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389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中国西北部银川盆地干旱少雨,大量的黄河水用于灌溉,灌溉入渗水对地下水循环的参与程度、参与深度研究是进一步解决灌区水环境问题和确定地下水污染来源的关键,需要深入研究。笔者通过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和氚同位素年龄分析,构建了银川盆地不同水体同位素特征分布关系。结果表明:银川盆地降水和流经的黄河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丰度均值都分布在全球雨水线上,降水和黄河水符合全球大气降水来源;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及由地下水排泄汇集的排水沟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都分布在地下水拟合线上(δD=8.24δ18O+1.08)。这条地下水拟合线与全球雨水线近似平行分布。两线之间的差异指向2种不同水循环的主导过程,即蒸发-混合主导过程和水岩交互-混合主导过程。两种解释对应的灌溉循环量分别占地下水排泄量的44.07%和89.76%,初步认为水岩交互-混合是地下水拟合线分布于全球雨水线下方的主导过程。  相似文献   
742.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估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最优化法实现非线性模型参数的数值解法 ,应用于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估计 ,提高了公式参数估计的精度。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多参数模式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43.
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蒙古--鄂蒙茨克残余洋“剪刀式”闭合的总体构造背景下,但各组火山岩形成的具体构造属性不尽相同。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残余洋开始“剪刀式”闭合,布列亚--佳木斯地体逆时针旋转的拉张环境;上库力组火山岩形成于布列亚--佳木斯地体剪切-走滑拼合的抗压环境;梅勒图组火山岩形成于张性裂陷环境。反映了中株罗世--早白垩世本区处于旋转、拉张-挤压、走滑拼合-再旋转拉张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744.
中国金矿床T/S(T/V)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大陆境内138个已勘探岩金矿床的T/S(T/V)数据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T/S(T/V)分布是一个多重分开明。成矿作用强度具有层次性和一定尺度内的无标度性,这一事实构成了建立矿床分级预测模型的基础。此外,T/S(T/V)的统计研究提供了划分矿床级别的另一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745.
渭河谷地晚新生代地表环境巨变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总结渭河谷地20多个孢粉剖面的基础上,依据古地磁资料确定其时代,并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孢粉组合对比,从而建立了10个区域孢粉组合带。由此提出3.5MaBP以来孢粉植物群的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由阔叶林--针叶林--森林草原与草原--森林草原与茺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与草原。这5个阶段标志着地表环境系统发生巨大变革,变革时间为2.5MaBP,2.0MaBP,1.4/1.6MaBP和0.8MaB  相似文献   
746.
在分析五龙沟日处理800吨的选矿厂碎磨工艺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原设计中较为繁琐的碎矿流程进行了合理改造,通过采用半自磨工艺使得磨矿细度、处理量、磨矿生产能力达到了设计规模,从而使生产能力由800吨/日扩大到1500吨/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7.
针对地震环境下铁路轮轨动态安全性及列车脱轨问题,本文详细地评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首先分析了地震作用下轮轨相互作用模型,包括密贴轮轨接触模型、简化轮轨弹性接触模型、轮轨弹性接触模型;然后分别评述了地震激励模型及输入方法的研究进展;接着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列车脱轨判断准则、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及防脱轨措施的研究进展;接下来分析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地震作用下列车脱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并结合笔者目前现有工作,对车辆高速跳轨脱轨时的轮轨动态接触几何状态及其边界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建议了地震环境下列车运行安全性及脱轨机理等方面的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48.
随着西北旱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该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植被盖度不断增加。但植被冠层截留与蒸腾耗水加剧了包气带水分的亏空程度,减小了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采用原位试验方法,分析了植被覆盖区和裸土区不同深度土壤水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蒸发和蒸腾的共同作用,植被覆盖区平均土壤水势(-74k Pa)远低于裸土区(-16k Pa),且变化剧烈,土壤水以向上运动为主。而裸土区土壤水势高,变化小,40cm以下土壤水向下运移,因此可以持续补给地下水。采用Hydrus-1D软件进行了长序列土壤水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植被盖度增加与地下水补给的关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裸土条件下,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介于82~333mm/a之间,平均值为197mm/a,平均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为0.53。而在植被覆盖的情况下,地下水的补给量几乎为0。最后,从植被蒸腾耗水和冠层降水截留2个方面讨论了旱区植被盖度增加对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影响,提出了旱区水与生态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9.
冻土区勘探一直是地震探测的一个难点.为了探测研究区的深部结构,分析可能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情况及其冻土区地球物理响应特征。我们在研究区进行了高精度的二维地震勘探试验.本文主要介绍针对冻土区的地震资料野外采集技术试验方法,包括资料的静校正问题、冻土层反射成像问题及精细速度分析等.通过对这些试验结果的分析,作者总结出一套针对高原冻土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地震野外施工方法和静校正方法,为今后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方法,提供了参数设置依据和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50.
基于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不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的影响,构建生态系统综合人类扰动指数,结合不同级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一般重要、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四个级别) 从全国尺度及区域尺度分析了中国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结果表明:就2010年现状而言,我国中东部地区人类扰动程度较大,西部地区人类扰动程度较低,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区域的人类扰动程度低于全国整体 (包括所有级别) 均值。就20年来人类扰动程度变化态势而言,全国中东部人类扰动程度变化幅度总体高于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区域人类扰动程度均呈轻微上升趋势,但增加幅度低于全国整体增加幅度。随着东部地区的快速城市化以及东北、新疆等地区的农田开垦等土地利用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区域等重点区域人类扰动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而随着黄土高原等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人类扰动程度整体则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青藏高原区扰动变化幅度很小,几乎没有变化。总体而言,中国目前陆地国土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重要区域的空间分布是相互匹配的,这有利于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整体布局。同时,20年来生态系统综合人类扰动指数变幅的区域分异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空间格局相吻合,说明20年来针对生态保护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在减少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人类扰动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