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40Ar-^39Ar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全部为云煌岩.两个样品的40Ar/39Ar定年结果分别为32.46±0.62Ma和32.01±0.60Ma,表明矿区煌斑岩为哀牢山断裂带新生代早期高钾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化学组成上,矿区煌斑岩具有高M值[100×Mg/(Mg+Fe2+)](67.42~86.35)、高ALK(K2O+Na2O为7.01%~9.81%)、富钾(K2O/Na2O为1.66~2.64)、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Rb、Ba等)和LREE、明显的Ta、Nb、Ti负异常的特征.Sr-Nd同位素具有高(87Sr/86Sr)0比值(0.70625~0.70912)和低εNd(-5.22~-3.68)的特征,位于EM1和EM2地幔端元之间,有更靠近EM2的趋势.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矿区煌斑岩的源区为交代富集地幔,进一步判别表明源岩处于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和石榴石相二辉橄榄岩的混合线上,以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为主.源区交代富集的矿物既有金云母,也有角闪石.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斜长石±磷灰石±铁钛氧化物的结晶分异.岩浆形成于大陆弧的构造背景,俯冲的陆壳和古特提斯洋壳对富集的源区均有贡献.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和哀牢山断裂带新生代早期其它高钾岩浆岩具有相近的年代、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源区,受控于相同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2.
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呈岩墙和岩脉穿切矿区各时代地层、基性-超基性岩和矿体,为成矿期后产物;采自矿区不同中段和不同产状的煌斑岩具有相似矿物组合,岩石类型均为云煌岩;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均为钾质-富钾质钙碱性煌斑岩;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为相似的“骆峰型”,与MORB相比,富集LILE和HPSE;REE配分模式为相似的LREE富集型;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与镁指数(M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La—La/Sm图中样品既有水平分布趋势、也有倾斜分布趋势。总体上,该区煌斑岩为相同岩浆源区的产物,源区地幔部分熔融程度和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对岩石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比较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形成地质背景、岩石类型、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两地区煌斑岩地幔源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田方解石Sm-Nd等时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田由麟麒厂和矿山厂两个独立的铅锌矿床组成,方解石是两个矿床矿石中唯一的脉石矿物。本文利用方解石 Sm-Nd 等时线测定了麒麟厂6号矿体和矿山厂1号矿体的成矿时代。结果表明,会泽超大型铅锌矿田两个矿床的成矿时代一致,麒麟厂矿床为 226±15 Ma,矿山厂矿床为 225±38 Ma,如果把来自两个矿体的所有13个样品的数据作为一条等时线计算,在等时线图上仍然表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等时线年龄为222±14 Ma;结合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认为两个矿床为同期同源成矿作用的产物。本文获得的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与西南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成岩时代(250 Ma左右)在误差范围内接近,为“峨眉山玄武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存在成因联系”提供了年代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会泽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浓缩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川-黔-滇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中南部, 严格受断裂带的控制.长期以来, 对于该矿的成矿流体来源存在着较大的争论.研究表明, 矿石中脉石矿物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相对均一, 其δ13C (PDB) 为-2.1×10-3~-3.5×10-3、极差-1.4×10-3、均值-2.8×10-3, δ18O (SMOW) 为16.7×10-3~18.6×10-3、极差1.9×10-3、均值17.7×10-3, 不同矿体(不同标高)、不同产状以及相同矿体不同产状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不具明显差别; 除了纯液相包裹体(L) 和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L+V) 外, 还存在含子晶的三相包裹体(S+L+V) 和不混溶的CO2三相包裹体(VCO2+LCO2+LH2O),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0~400℃之间, 具有双峰现象; 矿床的(87Sr/86Sr) 0 (0.713676~0.717012) 不仅明显高于地幔(0.704±0.002) 和峨嵋山玄武岩(0.703932~0.707818;85件样品) 的(87Sr/86Sr) 0, 也相对高于矿区赋矿地层(C1b) 的(87Sr/86Sr) 0 (0.70868~0.70931;3件样品), 但明显低于基底岩石的(87Sr/86Sr) 0 (0.7243~0.7288;5件样品), 且成矿过程中流体基本没有发生Sr同位素分馏现象.因此, 成矿流体为均一流体, 是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产物, 具有多源性.而从气液两相包裹体盐度-均一温度图解可以看出, 在300~400℃区间, 包裹体盐度基本被孤立为两群: 一群为5%~6% (w (NaCl)), 另一群为12%~16% (w (NaCl)).而在100~300℃特别是150~250℃区间, 包裹体盐度则基本均匀分布在7%~23% (w (NaCl)) 之间.断裂带形成压力为(50~320) ×105Pa, 矿体上覆岩石压力为(574~640) ×105Pa, 矿床成矿压力为(145~754) ×105Pa.流体在上升到断裂带后压力的剧降, 导致了沸腾作用的发生.在混合作用和沸腾作用的双重影响下, 受狭窄断裂带控制的成矿流体高度浓缩, 金属矿物得以大规模地从流体中沉淀出来, 形成品位极高的铅锌矿石.   相似文献   
15.
