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登陆热带风暴Bilis(2006)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NCAR 1°×1°格点再分析资料、FY-2C TBB(black bright temperature)资料及中国740站降水资料,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Bilis登陆后的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Bilis登陆过程中强降水中心位于风暴中心西北侧沿岸,主要影响福建和浙江两省;进入内陆后强降水中心向风暴中心以西转移,最后在风暴中心西南侧聚集,主要影响广东东北部、福建、江西和湖南南部。(2)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动为Bilis陆上西行过程中产生持续性降水提供了稳定的背景场。(3)Bilis西南部季风环流的发展增强为Bilis登陆后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4)涡合并和自激增长形成的中尺度系统与风暴涡旋的相互作用,是Bilis登陆后产生强降水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2.
“麦莎”远距离台风暴雨的排熵指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5年8月5日山东省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从引起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几个因素,分析此次山东地区强降水过程与台风“麦莎”及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的关系,判别台风暴雨的类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排熵指数与远距离台风暴雨区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是在远距离台风(0509号“麦莎”台风)和西风槽相互作用下产生的;非纬向的高、低空急流对本次暴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负熵变区(IRE〈0)对应着暴雨区,负熵变区的汇合反映远距离台风暴雨的落区,排熵指数对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3.
论金矿化与锡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35.
基本气流在局域流型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一个β平面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了5组时间积分为72个模式日的试验,分析了不同基本气流对局域流型演化特征的作用。结果指出:强的基本气流相应于持续性干旱流型;弱的基本气流相应于间歇性的干旱流型。  相似文献   
36.
多尺度系统中台风自组织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罗哲贤 《气象学报》2005,63(5):672-682
在一个4种尺度(副热带高压、台风、β中尺度涡群和γ中涡尺度)共存的系统中,用正压原始方程模式数值地研究台风自组织及其强度变化问题。结果指出:(1)由于多尺度的相互作用,在初始台风衰减的过程中,在该台风的西南方经自组织形成了一个新的台风,其尺度、强度与初始台风相同。在初始台风衰减消失后,新的台风维持一定的强度继续向偏西北方向移动。(2)初始γ中涡的个数和位置对自组织起来的台风的强度有显著影响。其影响机制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不同尺度层次的传递。γ中尺度层次或γ中—β中层次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β中层次涡作用的结果,或者使双β中涡合并,或者使双β中涡分离。β中涡层次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到台风层次———新台风自组织的过程。这种影响最后反映到自组织起来的台风的强度和路径变化的宏观行为。  相似文献   
37.
赵刚  何案华  郭藐西 《地震研究》2005,28(3):298-301
介绍了利用eZ80F91 Flash微控制器实现地震前兆仪器的网络化功能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微控制器与前兆仪器的嵌入式连结方案,满足了前兆仪器网络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研究季节性放牧对植被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是探索如何提高高寒草甸水源涵养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青藏高原三江源高寒草甸季节性放牧样地与自然放牧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季节性放牧和自然放牧条件下高寒草甸植被耗水量、水分盈亏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植被生长季(5-9月),季节性放牧样地和自然放牧样地植被耗水量在5月开始增加, 7月达最高,分别为160.94 mm和145.96 mm,季节性放牧样地植被总耗水量(395.52 mm)比自然放牧样地(348.14 mm)高13.61%。生长季平均来看,季节性放牧样地和自然放牧样地5-9月水分正盈余,分别为13.58 mm和70.96 mm,但在植物生长旺季(8月)略有亏缺。季节性放牧样地和自然放牧样地植被耗水量均与降水量呈弱的正相关关系。季节性放牧样地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量(ANPP)、地下净初级生产量(BNPP)和总的净初级生产量(NPP)比自然放牧样地分别高32.54 g·m-2、5.96 g·m-2、38.50 g·m-2,季节性放牧样地ANPP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比自然放牧样地高53.85%,而BNPP、NPP的WUE比自然放牧样地分别低13.06%和9.97%。这表明,季节性放牧可提高植被生产量和耗水量,但对高寒草甸WUE的影响因放牧方式不同导致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9.
设计一个用于研究CO_2影响问题的定常辐-对流模式,该模式包含了反射率-温度、水汽-辐射-温度两个重要的反馈机制。模式模拟的平衡温度场与实际温度场很相近,模式试验的结果表明:大气中CO_2浓度倍增能使地面增温0.9~2.7℃。  相似文献   
40.
热带气旋对副热带高压短期时间尺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罗哲贤 《气象学报》2001,59(5):549-559
文中用NCEP/NCAR逐日资料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短期时间尺度演化进行了诊断研究,接 着对诊断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用一个正压原始方程模式实施数值试验。结果表明, 副热 带高压南侧东风气流中的热带气旋及其频散生成高值系统与副热带高压的相互作用,可以形 成台风北上副热带 高压断裂后的纬向非对称流型和脊线与纬圈斜交的现象;同时讨论了存在这种相互作用的约 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