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4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377篇
测绘学   184篇
大气科学   283篇
地球物理   250篇
地质学   926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72篇
自然地理   1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拱坝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两座拱坝的动力特性的研究结果。对一座进行了原型振动试验,对另一座完成了原型与模型的振动试验以及动力有限元分析。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坝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有限元分析考虑了刚性地基与弹性地基两种情况,采用SAP程序计算了振型、坝率与地震反应。弹性基础模型的计算结果同原型和模型试验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112.
亚洲上空夏季平均环流的结构及其热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运用Boogaard的资料(对国内部分经过补充订正)和用连续方程计算了亚洲地区各层的垂直运动场。另外设计了一个间接计算热源的方法并计算了该地区的大气热源。在此基础上对亚洲地区夏季(7月)平均环流结构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在30°N以南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下沉主要来自东侧高空气流,也来自南侧的Hadley环流的上升支和高原及大陆上升气流,后两者均在300mb以下。而30°N以北,高原及大陆上升气流除了部分下沉于西太平洋地区外,主要在太平洋中部槽槽后下沉。(2)亚洲夏季(7月)大气热源中心在孟加拉湾北岸,而不在西藏高原的上空。  相似文献   
113.
本文对采自河南卢氏八宝山花岗闪长斑岩中的一个透长石自形巨斑晶进行了研究,确定它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以((?)05)为双晶面的贯穿型简单双晶。看来,它与F.贡纳特(Gonnard)提出的正长石(15.0.4)双晶应是等价的。但是笔者认为此种双晶以双晶面((?)05)来表征更为合理。本双晶是继F.贡纳特之后近70年来第二次发现的此种双晶。 长石是双晶最丰富和复杂的一族矿物,已知的双晶律多达20多种。其中(h0l)型的双晶  相似文献   
114.
介绍了恶意入侵计算机的方式与防火墙的种类及个人计算机防火墙的选择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5.
姜海泉  罗慧妮 《广西气象》2005,26(A01):92-93,96
气象台是气象部门IT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根据株洲市气象台多年的改革实践,总结出IT资源的整合具有三个层次:基于硬件的整合,基于软件的整合,基于人才的整合。整合的目标是保证和促进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预报水平自组织进化系统——建立使短期天气预报水平不断提高的自组织系统,通俗地称之为天气预报值班系统。该系统包括集成研讨系统,客观、公正的预报水平考评系统和自组织的人才系统,经过6年的业务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业务效益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了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6.
动力扰动下太湖梅梁湾水-沉积物界面的营养盐释放通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波浪水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动力扰动条件下太湖梅梁湾水-沉积物界面的营养盐通量.结果发现,水动力扰动对该通量的影响很大,在中等扰动强度下(水底波切应力为0.019N·m-2,相当于梅梁湾中部夏季盛行风-东南风风速5~7 m·s-1),TN,DTN和NH4+-N的通量分别为1.92×10-3,-1.81×10-4和5.28×10-4mg·m-2·s-1(向上为正,向下为负),而TP,TDP和SRP的通量分别为5.69×10-4,1.68×10-4和-1.29×10-4mg·m-2·s-1.根据对气象资料的统计,夏季5~7 m·s-1东南风风速的最大持续时间为15h,以上述通量和风速持续时间进行计算,太湖底泥区域按水面积的47.45%,将分别有111tTN,32tNH4+-N,34tTP和10tTDP进入水体,可分别导致整个太湖水体中相应的平均浓度升高约0.025,0.007,0.007和0.002 mg·1-1.当扰动增大时(水底波切应力为0.217 N·m-2,相当于梅梁湾中部东南风速10~11 m·s-1),营养盐通量显著增加,其中TN,DTN和NH4+-N分别达1.16×10-2,6.76×10-3和1.14×10-2 mg·m-2·s-1,而TP通量亦大幅度上升,达到2.14×10-3 mg·m-2·s-1,上述通量的增加幅度均达到一个量级以上.但是,TDP的通量有所减小,其值为9.54×10-5 mg·m-2·s-1,而SRP虽然存在增加趋势,但其通量值却很小(5.42×10-5 mg·m-2·s-1).统计结果显示,太湖地区该风速的持续时间不超过5h.若以5h计,在上述强扰动情况下,营养盐释放量分别为232t TN,134.9t TDN,228t NH4+-N,42.7 t TP,2.0t TDP和1.1tSRP,水体中相应的平均浓度的升高量为0.050,0.029,0.049,0.009,0.0004和0.0002 mg·1-1.由此可见,在浅水湖泊中,动力扰动能造成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急骤升高,虽然在微扰动情况下,有些指标的释放通量出现负值(如DTN和SRP),水底沉积物表现为上述营养盐成分的汇集场所,但沉积物中大多数营养盐成分会随着底泥悬浮和水体-沉积物界面环境条件的改变而进入水体,给水体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这也是浅水湖泊所具有的显著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7.