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PGE在地球化学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地幔中PGE的存在形式目前尚不清楚,在许多方面还有争议。文中通过大量的实例综述了近年来PGE的分异机制和其在上地幔分布不均一性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除Au外,蚀变作用并不影响PGE的分异;PGE主要以硫化物或合金的形式赋存于地幔岩石中,其分布不均匀,单一地依靠PGE与MgO,Cr,Ni的相关性来探讨部分熔融、分离结晶过程中橄榄石、尖晶石、铬铁矿对PGE分异的影响是不全面的,必须考虑硫化物的作用;地幔岩石具有包裹体和粒间两种不同PGE分配模式的硫化物。地幔源区或板内携带PGE流体交代以粒间硫化物为主的地幔岩石。使其PGE发生分异;不管是核幔分离后外核物质的返回,还是单一硫化物的作用都不能完全否定陨石撞击的地球增生假说。在大的区域,上地幔PGE的分布是均一的,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其PGE的分布显示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6.
流体是不是呈酸性,不是简单地由其pH值是否小于7确定,而应该根据其pH值是否大于一定温度下纯水的pH值确定。以会泽铅锌矿床为例,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矿物相之间的平衡条件,讨论了成矿流体pH值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会泽铅锌矿床成矿时流体呈中性—弱碱性,金属矿物(包括金属硫化物)是从中性—弱碱性溶液(而不是酸性溶液)中析出,这与前人的观点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查干凹陷位于银额盆地东部查干德勒苏坳陷的中央,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主体是在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面积约2000 km2.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是查干凹陷的一个特色,火山岩作为沉积盆地特定演化阶段的产物,记录了凹陷沉积、构造、油气成藏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而且钻井资料又显示孔缝发育的层段可以作为重要的储集层,致密火山岩可作为区域性的盖层,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豆荚状铬铁矿是蛇绿岩中特有的一类矿产,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高Cr型和高Al型两种。其中的PGE主要以RuS2和Os、Ir、Ru合金等包体形式存在,或以类质同像形式进入铬铁矿晶格。两种类型的铬铁矿均表现出负倾斜型PGE配分模式,其Pt、Pd含量相近;与高Al型铬铁矿相比,高Cr型铬铁矿有更高的Os、Ir、Ru含量,部分豆荚状铬铁矿表现出Pt、Pd相对富集的平坦到正倾斜型PGE配分模式。目前对豆荚状铬铁矿PGE含量及配分模式还缺少一个统一的解释,但其PGE地球化学可为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及构造背景解释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公式CLi=F为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型,但如何确定式中残余熔体的重量百分比(F)和熔体中分离出来的矿物相的总分配系数(Di)一直是个难题。本文介绍了一种直接计算出残余熔体比例(F)和岩浆结晶矿物比例(以此计算出Di)的方法———岩石学混合计算法的基本原理,以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研究中的应用。(Di-1)iC0,L  相似文献   
20.
牦牛坪稀土矿床碳酸岩Pb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与稀土矿化时空密切共生的碳酸岩一正长岩碱性杂岩体的成岩时代为喜山期,碳酸岩呈脉状沿正长岩岩体中心侵入。两者具有相似的^206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但碳酸岩^207Ph/^204Ph比值变化较大,且低于正长岩。这种差异并不能归因于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而是反映了地幔源区的特征。在Ph、Sr和Nd同位素图解中,矿区碳酸岩和正长岩显示低Ph,高Sr同位素的特征,部份碳酸岩Ph同位素落在MORB内,而Sr和Nd同位素明显不同于MORB,相对接近洋岛玄武岩的Ⅰ型富集地幔(EM1)。喜山期扬子板块呈楔形体插入龙门山地壳之中,受挤压的中下部地壳向前陆深处发生俯冲,并延伸至攀西裂谷顶部富集地幔体中,被交代的富集地幔经不同程度的和不连续的部份熔融作用形成碱性岩浆,整个演化过程导致了源区成份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