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依据“鼠标人工给点,ZJP算法联网”的思路,设计了用于有限元法计算中剖分工作的机助三角单元剖分软件CAFEM,克服了过去手工剖分费时、费力、出错率高的缺点。  相似文献   
62.
63.
在不完整地层或灰岩层用金刚石钻进时,因地层漏失严重,冲洗液有进无出,不利于钻头外缘唇面的冷却,使钻头唇面经常产生微烧,导致金刚石钻头过早报废。  相似文献   
64.
杨维  王国灿  纵瑞文  肖龙  李理  杨钢 《地球科学》2015,40(3):448-460,503
新疆西准噶尔克拉玛依-额敏一带广泛出露古生代的物质建造,记录着古亚洲洋演化的重要信息.古生代期间特别是晚古生代期间经历了复杂的洋陆转换过程,残留了系列近东西向及北东向蛇绿构造混杂岩系以及古大陆边缘的增生体系,造就了研究区复杂的岩石地层系统.目前对西准噶尔志留系、泥盆系构造古地理属性及志留纪-泥盆纪构造格局的刻画并不够精细.通过详细地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数据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西准噶尔克拉玛依-额敏一带志留系及泥盆系代表性的岩石地层的构造古地理属性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志留纪-泥盆纪的弧盆格局进行探讨.综合分析认为志留纪西准噶尔克拉玛依-额敏一带古亚洲洋开始强烈的俯冲消减,泥盆纪古亚洲洋进入全面俯冲拼贴的演化阶段,形成多块体拼贴增生的多岛弧盆格局.泥盆纪后古亚洲洋在研究区开始进入残余洋盆的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65.
西准噶尔古生代地层区划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一鸣  纵瑞文 《地球科学》2015,40(3):461-484
根据大地构造环境与沉积组合(建造)类型,地层序列与地层接触关系,古地理格局与古环境条件,古生物类型与生物古地理区系,地层类型与地层的变形、变质和变位特征,地层区划的边界类型与识别标志,地层区划可以区分为综合和断代地层区划2类,都可以分为4级:地层大区(stratomegaregion)、地层区(stratoregion)、地层分区(stratosubregion)和地层小区(stratomicroregion).基于近年来取得的大量新资料、新认识和上述地层区划6方面的判据,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区划自北向南划分为萨吾尔山地层小区、沙尔布尔提山地层小区、玛依力山地层小区和克拉玛依地层小区.在构造古地理上,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表现为多岛洋和软碰撞的特点,志留纪后期至早石炭世是多岛洋和软碰撞的鼎盛时期,也是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区划的重要形成时期;晚石炭世至二叠纪,西准噶尔地区主体脱离海洋环境,进入陆内造山阶段,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地层的分区性逐渐消失.在生物古地理上,早古生代西准噶尔地区属于介于太平洋生物大区与大西洋生物大区之间的混生生物大区,不同于东北部西伯利亚板块南部由Tuvaella(图瓦贝)动物群所代表的生物区系;从志留纪至泥盆纪,西准噶尔地区的生物组合面貌明显属于热带-亚热带的古特提斯生物大区;晚石炭世-二叠纪西准噶尔地区陆相地层中的植物群面貌显示出明显的北温带安加拉植物群的特点.在沉积古地理上,西准噶尔地区古生代的作用相包括正常沉积与事件沉积,特别是反映活动构造环境的内力事件沉积特别发育,如火山爆发相、火山溢流相和震积岩相;环境相包括古陆、河流相、滨-浅海相和半深海-深海相.   相似文献   
66.
