流和溪流)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无机碳(DIC)及其同位素组成在两次降雨事件中的连续变化特征。在两次降雨中DOC和DIC输移量分别为107.1和812.5kg,分别约为无降雨条件下相同时间内IX)C和DIC输移量的64和8倍。降雨时洼地溪流下游...  相似文献   
273.
大陆风化过程的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锂同位素在地质学、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大陆风化过程的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在过去十多年发展快速,并取得一批优异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本领域国内外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思路,各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流域尺度大空间范围的总体研究、风化壳剖面的精细研究以及实验室内的模拟研究,均涉及水/岩作用过程的锂同位素分馏机理研究。现有研究结果有的需要进一步论证,有的相互之间存在矛盾,还有部分结论不能自圆其说,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74.
大气环境氮同位素示踪及生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中氮的转化、迁移和沉降等大气过程与地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密切相关。氮同位素对大气氮源和氮的大气化学过程的定量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大气不同氮源的同位素特征、氮在大气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机制以及如何定量化大气氮过程的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并介绍了苔藓氮同位素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在示踪大气氮源和大气氮过程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对国内开展的有关大气氮同位素以及苔藓氮同位素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75.
对不同离子交换柱、淋洗体积、盐度、分离次数等一系列影响铜、锌纯化分离效果的条件进行了探讨,确定了环境样品(湖泊沉积物、植物和颗粒物)中铜、锌同位素测定时化学分离的最佳条件。采用AGMP-1(100~200目)阴离子交换树脂,以7mol/LHCl+0.001%H2O2、2mol/LHCl+0.001%H2O2、0.5mol/LHNO3作为淋洗液,分别在适当的体积接收淋洗液,可以有效地分离沉积物、植物和悬浮物等样品中的铜和锌。化学分离过程中Cu和Zn的回收率接近100%,同位素分馏在测试误差范围以内。将此方法应用于对红枫湖和阿哈湖水体悬浮物、植物和鱼类等样品中Cu、Zn的分离,经MC-ICP-MS测试后,准确获得了这些样品的Cu、Zn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276.
对云南热海和瑞滇地区地热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据此评估了地热流体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的碱性热泉中K、Na、F、Cl、SiO_2的含量高,而只存在于热海地区的酸性热泉中SO_4~(2-)、Mn、Fe的含量高.热泉中As、Sb的含量范围分别在43.6~687μg/L和0.38~23.8 μg/L之间.热泉中以As(Ⅲ)为主,占了总砷的91%.地热流体中的As、Sb一部分被固定在泉华中,而另一部分则释放到了环境中,从而进入地下水和下游的田地中,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277.
环境地球化学空间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江  程鸿德 《地球化学》1997,26(4):94-96
提出了建立环境地球化学空间信息系统方法功能及组成,并举红枫湖区域环境地球化学空间信息系统为例。  相似文献   
278.
银山矿床成矿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其聪  刘丛强 《地球科学》2001,26(5):473-480,485
对银山矿床中矿石,岩体和矿体的蚀变围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表明,热液蚀变作用导致蚀变岩的∑REE普遍升高,而近岩体∑REE则稍低于原岩,蚀变围岩出现Eu亏损,ω(LREE)/ω(HREE)值亦较原岩低,定量计算表明,∑ω(REE)总升幅中有31%下是由围岩质量迁移引起的表观浓缩现象,而另外的69%以上的效应则因流体带入了REE所致,热液具有ω(LREE)/ω(HREE)值低,强Eu正异常的特征,热液的还原性质促使Eu^3 还原为Eu^2 而被活化迁出,导致围岩的Eu负异常扩大;Sr普遍地比原岩降低,Ba普遍显著地升高,而Rb则相对稳定,:Hf,Rh,U,V,Cr,Co,Mo,Ra,Zr表现为不活动或弱活动性,成矿元素Cu,Pb,Zn,Ag Sn等被大量带入,Y,Sc被活化迁出。  相似文献   
279.
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活动性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重金属含量的高低一直都被看作是土壤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化学相的概念被引入到环境科学领域后,人们才逐渐地认识到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行为和作用,如活动性、生物可利用性、毒性等,用这些金属在环境中的总量来预测和解释是不确切的。为此,许多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被用来描述土壤与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活性。文章对近年来在该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80.
贵阳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贵阳市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Zn、Cr和Cd)污染的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变化幅度均高于35%。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已达到中度生态危害水平,Cu、Pb、Zn、Cr显示轻度生态危害水平。贵阳市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RI=90.86),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达轻度生态危害。不同功能区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的顺序依次是工业区>公园>交通区>郊区耕地>居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