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44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开放式API技术,构件基于API技术的WebGIS融入式地图应用中多源异构数据资源整合方法、网络通讯协议及数据传输,结合应用开发实例,重点介绍了基于API技术的WebGIS架构。  相似文献   
112.
地图符号是电子地图制图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子地图的显示质量以及用户对地理信息的理解。主要探讨利用NewMap DMP软件配置地图符号时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采取一些特殊技巧制作符号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3.
新疆天山山区近40年春季气候变化特征与平原区的比较   总被引:29,自引:17,他引:12  
利用新疆1959~1998年的春季温度降水资料,分析了天山山区近40年来春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南疆、北疆进行了比较。所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天山山区在春季温度的冷暖变化阶段上1981年前与北疆的相似,1981年后与南疆相似。(2)天山山区在春季降水量干湿变化阶段上与北疆的相似性强于南疆。(3)春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以北疆为最好,南疆最差。天山山区居中,而春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反向变化性,以南疆为最大,北疆最小.天山山区居中。春季降水空间分布的同步变化性北疆较好,天山山区和南疆较差。而春季降水空问分布的反向变化性。以天山山区为最大。北疆最小,南疆居中。(4)三大区域的春季温度均表现为20世纪60与90年代偏高,70和80年代偏低。天山山区与北疆从60年代到90年代,春季降水均表现出了持续的增加的趋势。南疆春季降水除60年代外,不断增多。90年代是新疆三大区域春季降水最多的年代。(5)北疆和南疆近40年的春季最低温度存在着显著的增温趋势。增温率北疆大于南疆。  相似文献   
114.
信息化测绘时代,测绘生产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管理,才能与时代相适应,信息化管理是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组成部分。结合实际研发项目阐述了测绘生产汇总统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平台架构、基础数据设计与分析、平台数据库以及平台实现。  相似文献   
115.
风成沉积一般为多峰态粒度分布,不同峰态往往指示不同的沉积分选作用。这种分选作用形成的粒度特征是否具有稳定性可以通过现代大气降尘观测进一步证实。本研究通过对策勒绿洲两次大气降尘11个位置3 m和0.5 m高度样品粒度特征进行分析,试图揭示风成沉积粒度特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两次大气降尘粒级范围都集中在0.4—250 μm,不同高度的大气降尘都显示典型的双峰态粒度分布特征,其中粗粒峰态众数为67—75 μm,细粒峰态众数12—21 μm。粗粒峰态和细粒峰态各自在不同位置和不同高度上都表现出稳定一致的粒度分布特征,这表明大气降尘在近地表空间上经历稳定一致的沉积分选作用。因此,风成沉积粒度特征适合用于指示区域沉积动力环境,多峰态分离分析可能获得更加明确的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16.
郭晓东  穆镁锐  李欢 《地理研究》2023,(6):1613-1628
论文以地处陇中黄土丘陵区的秦安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运用GIS手段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陇中县域乡村集市的发展演变过程、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研究表明:(1)近百年来秦安县乡村集市经历了“相对活跃”“曲折发展”“蓬勃发展”和“逐渐衰落”4个发展阶段,传统乡村集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功能呈现明显弱化趋势;(2)秦安县乡村集市的辐射半径约5~8 km,随着县域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集市辐射范围逐渐扩大,空间结构不断优化;(3)乡村人口数量、农村公路里程、各类机动车数量与集市贸易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邮政业务对集市贸易的影响在中、高分位点出现了明显的分化;(4)乡村集市的发展演变受到自然条件和诸多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多种因素共同驱动乡村集市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17.
张桂金 《地下水》2018,(5):166-167
根据SLM模型对辽西4个区域的降水径流非线性扰动响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70年代至今,辽西4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径流非线性显著,降水变化率在-3.3%~14.2%,径流变化率在-15.1%^-65.8%,径流的非线性变化逐年增强。线性模型下各典型区域NSE和R2的评估值均低于0.6,故采用非线性模型对辽西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径流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118.
纹理作为有效的空间信息,在遥感信息提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纹理窗口的选择对分类精度影响较大,而且遥感影像中不同地物类型具有多尺度特性,利用单一窗口纹理信息进行分类不能使得各地物类型同时达到较高精度.该文采用SPOT5影像对研究区进行长序列窗口纹理分类实验,并提出变窗口纹理分类方法,实验区分类实验及精度对比表明:长序列窗口纹理分类实验中,7×7窗口分类精度最高,但在这一窗口下建设用地、耕地、裸地等地类的精度仍低于总体精度;而采用基于长序列窗口纹理分类后验概率的变窗口纹理分类方法,总精度达到86.17%,Kappa系数达到0.8230,与7×7窗口分类精度相比各地物类型的生产者精度与用户精度都有进一步提高,验证了变窗口纹理分类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9.
The Lop Nur Lake, a famous lake in the arid areas of China, is located in the communi-cations center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which facilitated the flow of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Western countries and enjoyed the great reputation i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China. Since the re-cent 100 years, some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explored and investigated here, they,however, could not get to the hinterland of the lake basin due to the hard and dangerous roads.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divergences and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Lop Nur Lake region[1'2]. Inorder to clarify these issues, know the usable natural resources and sum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dry-up of the Lop Nur Lake, a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team was organized byXinjiang Branch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about the Lop Nur Lake region in the 1980s. Recently, some personnel from CCTV and other in-stitutions went to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and the Lop Nur Lake region to undertakethe research for coordinating the strategic decision of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and the synthetic harnessing of the Tarim River, and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have been achieved.  相似文献   
120.
新疆主要尾闾湖演变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亚洲中部大地构造格局及地貌轮廓均以山盆体系为特征,所有封闭性盆地中都发育有尾闾湖。晚第三纪以来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强烈碰撞和右旋挤压,将板内构造激活并以冲断、走滑方式将早第三纪晚期准平原化的大部分山地和相关地段再次抬升,形成了现代亚洲中部的山盆体系,同时导致了湖盆的形成演化和湖泊的变迁。湖盆演化包括湖盆联合、分解、迁移和变形等。湖泊不仅随湖盆的构造演化而变迁,而且构造对水系的调控也直接影响湖泊的物理、化学、水文和生态特性。亚洲中部尾闾湖在新构造作用下的演变具有区域同步性和地域差异性。许多尾闾湖,如艾丁湖、艾比湖、玛纳斯湖等都明显受活动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