新疆额敏东部志留纪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纵瑞文  龚一鸣  韩非 《地球科学》2015,40(3):563-572
在额敏东部原划为晚泥盆世塔尔巴哈台组的火山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志留纪文洛克世动物化石, 包括珊瑚Halysites hoboksarensis、H. sp.、Mesofavosites sp., 腕足动物Atrypa sp.、Eospirifer radiatus, 三叶虫Encrinuroides sp.、Encrinurus sp.1、E. sp.2、Cheirurus sp.、Sthenarocalymene sp., 短剑类Lepidocoleus sp.和层孔虫等, 通过区域岩性组合对比, 将该套地层改划为文洛克统沙尔布尔组.珊瑚和层孔虫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生物化石的发现, 同时结合地层中风暴沉积的粒序层理、包卷层理及火焰构造等相标志, 说明了额敏东部在文洛克世为火山碎屑质的开阔台地相沉积环境, 处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相似文献   
67.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开滦矿务局范各庄矿与煤矿水患长期斗争的经验,开发了一种水患诊断专家系统,介绍了这一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8.
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位于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山南侧,由基性岩、超基性岩、硅质岩、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均呈断片形式产出.首次在硅质岩岩片中发现了丰富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化石,放射虫共2科6属(包括1未定属种):Inaniguttid gen.et sp.Indet.,Inanigutta sp.,Inanibigutta sp.,Inanihella bakanasensis(Nazarov),Triplococcus acanthicus(Danelian et Popov),Antygopora sp.,所指示的时代为早奥陶世晚期-中奥陶世,代表了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形成时代的上限;硅质岩的结构、构造及其中的深水相化石表明蛇绿岩套发育在早寒武世-中奥陶世的古大洋环境中,大洋的水深应在碳酸盐补偿深度面(CCD)之下.形成时代的一致性,支持将伊尼萨拉蛇绿混杂岩带、塔尔巴哈台蛇绿混杂岩带和洪古勒楞蛇绿混杂岩带连成一套统一俯冲增生杂岩系的可能,并可以继续向东延伸至准噶尔东部.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准噶尔北部应存在一条贯通东西的古大洋.  相似文献   
69.
纵瑞文  龚一鸣 《中国地质》2019,46(6):1259-1269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分布的和布克河组已被证明是洪古勒楞组的晚出异名,本文在西准噶尔克拉赛勒克山原划为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的碎屑岩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包括:三叶虫Phacops sp.,菊石Manticoceras sp.,腕足类Tylothyris sp.,Aulacella sp.,"Mucrospirifer"sp.,Cyrtospirifer sp.,植物Leptophloeum rhombicum,Syringodendron sp.,Knorria sp.,其时代显示为晚泥盆世。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将其厘定为上泥盆统铁列克提组,而非"和布克河组"的替代名称洪古勒楞组。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证明了西准噶尔玛依力山地层小区内没有洪古勒楞组的分布,其晚泥盆世地层仅由铁列克提组组成,洪古勒楞组只分布在沙尔布尔提山地层小区,两个地层小区的界线为孟布拉克北侧至谢米斯台山南坡的深大断裂。晚泥盆世两个地层小区沉积分异明显,直到早石炭世早期才进入统一的盆地演化阶段,地层小区的分区性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70.
豫北焦作地区本溪组富铝含铁的黏土-铝土岩(矿)广泛分布,其中普遍伴生锂元素,为典型的沉积型锂矿床。为探讨锂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以及与主量元素的关系,对本溪组地层层序及沉积特征、岩(矿)石类型及组合进行了系统划分和Li与主量元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作地区本溪组Li平均含量在平面分布上西部明显高于中、东部,富集程度具有"西高东低"特征;本溪组中各岩(矿)石Li含量差异较大,Li主要富集于本溪组中上部致密块状高铝黏土矿和硬质黏土矿中,部分软质黏土矿、铁质黏土岩和碳质黏土岩中Li有异常富集现象;富锂岩(矿)石Li与Al2O3、SiO2均先呈正相关,后呈负相关,且A/S值为0.8~1.5,Al2O3含量为30%~55%、SiO2含量为25%~45%时,Li最富集。综合分析认为,窑头、常平、盆窑北-张老湾南、焦谷堆-寨豁、栗井-大洼和上刘庄-王窑等矿区,可以连片大面积圈定锂矿体,是该区最佳锂资源潜力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