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华北盆地地震剖面地质解释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地震剖面显示华北盆地发育为手风琴式演化史,大体上形成有三层“断-坳”结构:(l)中新元古界的“断”古生界—三叠系的“坳”;(2)侏罗系的“断”上白垩统的“坳”;(3)古近系的“断”新近系的“坳”。断陷与坳陷分别由拉张与挤压应力场所致,这种应力场的变化是由相邻洋壳板块俯冲倾角由小到大的变化所引起的。由于地壳的多旋回运动,多次发生构造沉积演变,构成了多套生储盖组合,多领域、多种圈闭类型的油气藏,从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断陷-坳陷结构的盆地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62.
中国西部5大含油气盆地边缘断层均是上冲到顶,前第四系地层逆冲到第四系地层之上,说明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和周边时代老的山体最终的形成是在第四纪时期。由于盆地是伴随着第四纪构造层中形成挤压背斜而最终形成的,故而在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构造中成功找到天然气,因此对第四系油气藏的勘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3.
栉孔扇贝精子形成中的核变化与顶体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栉孔扇贝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核变化与顶体形成。在次级精母细胞时期,胞质内出现致密的前顶体颗粒;精子形成早期,前顶体颗粒融合、增大后逐渐成为前顶体;最后,前顶体覆盖在细胞核的前端形成锥状的顶体,与此同时,细胞核发生致密,体积逐渐缩小,由圆球形变成长柱状的精子核。  相似文献   
64.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用铁-苏木精染色、整体封片的方法对栉孔扇贝受精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受精前,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子入卵后,成熟分裂重新启动,过程如下:⑴精核去致密,体积迅速增大,卵子染色体变粗。⑵第一次成熟分裂结束,放出第一极体,精核扩散速度减慢。⑶卵子发育到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精核膨胀至至最大体积,然后开台弥散。⑷第二次成熟分裂结束,雄原核出现。⑸雌原核出现。⑹雌、雄原核以质相互融合,然后凝缩形成染色  相似文献   
65.
A pathogenic bacterium(S636),identified as Streptococcus iniae,was isolated from 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in 2005.We immunized turbot with formalin-killed S.iniae four times(on days 1,14,21,and 28) by intraperitoneal inoculation.After each vaccination,we obtained serum samples and isolated the lymphocytes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spleen,pronephros,and mesonephros.We measured surface Ig-positive(sIg+) lymphocytes and serum antibody levels from these organs using flow cytometr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  相似文献   
66.
从患病黑鲪分离病原菌HV0811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症状为溃疡瞎眼的养殖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病灶处分离到3株优势菌HV0811、PT0811和JH0811,以肌肉注射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菌株HV0811为致病菌,其对黑鲪的半致死浓度为7.15×10~5 CFU/尾。通过对致病菌的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表明:菌株HV0811为革兰氏阴性菌,极生单鞭毛,短杆状,直径1~3mm,需Na+生长,低于4℃、高于42℃不生长。基于16SrRNA和HSP60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HV0811分别与哈维氏弧菌(AY750578和AY332571)相类聚,其中16SrRNA基因序列与哈维氏弧菌(AY750578)聚合置信度较低,仅有10%,不能有效地确定该种;HSP60基因序列与哈维氏弧菌(AY332571)聚合为一个分支的置信度达100%。综合该菌的形态、生理生化及HSP60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HV0811为哈维氏弧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原哈维氏弧菌(HV0811)对庆大霉素、新霉素、氟哌酸等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7.
基于居民出行特征的北京城市功能区识别与空间交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区域功能分化影响,城市居民出行呈现出特定的时序特征,因而不同的出行时序特征可以反映区域功能的差异性。同时,区域功能的交互特征可以通过居民出行的空间交互活动体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以GPS数据为代表的个体时空大数据可以从微观视角反映居民出行特征。本文采用个体时空大数据,应用数据挖掘方法,从居民感知视角研究城市区域功能的差异性与联系性。以北京六环为研究区域,采用规则格网划分城市地块,通过北京市3个月的出租车GPS数据提取地块的居民出行时序特征。采用期望最大化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兴趣点数据和居民出行调查实现功能区识别,识别出居住区、商业娱乐区等6类功能区。从距离和时间2个维度分析功能区之间的空间交互特征,发现功能互补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空间交互强度的距离衰减效应,同时功能交互呈现出显著的时序差异。  相似文献   
68.
论河西走廊陆盆的演化和最终形成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酒西、酒东、民乐三盆地,发育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之上,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拉张、翅倾运动形成的箕壮断陷被新近纪挤压坳陷所覆盖,形成统一的河西走廊北西西向的盆地,特点是第四纪印度次大陆强烈的推挤欧亚大陆,使祁连山强烈回返,向河西走廊逆掩、逆冲,最终形成河西走廊陆盆。各箕壮断陷之上,上覆古近纪—第四纪地层,使断陷内埋深已超过3.5km。古地温大于60oC,使下白垩统烃源岩达到生烃成熟阶段,部分烃源岩目前仍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处于新近纪,挤压坳陷阶段形成的背斜和非背斜岩性圈闭,受第四纪强挤压,与具有异常高压的下白垩统烃源岩主要生烃期相匹配,可形成自生、自储、自盖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以地震信息为基础,应用多旋回先张后压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史理论[1,2],系统阐述了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地质结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特别是应用高质量的勘探地震信息,将渤海湾盆地海域石油构造样式划分为透入、拆离、渗入式三大构造样式,13类亚构造样式。最后以复合构造样式和复式油气藏(田)的描述作为构造样式的结语。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