拓扑图传递量化信息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扑图是一种量化图 ,是由专题地图演变而成的 ,这种图形具有地图与统计图之间的过渡型特点。拓扑图是从拓扑学引用的名称。拓扑学是几何学中一个分支 ,它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留不变的一些特点 ,它只考虑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距离和大小。拓扑图也具有上述的特点。因此 ,有人称之为“相对位置图”。拓扑变换在各种类型的空间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量化地图中可以利用拓扑结构来定义面实体的结构关系 ,并用于传递量化信息 ,这种方法称之为拓扑量化图示法。拓扑量化图示法是显示以行政区划或其他类型区域为单…  相似文献   
11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平均状况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利用中国北京等 41个甲种日射站 1 979~ 1 990年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资料 ,配合同期 TOMS version - 7臭氧观测资料 ,反演了 41个站逐年、逐月 0 .75μm大气气溶胶的平均光学厚度值 (Aerosol Optical Depth,AOD) ,据此分析了 1 2 a来中国大气气溶胶的变化和时空平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中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 AOD的多年平均分布是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向四周减少 ,南疆盆地和长江中游武汉附近为另两个大值中心 ;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山东半岛以及广东沿海等 ,AOD值亦较大 ;而东北大部、西北大部、云南和福建沿海等地 AOD较小。AOD各月平均分布有所不同。中国绝大部分地区春季 AOD值最大 ,最小值则各地不同。 1 979~ 1 990年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西部、贵州北部、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山东半岛和南疆盆地西部等 ,AOD呈增长趋势。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大部、云贵高原和广西西部以及华东沿海等地 AOD呈减小势态。中国地区 AOD的季节变化曲线大体可分为单峰、一峰一谷、两峰一谷和多峰等 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9.
To build land surface dataset for climate model,with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as well as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he data of surface type,roughness andalbedo over China in 1997 were retrieved,resolutions being 10 km×10 km.Based on these data,an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urfacevegetation cover and roughness as well as albedo over China.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 vegetationcover is mainly located to the south of Yangtze River,in Southwest and Northeast China andsparse vegetation cover is in the Northwest.The variation of land surface cover affects thevariations of land surface roughness and albedo.High albedo occurred in the north of XinjiangAutonomous Region,the north of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winter,incorrespondence with the location of snow cover.For most part of China,surface roughness decreases and albedo increases in winter,while theroughness increases and the albedo decreases in summer,which could mainly result from landsurface cover(snow cover and vegetation cover)and soil moisture changes.This shows that the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albedo are almost opposite to those of theroughness,in agreement with theoretical results.Temporally,the amplitude of surface roughnesschange is quite small in comparison with the roughness itself.  相似文献   
120.
近年来,滑县棉铃虫连年发生,广大棉农谈虫色变,棉铃虫已成为发展棉花生产的一大障碍.寻求一个综合性状好的抗虫棉新品种,已成为滑县发展棉花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